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深偏头看黎醒,光线忽暗忽明,照在那张完美线条的侧脸上,人心添了几分悸动。他接上刚才没问出的话:“刚才喊我,什么事情?”
“时间真快,马上开机了,之前你问我主角叫什么。”黎醒沉默两秒说,“叫小五。”
张深想起这茬,刚开始写时问过主角叫什么,黎醒不答只说等等再定,原来只是时候未到。他念了两遍,问:“家中第五的五?”
黎醒转回来,双眼直勾勾盯着他:“五月出生的五。”
第 15 章
去湖北的前一天,张深接到了两通电话,张明寻和谈鸣叶一人一通,掰开了也就那几句关心的话,俩人太能絮叨了,他烦说,我是三十岁,不是三岁。
一句话把俩人说熄了火,耳根清静了,不过张深也没完全占上风,没拗过谈鸣叶的坚持,带了个助理一起去湖北。
去的地儿是荆州一处偏僻的乡镇,这儿不比影视城,条件有限,剧组给安排的酒店并不舒适,隔音很差,床单被罩上还带着丝潮意。张深不挑剔,把带来的小箱子往房里一扔,收拾都懒得收拾,躺在沙发上躲懒。
主要拍摄地在镇附近一处筒子楼,前些年政策下来说要拆迁,就让原居民们都搬走了,结果挨到如今也没动工,这片也就彻底荒废了,整个村镇上空无一人。
虽说没人管了,但该走的流程一点也没落下,剧组申报了好几次,才得了在这边拍摄的许可。
开机仪式定在正午,挑了影片第一幕的地方举行,剧组所有人员都到齐了,百来号人,阵仗不小,从工作人员到演员,个个都是专业能力足够强的。
流程是娱乐圈人人都熟悉的一套,烧香拜神,供猪头肉,掀红布,求个吉祥兆头,愿拍摄顺利,气运长虹。
一切落定后,工作人员们开始搭建场景,准备下午的第一场拍摄,几位主演和导演坐在一起交谈,人杂声闹。张深不习惯这样的场合,站得很远,像是与这个剧组割裂开一样,旁观着现场形形色色。
人群中,黎醒忽然抬起头,朝四处张望,最后将视线落在张深身上,招了招手,一个动作将周围所有人的视线都拉扯过来。
张深不自在地动了动脖子,想了好几秒才顿悟,这是让他过去呢,看这架势是要谈剧本了。他按下不情愿,就跟腿脚灌了铅一样,极为缓慢地蹭了过去。
黎醒站起身,朝着大家介绍:“这是咱们编剧,张深老师。”
演员们非常捧场,又是欢呼又是鼓掌,还夹杂了几句崇拜,总之热情得让人招架不来。张深不知如何应对,捏着掌心说了句合作愉快。
大伙儿先愣了瞬,然后就特别不客气地乐出了声,连向来稳重严厉的总导演乔临都跟着笑了起来。
乔临笑着说:“我老早就想拍你的作品了,但是你不卖,我又豁不出去这个老脸上门请你,这下好了,沾了黎醒的光,反正这小子不要脸。”
众人顿时笑得七倒八歪,剧中饰演主角母亲的吴青玲,打趣说:“你就是太要脸了,下次低个头试试。”
“那不行,我不能低头,皇冠会掉。”乔临摆了摆手,一本正经地逗人笑,“这种事儿还就得让脸皮厚得干。”
“不好说,我这次可是报了您名的,说不定不冲我。”黎醒也笑,说话又漂亮又自然,圆滑着呢。
这些演员都熟络,有人唱有人和,没让话落下过,说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半点不让人难堪。
张深坐在黎醒旁边,不怎么会说话,可却明事理,懂事故,知道乔临那番话是不让他难堪,给个台阶。
乔临在圈里地位很高,受人敬重,不过没什么架子,就是拍戏严,说话狠,一般的年轻演员在他手底下过戏,扛不住压力,都得先哭个几轮。但如果能扛住指导批评,在他手底下拍出一部戏,基本就是前途无量。
娱乐圈千千万万种人,乔临是中立的清流,他是唯一能被称之为艺术家的人,拍戏从不以赚钱为目的,所以能被他赏识的人,一定是非常有天赋的人,黎醒就是其一。
大家聚在一堆热热闹闹,没那么严肃,什么都聊。张深就听着,偶尔被点到了就笑一笑,点个头,但每次都有人照顾他,帮忙接个话,不让话题冷下来,这种带着热情的善意,让人无法心生抗拒。
“深哥,拍戏的时候你就坐在乔导旁边。”黎醒突然从热闹里抽开身,身体后仰和张深咬耳朵。
张深心想这应该是方便随时调整剧本,没什么意见,只顾着点头。
黎醒又凑过来了点:“哪儿位置最好,能清楚地看到我过戏。”
张深还是点头,点了一半才琢磨过劲儿,他猛然抬头,带着满心疑虑去捉那人的表情,只捕到了嘴角的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