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女士反驳她说,“哪里顶配了。程源那孩子不就满足着要求嘛!不过,妈妈不是要让你比照程源的标准去找啊。我和他妈妈不太合得来。咱们找对象,还是要向上瞧。既然我们条件这么好,在婚恋市场的上限应该很高的,我们要紧着高处的找。”
贺京京听她越说越不靠谱,拿起平板电脑找到德云社相声的音频,点下播放键。
她独留马女士在客厅听相声,自己回到房间,窝在蝴蝶椅上发呆。她从来没想过未来的男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不过她想过自己绝对不会和什么样的男人谈恋爱。
程源是她第一个排除的潜在恋爱对象。他们虽然青梅竹马,做了十几年的同学和邻居,她确信如果自己和他恋爱的话,不是找男朋友,而是找了一个更加年轻的老贺。
她的高中同班同学,也不太行,他们都曾取笑过自己的歌声。
大学同班同学,貌似也没有合适的。曾经有个大学同学,向她献过几天殷勤,又是送花又是送早餐。一周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进展,就放弃了。再后来,班上男生私底下叫她木头美人,美是美,只是太呆了。
工作后,他们团队九个人除了男领导外,只有一位男性同事,还属于英年早婚的。
最近,父母开始不停张罗介绍相亲,她只要一听到相亲就会莫名抗拒。昨天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试着去结识新的人。她爸妈分别给她闹一场,让她的热情瞬间熄灭。
她靠着蝴蝶椅,盖着薄毯子睡着前,心里还在想:明天早上一定要告诉爸妈,自己近期没有相亲的打算,让他俩别瞎忙活。
她没有选择面对面或者电话告知两位,而是选择微信发送了一段一模一样的长语音。
大概意思是,她期待不受拘束的开始一段感情,自由自在且不受身边家长或者其他长辈的干涉。现在无论是爸爸张罗的相亲,还是妈妈张罗的相亲,都让她感到不舒服。那种感觉犹如小时候她上完音乐兴趣班后被他们两个强硬地拉出来表演节目,一样让她特别的不自在。她只是排斥相亲这种形式,并不排斥对恋爱的期望,这一点请爸妈放心。
如果真的要追究的话,贺京京内向性格的外在起因其实发端在于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刚开始流行给小朋友们报兴趣班。京京想学画画,马女士偏偏给她报了唱歌。幼小的京京并不知道自己在唱歌上缺乏天赋,上过几次后她跟不上学习进度,老师也放弃指导她。
她在家里哭着闹着不去上课,马女士还以为她被人欺负呢,专门跑去兴趣班和老师大吵一架。老贺对女儿不愿意唱歌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天还傻呵呵的叫女儿出来给他一起喝酒的朋友们表演节目。
她闭眼回忆,全是糟心的过往。
京京心领父母的好意,只是他们两个自己的婚姻还是一团糟,等他们各自捋清楚后,再来给她指导也不晚。只是这句话杀伤性太强,她怂,谁也不敢发。
--------------------
第5章
===============
马女士打电话过来时,她人已经在一个比较大的集市。贺京京小时候的最爱之一是逛集市,俗称赶集。可惜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城市里的集市也在慢慢消亡。街边出现了集市替代品,便利店、便民超市或者超级卖场。可少了吆喝声的替代品宛如没了灵魂的躯体,怎么都不是原来的味道。
她这么多年依然独爱集市。甚至大学有一阵子她对《斯卡布罗集市》描述的集市场景无限着迷,趁着在荷兰交换的机会,独自一人跑去英国北约克郡旅游。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那年交换学习之后,她还向江城市市长信箱写过信,请求城市规划时可以多保留些传统社区特色,比如流出一片地方作为临时或者长久的集市交易市场。这样的请求信,她一共写过三封,当然信件也是石沉大海。
后来,江右岸有条待拆的街道被改建后成了一条集市街,不管这其中有没有她的功劳,终归结果是让她满意的。更让她满意的是,这个集市上她想买的几乎都能买到。每次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她都会来逛逛,流连忘返以至于不想回家。
京京下车后在街头的杂货铺门口看到小时候爱吃的彩虹酸条软糖。那种酸酸黏黏的童年味道,是她的回忆不那么糟心的时刻。
她扫码买了一整盒,一手拿着糖果盒子,一手扯出糖条卷成大大卷往嘴里塞。这是她小时候很爱吃的一款软糖,也是她最爱的一种吃法。可惜,马女士说小朋友吃糖对牙齿不好,严格限制她的零花钱以及零花钱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