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75)

作者:槐根一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两税法是由于租庸调制的弊端不断显现而随之出现的,两税法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先计算财政支出需求,再将需求总额分配到地方,这呈现出量入为出的特点,而不是政府盲目征税;第二,取消之前的租庸调以及其他一切杂税,简化了税收名目;第三,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以及资产征收户税,同时具体征收过程中更加强调土地和财产,《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中提到‘两税之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第四,税收时间从不定时征收到分春、夏两次征税,明确了收税的时间;第五,政府计算税额时以钱计算,但是百姓可以以实物等价折缴,这体现出征税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可以看到,唐中期的税制改革改变了以往征税以人丁为主的习惯,转向了人丁和财产并重,因此在改革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林老师讲解的果然更为详细,嬴政听到这里,觉得这个税制或许可在将来经济发展的更好一些时,作为秦朝的赋税制度推行。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考虑了一下秦朝经济发展的阶段,哪怕金手指开到最大也应该不能一下子跳到明清时的程度,而且明清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和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有关,所以我目前还是安排始皇大大更看好两税法,虽然两税法到后期问题也很大,但也算是相对适应封建社会前期的赋税制度吧。

爱你们!感谢在2023-03-31 22:59:24~2023-04-01 22:04: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ogurt、鱼啊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此行西洲处、迷画、碧清云影 10瓶;不吃苦瓜、知否非否、勤奋的向日葵、云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4章 始皇绑定网课系统

“从刚才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 两税法不止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要依据的赋税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嬴政估计林老师之所以把两税法讲的如此详细,恐怕是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吧, 因为林老师接下来就带着学生一连做了好几道两税法相关的题目, 嬴政注意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高考真题。

不过也幸亏如此,他才能听到关于两税法更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到了宋朝。

“宋代基本沿袭唐代,征收两税,但是由于唐末两税法弊端渐显,许多大地主瞒报财产避税, 土地兼并问题更加凸显,且宋代又附加了一些苛捐杂税,一方面征收代役金, 一边还要再派发额外的徭役, 社会矛盾日渐加剧,直到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赋役制度又有了一些变革。”

王安石变法?这个改革嬴政在书上看到过, 涉及到的范围还挺广泛, 只是最终以失败告终了。

“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的其中一个措施叫‘募役法’, 这个措施改变了北宋初期百姓按户到州县服役的规定,确立了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来充役,这份钱由当地主户承担,和之前的‘庸’有些类似, 只是‘庸’是纳绢代役, 而‘募役法’是直接收钱, 这种办法即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又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

嬴政觉得这项政策也是在宋代商业较为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 但是这个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和政策实施过程中贪官污吏层层盘剥脱不开关系,毕竟货币虽比实物更为便捷,但是也比实物更容易收入囊中。

嬴政前世就致力于整顿吏治,这一世他也暂时没有改变这个想法,毕竟他一直认为,贪官污吏乃国家之蛀虫。

屏幕中,林老师已经继续在讲元代了:“元朝在北方实行租庸调制,在南方实行两税法,这与元朝时期特殊的民族关系有关。除了这两种,元朝还征收一种‘科差’,也是主要在北方征收,以户征收丝料、包银、俸钞三项税款这种赋税其实就是一种人头税,反映出元代税收方面再现了之前的人头税制度。”

元代的赋税制度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林老师就没有展开再讲,而是继续讲明清的赋税制度。

“明代,我国的赋税制度有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叫做一条鞭法。在明初的时候,政府依旧是分夏、秋两次征税,到了明正统年间,江南一些地区开始将税粮折合成银两征收,称为‘金花银’。明后期张居正改革,在全国推行了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一种合并赋役的征收方式,政府将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徭役全部折合成银两征收,田赋征银、折银代役,实物地租变成了货币地租,这即体现了明朝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