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肥匆匆而去,连根鲁元公主和刘盈告的时间都没,就带着人赶回齐国。
他原本还以为,这次将儿子们留在长安太学,太后可以放心,他可以安心发展齐国的经济。
毕竟,这次长安,了鲁元公主让人建造的造纸坊和书坊,了宏大的太学书院,了些“试验田”里亩产一两千斤的土豆,据说还有更高产的红薯和玉米在培育中。
这一切,都是天降谕带来的祥瑞之物。
原本他跟其他人一样,曾经对太后政有过小小的怀疑,可他生来胆小,又怂,不敢反对,得知连刘盈都是自己禅位给太后,而不是被逼让位,他就更是积极主动地上书请太后主政。
从古今,能够得上天之助的,无论男女,有这些粮食,纸张书籍,能让人吃饱饭,读书识字,未来的大汉,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刘肥的确不够聪明,但不傻。
大势所趋,他从来不会逆势而为。
可没想,他辛辛苦苦地把儿子送来学习,就算给太后人质,就算让太后给他们读书洗脑,好过若干年后跟着刘濞去搞什么“七王之乱”闹出全家灭门诛族的惨案来。
他所有的努力,结果被家里些大舅子小舅子们的作死,给彻底毁了。
就连从鲁元公主辛辛苦苦挖来的成盐场分账,现在连整个胶东胶西郡都是人家的了,分账肯定彻底泡汤。
枉费他在鲁元公主费尽口舌卖惨卖蠢了半天,好容易争取来的一点点利益,都这么被他们给毁了!
他这次回去,不扒了齐大的皮,绝不罢休!
还有驷家……想起来刘肥就一阵头疼。
他的齐王妃驷氏,是齐地的贵族,给他生了两个儿子,除了长子刘襄外还有次子刘章。
如今长子是留在齐地,刘章则被送长安读书。
他还想着有机会送刘襄来学习学习,毕竟刘襄跟曹参读书这些年,小有才名,若是能长安太学跟全国士子学习,能够扬名长安,给他长点脸面。
可谁能想,他心心念念长脸的事还没来得及做呢,这脸的事却已经发生。
而且,还被周勃的儿子撞了个着。
他突然想起来一事,问随行的门臣道:“周太尉的二公子,可是叫周亚夫?”
随从连连点头,“是。他与曹相相识,如今住在曹相府中。”
刘肥就不由苦笑一声,长叹不已。
周亚夫啊,天他在天幕直播中,就是这一位,平定了七王之乱,杀了他的个儿子。
如今,他的一番努力之下,或许能保证自家儿子不再参与什么七王之乱,可没想,周亚夫还是找上门来,抓住了他个便宜小舅子的把柄,一家伙就让太后削走了他的三郡之地……
他这是上辈子欠了周家的吗?
第31章
齐国封地被削,分出的胶东郡、胶西郡和琅琊郡,吕雉并非赐封给鲁元公主,而是划归朝廷直辖,除了胶东胶西的盐场仍归鲁元公主和刘肥所有外,三郡的官员都由朝廷选派,直接由朝廷管辖,无需再听命于诸侯王。
鲁元公主自然明白,母后这是在逐步减少诸侯王的封地,收归国有后,才能够分给百姓田地耕种,避免耕者无地。
而刘肥作为在刘邦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时,分封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位,不被削减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如今刘肥能够全身而退,就算被割去了近四分之一的封地,对他而言,活着就好,已经是十分十分侥幸之事了,否则按照吕后以前的脾气,借着齐大和驷家的事,把他满门灭了都是寻常事。
他没事了,远在代国的薄姬母子却差点吓懵了。
长安太学建成之事,举国皆知,就连偏远贫瘠如代国也有人不远千里去长安求学,有来有往,自然也有人从长安来,将在长安城的见闻说与他们听。
而最近的长安城,就没有比那太学开门之际发生的神降天幕直播更震撼更精彩的大事了。
可对于旁人来说津津乐道的故事,传入薄姬母子耳中,那简直跟催命符差不多了。
薄姬两眼发直:“我儿……我儿竟有天子之命?”
刘恒却十分冷静:“阿娘,那什么天幕在太后面前播放之事,若是预言,那我们只管等着看,若不是……”
他苦笑一下,浑然不似个**岁的孩子。
“那我们也只能等着……听天由命吧!”
“可太后……太后……”薄姬声音颤抖,伸手抓住儿子的手臂,“恒儿,我们逃吧!太后……绝不会放过你的!”
刘恒拍拍她的手背,并没有说她太用力抓痛了自己,而是温和地安慰她:“太后若是有意杀我,都不必派人来,一封诏书,一杯毒酒,便足矣。”
“既然现在什么都没来,我们若是跑了,反而坐实心虚之事,给了别人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