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染醒得早,涟漪还在她怀里,外面的打雷声时不时传来,风染伸手捂住了涟漪的耳朵,让她继续睡着。
待涟漪醒后,二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下楼了。
许昭早已在楼下等着二人,看见风染立刻招手示意她们过去,待风染和涟漪坐下后,许昭才道:“你们今天怎么起来这么晚,这么大的雨,居然也能睡这么沉?”
风染道:“就是因为下雨天,所以才更容易睡着,助眠。”
涟漪解释道:“我昨天也不知怎么的,特别容易犯困,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许昭。”
“没事,”许昭叫来小二上了早饭,道:“我一直没吃,就等着你们下来呢。”
风染毫不留情地拆穿许昭的谎言,道:“你嘴角上的油忘擦了吧。”
“哪有,我吃的是素包子,”许昭擦了擦嘴角,道:“没有油。”
涟漪忍不住笑了出来。许昭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当下气得不行。
门外的大雨肆意下着,雨声如玉器敲击在瓷器上一般清脆,大雨给原本燥热的天气降了温,犹如骤然过秋一样凉爽。没多久,便进来了不少书生打扮的青年人。
青年人全身上下大多湿淋淋的,很多人都没想到会突然下这么大雨,几乎没有人带伞,头发衣服连带着背上的包袱一起湿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染子是一见钟情类型的,涟漪是日久生情类型的。
(-^〇^-)
第43章 转折
大雨一连下了几天, 气温一天比一天低,许多人都没料到这场雨会下这么大,原本热闹的街道也变得冷清,路上行人寥寥无几。
风染这几天想出去的计划也泡汤了, 只能在房间里老实读书复习, 不过有涟漪在她身边, 对她影响倒不是很大。
这几天俩人又重温了一遍赋论,风染在现代学过这些,因此对她来说并不是很难,但是涟漪学得颇为吃力。
涟漪看着面前风染给她整理的策论文章好久没说话, 她心知这次考上的几率不会太大, 也知道她的身份无法参加院试以上的考试,不过能和风染一起考试, 她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涟漪的情绪, 风染握住了涟漪的手,关心道:“怎么了?”
“没事, ”涟漪眼神躲闪着不去看风染,声音很轻, 道:“小染,明天就考试了, 赶快复习。”
风染哦了一声, 听话地低下头看书。
翌日, 雨渐渐小了起来,但温度依旧冷。风染在家时就料想到下雨会冷, 便事先准备好了秋天的衣服。夏天的尾巴, 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许昭还在睡觉,风染收拾好后拿了一把油纸伞便带着涟漪先走了。
院试由知县主持, 今年的考试地点在雅安书院。雅安书院离风染她们住的客栈不是很远,二人走了一刻钟时间便到了。
还没到书院,风染便看见了许多学子站在门口等待着,因为大家事前没有想到会下雨,因此穿的衣服都很凉快,此时都不免冻得发抖。
学子三两成群,同村结对的比较多,其余花甲之年、而立之年和弱冠之年的学子占一部分,风染大致看了一眼,还有几个垂髫小孩。
这些人衣着大都麻布粗衣,只有少部分穿着丝绸锦缎。
粗布衣着的人眼神坚定,抱着一定要考上的决心,只要成了秀才,就可以免去家里赋税,还能获得国家补贴,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取得别人尊重,才是最关键的。
而衣着华丽的人则是并没有在乎这么多,来参加考试,无非是走个过场,取得一个秀才名头。
风染扫了一眼这些人,其中有几个还一直在偷看她的涟漪,风染用油纸伞将涟漪遮住,而后转头不悦地看着个别人,那几人似乎注意到了她的阴冷视线,立刻装着平常的样子拿着手中的书看着。
“小染,”涟漪将手中的书递给风染,装着轻松的样子笑道:“不看了。”
风染接过书,笑道:“涟漪不要紧张,一场考试而已,而且涟漪这么聪明,一定能考上。”
听到风染的安慰,涟漪稍稍松了下心,她不是第一次考试,但却比第一次考试还紧张。
卯时二刻,书院门被打开,刹那间从里面出来了十几名官差,官差头一天晚上布置考场,顺便在书院住了一夜。
为首的捕头叫杨毅,杨毅腰间带着一把刀,他站在门口,看向学子们,道:“各位学子请有秩序地进入考场,将手中杂物一律留在外面,考场一旦进入,不允许离开,离开即为弃考。”
风染看了一眼杨毅,将油纸伞和书交给了看守的官差,拉着涟漪的手排着队。
在风染经过门口时,杨毅似乎也看到了风染,露出了一个淡笑,几个月前来报官的小姑娘,如他所猜想的,果然来参加院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