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曼枝红了。
不久后她被经纪公司签下,团队领导和她商量今后的路线,是凭借美艳的容貌炒作成为流量小花,还是静下心来继续拍戏。前者名利都会来得很快,后者则要艰难许多倍。
会议室的墙上还贴着她的电影海报,黎曼枝和海报上那个眼神幽怨的妃子对视良久,最终选择了第二条路。
她再次在圈子里为众人所知晓,靠的是她不要命的拍戏风格。
黎曼枝接到的第二个角色是女杀手,又是一位大导。旁人羡慕她资源好,出道以来次次合作大导,却无人知晓,她争取这个角色的筹码是:所有打戏全部亲自上阵。
比她能打的没她漂亮,比她漂亮的不肯天天在片场上摸爬滚打,再加上她要的片酬低,一来二去导演拍板,就让她来演。
还是反派,还是女配角,她费的心思却不比女主角少。
有一场戏是在腊月里拍的,黎曼枝的角色要半个身子泡在水里和群演们对打。
这场戏对光的要求很高,导演组在河边蹲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一个晴朗的早晨。
那段时间黎曼枝一直月经失调,好巧不巧在要下水的这天来了。助理担忧地问她要不要和导演申请换个日子拍摄,黎曼枝抬头看着冬日里难得冒头的太阳,咬咬牙,走进冷得刺骨的河水中。
这个镜头拍了一整天,最后结束时导演激动地告诉她拍出来效果特别好,她虚弱得连回应一个笑容都做不到。
回去她就发起了高烧,强行退烧后又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硬撑着拍完了接下来的戏份。冬日的室外天天刮着大风,她穿着单薄的戏服在风里舞刀弄枪,靠着止痛药和姜汤吊着一口气熬到了杀青。庆功宴上,导演看着她憔悴的脸感慨万千。
他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功的。
他的预言不久之后就成真了。
助理打电话来说她被国内知名电影节提名最佳女配的时候,黎曼枝正在医院里。
几分钟前医生告诉她,她天生宫寒,冬天在剧组里不要命的拍摄进一步摧残着她的身体,再加上没有重视、调养不及时,现在的她已经很难生育了。
黎曼枝挂断电话,一路回到车里,点燃一支烟。
白色的烟雾升腾起来,模糊她的视线,她终于流下一点眼泪。
她用燃烧生命的方式换来功成名就,走到今天,在一日之内体会到大悲与大喜,百感交集之际,却连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
就像在空荡的房间站了很久,这一刻打开灯才发现,四下无人,只有自己茕茕孑立。
黎曼枝在离开家乡之后就几乎不和家人联系了,这几年摸爬滚打忙于工作,有了很多熟人,却没有交到知心好友。
至于爱人——她的初恋开始于对一盒巧克力的渴望,此后又走了一段时间用暧昧换取物质的歪路。爱情在她这里从最开始就不是多么宝贵的东西。
这些年闷头打拼,事业心让她回绝了周围异性的示好。名利场上的摸爬滚打让她有了锐利的眼和清醒的头脑,接近她的人长相各不相同,眼中情/欲的渴求却是千篇一律。
少年时最单纯的心动与喜欢她没有体验过,现在她身处娱乐圈中,一个所有爱意都能靠演技伪造的地方。黎曼枝猛然发现,自己现在想要一份真挚的、灵魂契合的爱情,似乎已经太晚了。
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伴随着黎曼枝斩获一众电影节最佳女配奖的新闻而来的,还有她的花边新闻。
她开始恋爱了。
没名气的小演员,走流量道路的小偶像,或是游离在圈子边缘的纨绔子弟……她换男友的频率高得令人咂舌,还偏偏每次都不遮掩。
最开始有新闻爆出来,网友们还会热衷地讨论,比较着她和她的男友谁的地位更高,计较着是称她为“嫂子”,还是称呼她男友为“姐夫”。但随着黎曼枝一年一年地拍戏,一年一年地拿奖,一次一次地换新男友,渐渐地,娱记和网友们都对“黎曼枝和姐夫”这个称呼达成了共识。
有些东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还是有很多男人围绕在黎曼枝身边,因为她针锋相对,为了她吃醋争吵。
而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随意地争来抢去的小女孩了。
只要她愿意,没有人能不喜欢上她,而他们的姿态都是仰望的,抬头祈求着她爱怜。
她是好情人,热恋时温言软语百般体贴,能蛊惑得对方神魂不舍地痴恋她;她又出手大方,不吝啬带给男友资源和名利;就连分手时她也是体面的,从不痴缠怨恨,只会留给对方潇洒离开的背影。
现在的她站在高处,垂眼看着脚底下的男人为了她身边的位置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