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娇娇+番外(155)

作者:无有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秦娇眼见着大了, 秦毓秦疏也要考功名, 自家的名声是万不能坠了。本来就没落了, 名声再坠了,儿女还能有什么好前程。

就算不做官,有个功名在身,总比如今好,起码那些胥吏见了他,不敢再找着巧宗儿要好处。

理是这个理,但六老爷着实没时间苦读,只能挪后年考一考,眼下八月,西平府要给附近十二个县的学子加科院试,为的还是政绩,七老爷已过了府试,有了童生资格,正好能参加这一回的院试。

不管怎么着,先紧着七老爷,等他中了生员,兄弟俩才好相伴着去考乡试,西平府就是府城,乡试就在城里学监馆考,还算省事。

六太太软磨硬磨的,总算叫六老爷松了口。

她跟四太太说:“有了功名,到时娇娇儿才好说亲,咱们如今比不得先时,只能算个殷实人家,要是再不挣一挣功名,过几年,日子许还不如外头的乡员外过的踏实呢。难道叫我娇娇嫁去个乡员外家么?”

四太太说:“那倒不至于,姝姐儿都能去万家,润姐儿娇姐儿两个,再不好,也要跟万家差不多的家世才对,嫁乡员外家?那跟填土坑有件么差别?”

六太太又窜掇四太太:“你还有个娓姐儿呢,大房家咱们就不说了,侄儿都大了,学业也不差,自有出息的一日;二房,再不济,也有个四郎,还有个万家扶持,艰难过这几年,以后也有个盼头;三房打去年一走,就算是有了着落,你们是亲兄弟,他家情况,你该也是知道的,必是比留家里强;五房,也安稳了,有十二老爷扶持,落不到人后头。老七家,也是要走的。

就咱们两家,挨不到前头又落不到后头,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吊着。这么不好不坏的吊着,一时能熬住,一直这么着,不是个事,不为自个儿,也得为儿女着想一回吧?

咱们家好好儿的姑娘,到了人家串个门,就成打秋风的了,你听着这话刺心不刺心?所以,我叫你兄弟好歹给我挣一回体面来,咱又不是没学识,好不好的,也考他两回,考中了,万事大吉,考不中,再说。

既是这么个理,你不妨也叫他四伯考一考,几两银子的应试钱,咱们还是能拿出来的,试一试么,怕什么,万一中了呢?”

四太太倒犹豫:“他都是快做公公的人了,还去考,怕不是要招人笑话。”

六太太听不得这种丧气话,拍了拍她的手:“嗨,这有什么可笑话的,五六十岁的老学究还考童生试呢,那贡院里还有八十岁老翁考秀才呢,也就咱们府的年轻学子多,你才觉得四老爷年纪大,你往别处去看,哪一回乡试院口不是胡子一大把的老朽?爷孙一道儿考的也有的是。”

四太太半信半疑道:“这么着,我也催催他?”

催吧催吧,四老爷也是个温和人,不催他,他自己可不晓得上进。

没法儿,兄弟几个只能相觑着叹一回气,得,人近中年,再刻苦攻读,考吧。

六老爷说:要读书了,外头的事怎么办呢,庄子上可还有许多未尽事宜呢。

六太太头也不抬的回他:也不能叫你日日苦读没个休息时间吧?读五日歇一日,那一日去外头做事兼散心,不就安排妥当了么?

家里粮食够吃,衣裳够穿,走礼的物件够用,寻常人家寻常事,就算哪一处不周济,略紧一紧也使得。

反正家里穷的叮当啷的名头已经传出去了,银钱紧着使,也没人说什么。

……

旱了一夏,到秋了,雨水又比往年多了,七夕那天,天阴着,上午开始下雨,淅淅沥沥到第二天才停了,家里的姑娘们都躲雨,没乞到巧,只炸了几个粿子,应了应景就过去了。

中元节,又连下了两天雨,没祠堂的人家去烧纸钱纸衣裳,湿漉漉的烧不着,可费了些功夫才给做了祭。

秦氏也没大祭,今年没三牲上祭,只点了香烛烧了纸钱,祭了些面捏的果子葡萄,大约是祭品上不周全,主祭人就想用礼仪周全做补,连着念了好几篇祭文,祭祀罢,院里院外跪着的人都被雨水淋透了。

秦娇这些未到及笄之年的姑娘们还没资格去跪祠堂,只能在家里忙活,忙着烧水煮汤,等湿透的人一回来,就敢紧换衣裳喝驱湿寒的茶汤,免的着凉生病。

雨水偏多,天气一时凉一时热的,平常人倒还好,只是三老太爷受不得这种天气,一入秋,身上又不爽利了,发了几次热,咳嗽个不停。

秦娇又住进了三老太爷院里,日日给他煮些养身的汤水。

秦娇没正统的学过中医,也没正统的学过《内经》《金匮》,只听三老太爷笼统的讲过一些,些微知道些道理。

上一篇:我的助理是影帝下一篇:送君千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