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年三老太爷的身体还好,这就能叫人少操许多心,秦毓秦疏也大些了,省心不少,秦娇自来是不大叫人操心的。如今最要上心的就是七太太,余下就全是人情来往的杂事了。
家族大了,礼尚往来的事情就多,男婚女嫁要去观礼随礼,老人过寿要去拜寿,添丁添女要去送添盆礼……一月里总有七丶八天得去别人家走礼。
以前,小三房只与东府、北罗巷来往的多,余下就是其他亲戚家跟六老爷的朋友家,自打六老爷中举后,每天收的请帖不知道有多少,许多帖子的主人六太太都没听说过,也不认得,她只能跟七老爷商量着决定这些人家能不能往来。
只这些事都能分出她不少精力。
作者有话说:
第七十二章
有人家上门来求助了。那是个四十来岁的太太, 看穿戴,日子过的并不凄苦,论家世, 家里也出了个举人,也有体面, 这样的人家会有什么难处要向秦氏求助呢。
坐下闲叙才知道,她家里姓高, 高举人是跟着六老爷同行的其中一个, 他走时跟家里说, 若有什么艰难处,去求秦氏, 寻六老爷的内眷兄弟,请他们伸一伸援手。
高太太到了不得已处, 这才来寻了六太太。
原是她家里有个未出闺阁的女孩儿, 长的很是俏丽灵动,如今已经十六岁了, 还没定了亲事。高太太是想等高举人回来再与她说亲, 高举人若高中, 家里门第又上一层, 到时与她定个官家子也是可以的;若高举人落了第, 也能叫她嫁去个读书人家。父母为子女盘算前程,这并没算, 倒是说的过去。
前些日子, 府衙的丞监家娶媳妇,请她家吃喜酒, 高太太想着丞监家也有个没出阁的女孩儿, 想着叫自家女儿与她认识认识, 说不得也算一场情份,于是吃酒那天,就将女儿带了去。
丞监家里的女儿已经与府司家里的公子定了亲,所以那日,府司家里的公子也来了。
高太太初见了丞监家家姑娘,很是吃惊,因为那姑娘面颊上覆了铜钱大小一块黑斑,想是因着这个原故,她的脾气也不大好,见了高家姑娘后,借着端茶的功夫,将一盏热茶尽数泼在高姑娘脸上,高姑娘的脸被烫红一片,吓的直哭。丞监太太训斥了女儿几句,就叫人替高姑娘重新梳洗一番,还拿了副翠玉耳环叫1高姑娘戴上,权当是赔不是。哪知道,丞监家的姑娘看见高姑娘戴着的耳环,一把就给揪了下来,当下就将高姑娘的耳朵扯破,血流了一脖子……
高太太想找丞监太太说理,谁知丞监太太竟反口说高姑娘品性不端,窃了她的耳环,她家姑娘只是拿贼心急不小心伤了人而已。
当着那么多吃酒的客人的面,丞监太太一句话就将贼帽子扣到了高姑娘头上,高太太气的要死,可她一介平民,拿什么跟官家太太争?
更可气的还在后头呢,高姑娘坏了名声毁了耳朵,丞监太太说这种姑娘指定嫁不去好人家了,倒不如随着她女儿一块儿嫁给府司公子,当个妾室。
也不晓得她回去做了什么,隔了两天,府司家果然派了两个媳妇子来,对着高姑娘好一通摆弄,最后扔下四十两银子说是聘礼,叫高家准备着,等新奶奶一进门就来接人。
高老太太气的差点儿阙过去,高姑娘拿了把剪子要绞了头发当姑子,她是宁当姑子也不给人家当妾的,高家其他人埋怨高太太,当初不该将女儿带去赴宴,要是不带去,就生不出这许多灾祸来。
高太太气愤难挡,她就是个见识不多的妇人,想去跟丞监太太说理,结果连门都进不去,还被人臊了一顿,高太太气苦不已,要不是被人拦着,她当时就拿根绳子吊死在丞监家的大门上了。
她实在是没别的法子了,这才来寻六太太,向她讨个主意。
说是来讨主意,其实还是想叫六太太替她出面,跟府司太太搭个话,叫她们别为难高家,也别叫高姑娘去她们家做妾。
六太太就听着这事怎么都不对,高家已经有个举人了,这举人别看听着没什么,可他已经能直接面见官员了,那府司家丶丞监家不过是七品辅官,论官职,还比不过下边的知县知州,他们家怎么敢逼一个举人的女儿给自家儿子做妾?
横竖都说不通顺呐!
高太太也哭道:“可不就是这个理?可这两家一个都不讲理,只拿权势来压我家,官大一级压死人,我可再找哪个说理去?”
六太太虽也认得丞监太太,但不大相熟,不晓得丞监太太的品性,倒是六老爷跟丞监有几分交情,为人办事时没少打交道,说那实在是个精明人。
精明人等闲是不会犯糊涂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