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看着太子妃不管吴氏,更加没人搭理他们母子,可那孩子到底是朱瞻基的儿子,是皇家子嗣。
若你当真让人家自生自灭,你信不信太子妃会第一个跑出来呲你?
太子妃院内。
太子妃也确实如景舒想的那般,无时无刻关注着她的动向,得知她对庶子也如此上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更加满意了些。
“在这宫里头啊,还有一份慈悲心就挺不容易了,皇上给瞻基选的这个媳妇,还真是没选错。”
蕊环盘坐在地上为她捏着腿,语气也满是笑意。
“太孙妃贤德,乃大明之福,娘娘您就放心吧,娘娘,郭妃还在小佛堂跪着呢,刚蕊希去瞧了,都已经跪不稳当了,再跪下去的话,她腿可就废了。”
她腿废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腿若是真的废了,怕会有损娘娘的贤名。
太子妃也知道这个道理,她有些不情不愿地道:“那就让她起来吧,日子还长,有的是机会再收拾她。”
敢算计自己大孙子,她跟那贱人没完。
“还是善祥后院比较好,都是些乖巧不惹事的,不像我这里,除了张氏,就没一个好相与的。”
她口中的张氏,是英国公的张辅的女儿,在历史上无儿无女,却以勋旧之女特恩准免除殉葬。
这其中,说没有她从不和太子妃别苗头的缘故,反正景舒是不信的。
第49章 迁都
她曾经在太子妃处见过这位张妃,只觉得她容颜端丽,举止娴雅,你要不说她只是个妾,还以为她是那家大户人家的正室夫人呢。
只不过,这么好的美人儿,指给朱胖胖那个家伙,属实有点浪费,景舒犹如看见一颗水灵灵的大白菜,被猪给供了。
因为可能明年就要迁都,所以胡家已经在京城相看宅子了。
明朝的房价并不贵,你们想想,武大郎就是明朝人(宋朝人,但作者其实描写的是明朝故事),卖烧饼才能赚几个钱,人家都能住上二层大洋房。
十五两银子就能在繁华的街道,买上一栋小洋楼,而且如今的北京,还远远没有后世那么繁华,自然房价也低了。
周氏也只不过花了四百两银子,就在离紫禁城不远的地方,买上了座四进的大宅子,典型的深宅大院。
她进宫来看景舒的时候,还笑道:“你大哥说,那边的丫鬟漂亮、能干、勤快还卖的便宜,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才只要二两银子。”
“若是买的多呢,还可以便宜呢,我回了信,说如今家里不缺银子,挑个百八十个都是可以的。”
周氏近来心情很好,丈夫成了从三品的大官,家里孩子懂事听话,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看着今天的这些日子,她就觉得当初的筹谋是一点儿都没错,谁说的生女不如生子?
若是生到个好闺女,那用处可比儿子大多了。
景舒表示很羡慕:“母亲可得把地契放好了,以后代代相传才好呢。”
后世的房价贵的离谱,她想都不敢想能在北京安家好吗?
周氏不明白女儿在说什么,还笑话她傻呵呵的,说:傻丫头,传几代那房子就旧了,还怎么住人呐?
景舒:“……”
也是噢,还有六百多年才到后世呢。
这些日子,景舒会隔三日去看自己儿子,然后顺便和狗儿了解了解朱棣铺子的分布情况。
最后,再一点点琢磨那个铺子卖什么。
因为朱棣的老巢就是在北平,所以他的铺子也大多在北平,那么多呢,总不能全部卖香皂吧?
这玩意儿太多,那可就不值钱了。
所以,景舒最近一直在琢磨管状口红还有色号,其实管状口红在唐代就出现了,只不过普及率并不是特别高,色号也并不是很多。
除了口红以外,香水也在景舒考虑的范围之内,虽然宋朝就已经有香水,但毕竟那只是普通花香而已。
她可以想想办法,弄些什么果香、檀香什么的,只要香味更加持久,就能大赚这些贵族们的银子。
景舒暂时就捣鼓了这么几个东西,再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交给狗儿,让他去找工匠制作也就是了。
永乐大帝如今那么需要钱,她相信这些太监为了迎合上意,一定会狠狠地宰那些有钱人,所以她也就不必再多话了。
大明的工业技术很牛,说不定那些工匠们受了启发,会把她想出来的东西做得更好。
朱祁锦虽然还小,但朱棣可没有放松他的教育,只见小朋友房里放了好几个靶子和弓箭,听奶娘们说,老爷子经常在小家伙跟前射箭。
“小殿下聪慧,皇爷射箭的时候,小殿下就乖乖坐一旁看着,还会说太爷爷威武呢,皇爷听了很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