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奈也是一样,我换个方法克她脾性,叫她信我一回。”
张深沉默地听完,问:“那时候你早就没有想过以后前景了吧?”
“那时候……前路很黑,看不清晰。”黎醒有些恍惚,“当时总觉得会摔一个跟头,爬不起来跟头,然后我就真的跌了。但是没跌彻底,因为你拉了我一把。”
张深捧起他的脸,一字一顿地说:“不管你的前路有多黑,我都会一直牵着你,累了陪你,跌倒扶你,直到闯出这片黑夜。”
“所以你不要再说丧气的话,别再一次次用言语推开我了,我也会疼的。”
黎醒手掌收得更紧了,他低下头,与张深鼻尖抵着,郑重道:“好。”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还是日复一日,黎醒尝试联系曾经相熟的导演和制片,结果当然不算好,仍然是吃次委婉的闭门羹。
熬了三天,黎醒主动提出了要去影视城里踩点趴活,结果被任少绛和万颂俩人一人一句给顶了回来,骂他掉价,好歹是个影帝,跑去影视城里趴活像什么话。
黎醒压根不在乎这些身份头衔,特不以为意地反驳,影帝就不是从群演龙套十八线出身的吗?都现在这种情况了,还在乎掉不掉价,有什么是比夹着尾巴消失更掉价。
俩人也没好意思说不对,但自始至终就是不同意他上外面去找小活儿干,上不了台面的活儿,干了也打不破现状,只能显得更掉价。
黎醒拗不过他们,认命的跟着忙活。
最后打破现状的还是一家时尚杂志的邀请,Timbre是国内一线杂志刊,虽然比不上国际杂志名气高,但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
这家杂志主编,曾在电影《地平线一角》播出后非常想为黎醒单独开一个选题拍摄,可奈何那段时间他的档期太满,当初的经纪公司又觉得他身价配得上更好的杂志刊,奔着国际杂志去才对,所以就拒绝了Timbre的邀请。
没想到时隔三年,这位主编还是心心念念想拍摄当初为黎醒特意设立的选题,并且,他认为现在黎醒的处境状态,比刚拍完《地平线一角》更适合登上这次期刊。
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杂志方,因为心思执念,愿意在黎醒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打破了原有的困境。
张深猜那位主编和自己起码有三分之一相同,那就是都被黎醒的角色打动过,被他深入心底过,所以念念不忘。
工作室高兴坏了,多日的努力终于有了些效果,有了开头,后面一定会更顺利的。黎醒也挺高兴的,没想到能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半个多月的第一个好消息降临后,当晚又迎来了第二个好消息。
乔临打来电话,说《伢儿》通过初审,进成片二审了。
张深跟着猛松了一口气,这部电影可是全剧组人的心血,如果真的因为他而被卡住不进审,他真的会懊悔自责。
带着好消息回家,连心情都变得轻松了不少,黎醒有种拨开乌云的感觉,整个人又变得阳光了些,晚上爬上床粘着张深又蹭又亲,不说话光傻笑。
张深被感染了几分喜悦,回拥着黎醒身体紧紧相贴,将两颗心都贴近。
突兀的铃声响起,搅了一室甜腻纠葛,打断了两人的甜蜜。
张深循着声音发现是自己的手机在响,摸过来看到兄长来电时,心脏不受控制地急促打起了鼓点。
一通电话不长不短,内容却足够张深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他难以克制的扑向黎醒,紧搂着那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谈鸣叶醒了,他终于醒了。”
第 93 章
一天之内,三个好消息。
多日被阴云压顶的俩人都松了一大口气,事业在平缓恢复,谈鸣叶也终于度过了最难的第一关。都说万事开头难,那么最难的开头都过了,后面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当天太晚,医院也禁止探望了。隔天一早五点多钟,张深没惊扰黎醒,独自开车去了医院,到达住院部,他按电梯的时候都觉得手抖,一想到一会儿就要看到谈鸣叶,躺在病床上的谈鸣叶,就既高兴又难过。
电梯缓缓抵达六楼,张深踩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谈鸣叶的病房前,金属门把有些凉,手跟着哆嗦了两下,他强压着打鼓的心,重重按下把手一推。
病房里一股浓郁的化学药味,张深今天来得早,病房还没有人,他往前走了两步,反手带上了门。
仪器中央,谈鸣叶戴着氧气罩躺在雪白床榻中,身体露出的部位大部分都裹着绷带,脑袋也被削秃了,绷了个纱布,浑身上下看起来没有好的地方。
就这一眼,张深都差点没站住。他扶着墙稳住身形,坐到病床旁边的椅子上,床上的人双眼紧闭,还陷在沉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