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岛种田后我成神了+番外(150)

作者:啃好大个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陈国今年也遭了旱,但他们的大国师办了几场祭典也没求来风神爷爷的眷顾,陈国的国君也并没有亲自去救灾,只是派了些钦差去赈灾。

可那些钦差们只当这是个捞钱的肥缺,将国库拨的赈灾银米都揽进了自己的库房,如今陈国境内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梁王一听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大梁每年能产米粮的州府有限,今年他又下令免了遭旱的两州四府的赋税,这样一来,大梁今年就只能多向列国买双倍的米粮才够填补这空缺。

而陈国,恰巧就是往年卖米粮给梁国的丰饶大国之一。

陈国遭旱,那梁国今年能买到的米粮岂不是就没着落了?!

梁王越想越愁,他让陈国的难民们先回去等等,他得考虑考虑,随后梁王又召来了国都四方坊市里的官吏和户部官吏,向他们询问今年八达坊市里的列国行商带来的米粮涨价没有。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梁王这才知道,如今列国行商的米粮商行里都涨了好几倍的价!莫说百姓吃不消,连大梁国库都快吃不消了!

有官吏向梁王谏言,让他下令征税买粮好渡过难关。

还有官吏反驳道,如今大梁旱情刚解,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贸然加征税收,那不是断了老百姓的活路吗?

官吏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梁王头痛。

他当然知道现在不宜再加税,但他也知道,国库里的银两,只够买和往年一样价格的米粮。面对翻了几番的贵价米粮,大梁的国库根本无力负担。

梁王愁得起了一嘴的燎泡。

这时有官吏道,何不去求求神使大人?请她向神尊再求些恩泽下来,大梁说不定就有救了。

梁王却道,神使大人曾有言,她不会干涉梁国任何政事。

先前救灾也就罢了,她只解了天灾,对后来的灾民们,她也没有干涉梁王对他们的后续安置;更没有过问渎职官吏的惩处,只让梁王发布了禁止蓬莱神庙收祭神税的公文,再次摆明了蓬莱神殿不涉朝堂的立场。

那官员听罢沉默了一会。

对他们来说,这样一位尽收民心的神使不涉朝堂,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否则,以奉天神使现在的威望,若她像曾经的大国师那样独揽神权,他们这些大小官员头上都得再加一重大山。

虽然梁国君权神权并不互通,但有大国师弄权的先例在,众臣们多多少少还是对掌握神权的神使有些忌惮。

可现在,他们却有些后悔了。

奉天神使彻底远离朝堂,如今他们想去求助都没脸。因为米粮涨价国库空虚这样的俗事,根本与神明无关。这是朝堂上该操心的事,而不是神使该操心的事。

梁王这边与众臣唉声叹气,而奉天在神殿里也得知了一些消息。

比如两州四府旱情解后,国都米粮价钱不降反涨,又比如,殿外的广场上,因无米下锅来求助的穷苦百姓也越来越多。

奉天听到神仆们的报告,有些忧虑。

她决定出去看看外面究竟是什么情况,但还未出门,梁王就来了。

梁王一来就要给奉天行大礼,奉天不解的拉住他,梁王却硬是拜了下去:“求神使大人救救大梁百姓!”

梁王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豁出老脸来求奉天。

因为米粮的价格连连翻倍,国库根本承担不起。

可这救命粮又不能不买。

而且米粮涨价是因为相邻列国也遭了灾,粮食供不应求,价格也完全降不下来。

甚至列国在大梁的米粮商行随时都有断粮的风险,莫说是降价了,加价都不一定能保证买得到粮食。

奉天叹息:“我正欲出门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形呢,陛下就来了,既是如此,我便先禀告神尊,求一求祂的指点罢。”

梁王自是感激万分不提。

奉天让梁王在后堂大厅稍候,而她则去静室里,用玉符向神尊祷告。

蓬莱岛。

墨卿收到奉天的消息时并不意外。

因为这些天墨卿能收到的信仰越来越多,除了受旱的州府外,其余州府的信仰线也一日比一日多了起来。因为梁王的公文和奉天的亲力救灾,又有返乡的灾民们的一路传颂,如今她的信徒已经遍及了整个大梁。

通过这些越来越密集的信仰线,墨卿很轻易的就能得知大梁各处发生的事情。

所以奉天来报时,墨卿早就想好了对策。

大梁如今缺的是救命的粮食,她大可以转化出一批现成的米粮传送给奉天,让她转交梁王,暂且解一解燃眉之急。

但在奉天欣喜时,墨卿又说了,这次就罢了,但她不可能年年都为梁国提供粮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