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通过南州之地驶至京陵的昆仑舶,多奇珍奇货……这些在北地可没有。便连锦缎也输南地一截。
鉴于此种情形,黄石不能不担心,怕送出去的信函石沉大海,尤其瀚水以南那些州郡……若来者寥寥,织锦会岂不成了笑话。
高台搭好,该做的也都做了,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直等到今日。
黄石心知万事俱备,却又唯恐东风不起。
哪怕高台下已挤满了人,各地行商也远比想象中来得多,其中南地行商亦不在少数……愈是如此、愈感压力。
随着铜锣瞧响,木板卸除,内里竟还有一层朱紫帐幔。
人群中隐隐骚动起来,都嚷着扯掉路障。
“众位稍安,”市丞走上高台,代表豳州市署、西市令,欢迎了远道而来的商客,而后简要介绍了一下织锦会的流程。
归结下来就几句:织锦会将持续三日,每日推介几种丝绸织品,商贾们若有中意的,可记下货号,而后至市楼签署订单。
行商们早已按耐不住,纷纷点头加催促,“闲话少叙,快开始罢,急煞人了要!”
市丞请示地看了眼市令,而后扬声:“启!”
帷幕徐徐落下,才知高台被分作了三处,竟是建了三间轩敞大屋。
“今日只开放第一个展馆,展馆的主题如上——”
众人抬头,发现门额上悬了块匾,“云暖轻烟罗”。
顾名思义,今日的主角是罗无疑了。却也不止是罗。
“请各位有序入内观赏。”市丞提醒罢,便让道一旁。
商贾们着急忙慌进去之后,民众又往前了些,只仍看不真切。
他们就望着市丞,“咱们能不能也进去瞧瞧?”
本只是戏谑的一句,没想到市丞竟点了头,“市令说了,来者皆可入内。”
民众先是不敢信,等确定是真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拍掌声和叫好声。
会馆虽足够宽敞,一下承接这么多人难免会生混乱,好在馆内事先安排了数十个市魁,秩序很快稳定下来。
展馆内又被板壁隔成了几下,似乎是以布料的种类作区分。同一种布料又有不同的款式,它们占据一个板壁。
布料高悬于板壁上,和过道之间有木栅阻隔,只能看、不能摸。
每块半壁前都立有一位女侍和一名侍从。
侍女面容带笑,专为众人介绍。
“‘轻纱薄如空’,方空纱质地柔软,常用作夏服和里衬的面料,想必行家都不陌生。但诸位往日所见多为素织,今日想为各位推介的是花织——”
说着走到下一幅布料前,“这是黑色缠枝牡丹花纹纱……”
商贩们的脚步下意识跟上,目光早已随着女侍手指盯牢。
但见绞纱起三枚斜纹花,花朵硕大,花纹朴实粗壮,瞧着甚是雍容,却又不乏典雅。
众人还来不及惊艳,女侍已走到下一幅布料前。
“三法暗花纱,绞经为地、平纹起花,地明花暗,属于亮地纱一类……”
“云鹤妆花纱,用多色彩纬加工而成的纱线,在暗花地上挖花妆彩——”
侍女走到最后一幅布料前站定,“这块天青色敷金彩轻容纱,薄如蝉翼,举之若无,裁以为衣,如着烟雾,是纱织中的珍品。”
“可否细看?”商贾齐道。
得到准许后,商贾们拥到木栅前,有的把眼眯成了缝,有的伸长了脖颈,恨不能趴到板壁上才好。
“纱薄而疏,透气性极佳,织作之精细,令人惊叹——”
“没想到啊,如此复杂的织法,孔眼竟还如此均匀清晰——”
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人表达了顾虑。
“如此轻薄,会否不牢靠?”
侍女上前代为验证,抓起纱布一角,几番撕扯,展开后形状丝毫未变。
“诸位大可放心,我们的花织纱虽足够轻薄,却相当稳固,不易变形,也不易损毁。”
而后有人发现那个一直未说话的侍从身上所穿袍服似是纱料所制。
“没错,”侍女道,“他所着正是褐纱袍服,内里还有素纱所制的单衣。”
于是僵如木石的侍从很快被商贾们围了起来……
第219章 只会更多
另一边差不多也是同样情形。
同样着装、连发式都一样的女侍声音清亮,她面前也围着一群商贾。
“纱罗织物轻软透气,都是裁制夏服的首选面料,方才看过了纱,咱们再来看看罗——
“罗的质地轻薄、牢固耐用,因是绞经织物,从表面看不到任何纵横条纹,除了夏服,还可用作帐幔,亦可作刺绣的底料以及其他装饰,用处不可谓不多。”
“花罗织造之法极为复杂,成物也极为精美,非素罗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