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要替我担忧。其实,即便散花绫仍旧独步当世,我也会选择这般做。一来,敝帚自珍等同于固步自封;二来……”
谁说天下的好东西只能归皇室所有?只能为贵人独占?
就是要让更多的人都看到。即使暂时穿用不了,早晚有一天……
“如你所说,我们有最大的庄园,最优秀的织娘和最先进的织机,照这种势头,织锦会后,用不了多久我们的锦就会遍及大燕。我现在也愿意和女君一样去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衣绮着锦。”
“嗯,会有那一天的。”
两人相视一笑。
-
在一众商贾的翘首企足中,终于开启了主题为“锦衣被天下”的第三间展馆。
甫一入门,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各类缎料。
在接连展示了牡丹菊花闪缎、正反五枝暗花缎、凤穿花仕女九霞缎后,女侍着重讲解了一幅绿地花卉樗蒲纹的妆花缎。
为五枚缎地,以牡丹、莲花、茶花、菊花织成樗蒲纹,色彩尤其艳丽,织造尤其精细。
这种织造技术是此前从未见过的。它是在缎纹地上起多彩,纹样以饱满的大朵花卉为主,花清地白、锦空匀齐,色彩丰富、变化自由,若加金银线则更添富丽。
不过他们显然惊叹早了。
稍后,女侍命人小心翼翼捧出一匹金银线织满地纹的遍地金妆花缎来,众人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金碧辉煌。
还未回过神,万众期待的锦登场了。
所谓织彩为文、其价如金,作为所有丝织中最绚丽华美的锦,它的价值已远不止于穿着,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替代钱币的作用。
南地的织锦技艺承于前朝,多为平纹经丝浮长显花的经锦,这次能把一众瀚水以南的行商吸引过来,就是因为有人看出木匣中有些锦样似乎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织法。
第一幅锦倒是传统织法。在蓝地上以金黄和绛色彩条经现出塔形树纹,下有对称的长角卧羊,上有双对短尾鸟,鸟后为葡萄纹,纹样以白色经勾边,倒顺循环,对称而丰富……只是与时下流行的将珍禽异兽奇诡化的风格有所不同。
第二幅孔雀大花锦更是一改传统织锦华贵厚重的基调以及繁密流动的纹样,给人以清新明快又亮丽的感受。
这两种布料他们先前已见过,表现的还算镇定。
接下来展示的大团花纹锦、紫地凤形锦、缠枝莲狮子纹锦,以及根据落花流水荡起的涟漪而设计的浣花锦,让他们心底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大张的嘴巴再也合不拢——北地的织锦,何时竟达到了这般水准?
第221章 锦绣世界
真要说起来,蚕桑丝织最初还是兴于北地。
无奈北地战乱迭起,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数十年间织匠一直在陆续外流,丝织产量也在不断下降。
随着胡虏入侵,北地的织锦生产更是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摧残,宣和南渡之后,残存的工匠带着机织技艺随新朝廷一起,几乎全转移到了漳江以南。
原本北地的锦缎绫绮等昂贵丝织和杂色染帛的产量约占大燕生产总量的一半还多。经过十数年休养生息,如今南地的丝织产量已比北地翻了一番。
最初还只是在数量上,因为南地初时所产多为罗、绢、纱、縠等低端织品,后来才开始涉足昂贵丝织。
近些年南锦逐渐声名鹊起,不仅在丝织种类上占据优势,就连技艺上也有碾压趋势。
北地丝织业却长久处于萧条停滞状态,织户虽急也无用。
先前是没有安定的环境,旦夕间兵戈至,保命尚且不能,谁还会把心思花在身外之物上?如今终于得以安稳下来,可差距一旦拉开,又哪是那么容易就追得上的。
无奈,北人若想穿上最时兴的衣料,就只能靠大行商们南下采买。兴师动众不说,价格还奇高。
上半年还是如此情形,谁能想到,到了下半年,形势竟然发生了逆转——在北地,在蚕桑素来不兴的豳州,忽然之间竟冒出这么多难得一见的丝绸织品!
也没听说北地还有甚么有名的锦户和织匠……
于是自然而然的,众商贾分作了两拨,一拨揣测织匠,一拨研讨织法。
陈缣娘若是在场,或许能解答一二。
后展示的这批锦的确不是传统织法。此前数十年她织造时一直是经线起花,自从有了花楼机,由综片提花到花楼提花,经线起花也变为了纬线起花。
改用色梭替换牵丝的变化,不仅灵活方便,还可以织出大片甚至独幅的花纹图案来,并可用分区换色的办法增加织物色彩。同时突破了经锦在图案和配色上的局限,以及经锦花形较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