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看见蔷薇藤,就说:可惜了,这么好的地儿……
看见香箩藤,还说:可惜了,这么好的地儿……
去了三老太爷院里,满心满眼都是:可惜了,这么好的地儿……
最可惜处,今年的春天要在路上过,赶回来时,估计丝瓜南瓜早种不成了。
于是满心惋惜的对三老太太说:“姐儿最喜欢喝丝瓜尖儿打的鸡蛋汤,冬上炒的干蒸茄条也没少吃,煮粥上南瓜干儿大红枣,一家人都乐意吃……”
三老太太没听出来是个什么意思,还应和说:“娇娇儿自小就好养活,她不挑食,不只喜欢吃丝瓜鸡蛋汤,还喜欢吃萝卜丸子汤……”
丁姆姆就愁肠的不行,可她又不能跟老太太说:我看您院子好,适合种些菜瓜。
没这样的规矩嘛。
这两人说话的模样,可给秦娇乐的不轻,一个意有所指,一个懵懵懂懂,闲话了好一阵儿,还在吃食上头打转,只不过是从秦娇的好胃口转到了渭北人家里的饮食习惯上。
丁姆姆说渭北人喜欢吃小金米儿,黄灿灿的,捞出来的米饭油香油香,就连捞饭剩出来的米汤也是黄灿灿油香油香的。
三老太太就不大能品出油香油香是个什么滋味,西平府的人说油香油香,就是指炸面饼子,咬一口满口的酥香油润,有油炸面的香味,才是油香味。
捞米饭的油香,必与炸面饼的油香,不是一个味道。
丁姆姆便慷慨道:“等咱们从那处回家来,带着小米儿给大家尝尝。”
三老太太呵呵笑道:“好呢好呢,咱们都尝尝。”
秦娇也呵呵笑,当晚给三老太太熬了一锅浓乎乎泛着米油的小米粥,舀到碗里递到三老太太手上,笑说:“今儿这粥里可什么都没放,您尝尝这是个什么味儿。”
三老太太也笑说:“素米粥,除了温润甘甜的本味,还能是个什么味儿。”
秦娇又问:“您瞧这汤色,它是不是金黄油润?”
三老太太越发觉的没头脑,就说:“粟米儿熬的粥,可不就是金黄油润么,这一搭那一搭,古古怪怪的是做甚。”
秦娇一本正经的说道:“想让您尝尝油香油香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三老太太这才恍然,什么小金米儿,感情就是粟子谷的米儿,蓦然失笑,倒没说丁姆姆说的不对,人离故乡远,又是挨过苦日子的人,可不就记得家乡的食物千好万好么。
正经知道了油香油香是个什么味道。
……
二月初二龙抬头,不宜远行。
但不妨碍家里人因着这个日子讲古。
没读过书的老人们说,这日不能取水,是因为龙在冬日藏在井里过冬,到了这日,才会跟着水脉去各地司职,要是这日从井里打水,就会把龙影打上来。龙要是没了影子,就没办法兴云布雨了。
丁姆姆相信这是真的,一如她相信月亮上一定住着嫦娥,七月七那日牛郎织女踩着喜鹊搭的桥相会一样。
一大早就叮嘱家里不懂事的孩子,千万不能打水,万一打上来龙影可怎么好。
三老太爷说:二月二龙抬头是因为从这日起,东方天上的青龙星宿之中的角氐两宿开始显现,所以才叫龙抬头,其他的原因都是讹传之语。
但不往家中取水一事,他还是准的,约定而俗成,禁忌也就真成了禁忌。
六老爷近来一直去外头打听去渭北的车队,一家子往那边去,路上没个照应不好走,出了西平府往渭北走,是有一条官道的,但几百里远的路上并不太平,或有劫路的匪人,或遇横行的流民,再有欺生的客店,一家的妇人孩子,不准备万全了不敢安心上路。
还要置办礼物,他能想到的就自己置办了,他想不到的就让六太太写张单子,他对着单子置办。西平府毕竟是一方大府城,物品丰盈的很,东西齐全,置办起来也方便。
需要六太太亲自置办的,就是四季衣裳鞋袜,去年里不能走亲访友,闲着也是闲着,就给自家爹娘缝了些衣裳鞋袜,如今一并都带上了。还要做些点心,路上万一错开了客店或是不方便生火煮饭,带上点心也能对付一两顿。
秦娇的物什有小甲小乙两个归拢,也就是些衣裳鞋袜饰品,光景好歹,要回外家总是要往富贵了打扮,尽捡好的用,去了一是能维持住自家的体面,二也是为了让两个老人安心,秦家的日子过的好过,不用担心六太太过的不好。
两个人吧吧儿的说了好一通,秦娇自来不在此种琐事上与她们俩争辩,不甚要紧的事项,由她们俩做主。
她能做主的就是,行礼里头必要带一张弓并几十支箭,近手的箱笼里也得放一两把利器,别管用不用得着,备下了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