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历史直播](10)

【章献明肃皇太后刘娥,从一介孤女,到大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是一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历史人物。】

【《宋史》有云: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刘太后出身贫苦,故而能体恤民间疾苦,主政期间废止天书运动,兴修水利,办学纳谏,结束党争,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注1)】

【然而,她以宫人李氏之子当做自己的儿子养大,使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结果在她因病去世后,一直装疯称病不上朝的八王爷赵元俨告诉仁宗赵祯:“你并非刘太后亲生,你的生母李宸妃死的不明不白,怕是为人所害。”】

【虽然赵祯后来开棺求证,发现自己的生母李妃被厚礼下葬,面色如生,才知道当初李妃不过是刘太后宫中的一个宫女,偶然得到先帝宠幸,生下一子,当时刘太后并不是皇后,却是真宗最宠幸的贵妃。她也是得到真宗允许,才将这个儿子收养在自己名下。】

【在古代后宫中,宫女所生皇子被认养在一宫之主的名下并非少数,若非如此,赵祯也未必能够安然长大成为皇帝。】

【但因为刘太后生前临朝称制,不符合当时士大夫所尊崇的礼教,故而在仁宗认母之事后,尽管连仁宗自己都下旨不许百官和民间妄议刘太后临朝往事,可民间依然演绎不断,形成了《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将她丑化抹黑成因妒夺子害人的奸妃。】

“啪!”刘娥手中的木梳被重重拍在了妆台上,秀美温雅的眉眼间,难得浮现出一股戾气。

“李氏本我宫中之人,代吾侍寝,所出之子归于吾名下,此事先帝、杨妃、宗室令皆知,吾从未隐瞒,当初李氏病故,吾不告诉皇儿,也是不想伤及母子之情,却没想到……”

她的神色一黯,苦笑道:“吾幼年孤苦,劳作伤身,终未能生育子女,唯有此子养于膝下,十几年母子之情,本以为……吾不似武后有子女可继承大统,便是称帝,百年之后,亦要还政与官家,如此妄担十余载虚名,引朝臣争议不休,虚耗精力,反而耽误正事,岂不是吾之过?”

她从得知自己被身后抹黑,便不愿再以太后的“哀家”自称,便是以吾自诩,却依然难免心中凄凉。

“主播既然知晓大宋之后千百年历史,又对吾寄予厚望,不知可有良策相授?”

陈曦笑眯眯地说道:“其实,太后有所不知,赵祯也无后而终,最后由皇后从宗室过继了个儿子继位。”

刘娥一怔:“啊?!”

陈曦继续扔下一个雷:“不光是赵祯没儿子继位,他养子的孙子哲宗也没儿子继位,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就是断送了北宋半壁河山的宋徽宗赵佶,最后赵佶的儿子在杭州称帝,被称为南宋,他不没儿子继位,连侄子和兄弟们都被金人杀的杀囚的囚,不得不将皇位传回了太/祖一脉……”

“你看,不是每个皇帝都有亲儿子继位,这继承人是不是亲生的,重要吗?”

“更何况,皇太后和女帝之间,可不止是一个名份的差别啊!”

“身为太后,是你一人登高位掌权,以女子之身凌驾于群臣之上,故而一旦当你身故之后,再无人可继承你的意志。”

“若为女帝,则以女子之身执掌朝政,亦可开女子科举,兴办女学,令更多女子步入朝堂,与男子同朝为官,久而久之,若能让世人看到女子之才,所改变的,则非一时之弊。”

“太后出身贫苦,当知世上女子生存之不易,哪怕身为帝姬贵女,亦有国破家亡沦落为奴之苦。不知太后可否为大宋女子做个表率,替她们谋一条生路?”

刘娥沉默良久,忽然笑了。

“吾自幼卖艺,略长便被卖为银匠妻。结果前夫为谋生计,又将我转卖他人,侥幸得先帝青睐,方才脱籍入府,几经周折,随先帝入宫,数十载沉浮,方有今日……罢了,吾若称帝,或许愧对先帝,但若能为天下女子谋条生路,便是身后遭人唾骂,又如何?”

陈曦大笑:“那我就代天下女子,先谢过陛下!啊对了,我再给陛下播放一段视频,是后世对赵祯的评价——”

【《宋史》:“为人君,止于仁”。】

【仁宗赵祯,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他的“仁”,只对士大夫,而不是天下百姓。】

【他能够被御史唾面而不怒,能够听取官员劝阻不擅断专行,却也无法坚持改革弊政,拒绝封赏。在他当政之前,刘太后一年的封赏支出不过几十万贯,还通过国家发行交子,促进商业发展经济流通,大大提高了国家财税收入。】

【可到了仁宗时期,对士大夫的封赏不断,一年赏赐过千万贯,荫官过百,甚至超过了科举取仕的人数,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冗官冗吏,庞大的官僚机构让士大夫享受高官厚禄的雅士生活,却让下层的百姓无地可种,无屋可居,沦为流民,为了活命,女子为奴为婢,男子充军落草,虽有繁华盛世之名,却无太平安乐之民。】

上一篇:烈风吻星光下一篇:今夜入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