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娇娇+番外(129)

作者:无有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秦娇也不耐热,她身体好,火气足,夏天时最难过,动一动身上就像着火了似的,体温高的灼人,每到这时候,谁都不爱跟她挨着,热呢。

六太太狠狠心,买了几匹冰缭,回来给她裁衣。

这冰缭就是用高山寒蚕吐丝织成的细缭布,染色时添了些麝香冰片薄荷脑之物,散热的效用不知道有几分,卖价却比平常夏缭贵了数倍。

秦娇穿着,是没觉出什么来,该热还是一样热的。

三老太爷爱讲养生之道,都是从医书和易经中学来的,他喜欢以阴阳之说概论四季五行及日常事务,身体尤为重要,便说身外之乾坤乃是大乾坤,身内之乾坤乃是小乾坤,凡合天地阴阳之道的行动,也合身体的阴阳之道。

秦娇想吃冰碗子,三老太爷就说:若阳焦火灼土地时,直接下济凉水则成蒸煮伤害之势,万不能为。土地如此厚重尤受不得此伤害之势,身体何堪?

秦娇默默放下冰碗子,叫小甲倒一碗常温酪浆汤来,咕咚咕咚几口喝完。

今年尤其的干热,春天的雨水不足,入夏后就没下过雨了,若再不下雨,今年又要闹灾荒了。

西平府闹灾荒是常有的事,十年里得闹四次灾荒,但都是小灾荒,若是秋天的雨水也济不上来,就得闹大灾荒了。

六老爷是真忙,得时常去庄子上看着人种树种药,夏至之前,无论种什么树,入土就能活,得趁这个时节,将桑苗子都栽进土里。

来来往往的多了,沿路住的人家就喜欢卖野菜给他,这时节的野菜都老了,能捡出来卖的少,但无论怎么着,捡干净了就能换几个钱。野菜味道不好,但桑叶儿正肥,她们就捋了桑叶捡干净了,卖给六老爷。

他每从庄子上回来,总要拿些野菜桑叶子,柳妈就爱埋怨:家里又没养着猪,拿这些粗物回来做甚,吃又不好吃,扔又不能扔,索性下回回来,带个兔子罢,这些老菜梗子也有个去处……

到底都没扔了,桑叶子有时做了豆腐,有时做了米糕,或是切碎了和面糊里煎成饼,还有老的不好吃的,就和米一起蒸熟,酿了甜酒……野菜实在吃不完,就用粗盐揉过,杀过水,晾干,再团成团压进瓮里,自家吃不了几顿,就是备着闹灾荒了,给外头没饭吃的人家。

遇着那种时候,盐比米还贵,腌过的野菜切碎了放粥里熬,人吃了才有力气。

到这会儿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今年又要闹灾荒了,只是不知是大灾荒还是小灾荒。

城里的人家开始存粮,城外的人家本来就没存多少粮食,只能从野地里寻吃食,只要是能吃的、容易储存的东西,都往家里挖。

野苋菜都长出二尺高,茎杆已经木质化了,还是被拨回去,用水煮过,放外面晾干,然后碾碎了,都装起来……茅草根子也是一样的做法,都碾碎了装起来,备着没粮食的时候,拿来裹腹。

人总能灾难中寻出生存的法子。

三老太太说,将家里的存粮分一分,得往窖里藏些粮米,其它的还放仓库里,日后要是救灾,就从仓库里出,得让人眼看见了。这是救人的德量,也是自救的法子,仓库空了,别人家就起不了贪心,自家才能安生。

粮食珍贵呢,再怎么也比不得人命珍贵,更比不得自家人的安稳珍贵。

舍些粮食钱物,能少惹灾殃。

家里几个老爷都忙开来,将地窖拾掇干净,拿石灰撒了,再将干草垫下头,搭好木头架子,趁夜里将各样粮米都搬了些藏窖里。仓库里的粮都是带着壳的,正要紧吃的时候,舂碾起来太麻烦,还要舂好一部分,藏大瓷瓮里。

厨房里就有碾子春臼,几家挨家挨户的开始碾米,家里得闲的人,都去厨房帮忙,扬米壳簸米皮儿,就算是太太奶奶们也会做。

大家穿着旧衣裳,头上用布巾子罩子,都顾不得体面不体面了。

前一次闹灾荒还是四年前,两季没下过透雨,庄稼枯死了不少,粮食不够吃,米价又涨成了天价,饿死了不少人,可西平府满街里都是讨吃的人,闹哄哄乱糟糟,妇人孩子不敢上街去。

秦家没施米粥,施粥是官府应该做的事,若官府不发话叫施粥,妄自开设粥棚是为窃职,与邀买民心没什么两样。

但官府不管赊粮。

遇着灾荒了,秦氏要赈济灾民时,就会说给人家赊粮,赊是买卖营生,赊出去,许是就再要不回来了,亏不亏的,主人家要是不说话,别人也就不能说这个对不对了。

不敢怀着施恩之心。

真慈善的人家是敬畏天时人心,识实务的人家是敬畏朝廷法度。

秦氏,二者皆有。

上一篇:我的助理是影帝下一篇:送君千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