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同人)[清穿+红楼]十三福晋妙玉+番外(145)

作者:侍女的短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当然,事干重大,这些都是胤祥的猜测。他让燕小进往驿站送了两封信,一是给万岁爷的,自然以实情录之,虽然并没有明目张胆点出太子爷的贪污和八爷党的渗透,但万岁爷若有心,派专人顺着他给的苗头查下去,查到真相也很容易。

而另一封是递给胤禛的,顺便让他查一查三地织造局与京中的来往信件。

或许万岁爷心底对他没那么信任,或许万岁爷担心真相一如圣心最害怕的那般,既然临行前一再叮嘱胤祥不可冲动行事,给的权限也不高,他虽有心,却也不能僭越,如此已算是办了正事,他抿了抿唇,将花瓣收拢在掌心,起身往茶楼外走去。

这一日,正好是常姑娘的忌日。

缘悭一面,已是九个春秋,伊人逝去七年,这还是他头一回亲自为她扫墓上香。

路过酒坊,心事重重地要了一壶上好的东阳酒。踩着橙红的夕阳,拎着酒半是迷醉地往常家祠堂方向走,胤祥心里多少有些胆怯。

毕竟这一回,他想向心中的那道白月光坦诚一个秘密,做一个了断。

跨过一座小桥,远远望见常家祠堂笼在一团乌沉沉的颜色里,门口挂着经久的白灯笼,蒙了一层灰,不知多久没再亮起过了。

天色昏黑下来,好在他随身带了火折子,推门而入,是一片柏木陈设,与京城的祠堂都不一样,这些柏木柱子和桌椅上都刷了桐油,黑得发亮,案上摆了几块灵位,看不清写了谁的名字,再往上,月梁后面似乎挂了一块很大的匾额,勉力辨认了一会,方能看出是“为德是依”四个大字。

他先前打听过,常知府前些年就辞了官,回横塘老家做生意去了,这祠堂大概无人打理,角落对着些凌乱的纸钱,绕过侧门,一片开阔的土丘上,耸立几块石碑。

似乎有什么冥冥之中的引导,胤祥径直走到最新的那块小碑边,低头细瞧,那碑上果然刻着“常氏女之墓”。

他眼波微动,倚着那墓碑慢慢坐下来。

“.….这是我第一回 来看你,那个下着雨的夏夜,我没想到那一句再见,与你既是生离,也是死

别。"

他不知说什么,只好抿了口酒,“你在那边过得好么?那时……那时我曾经想过,若是能得汗阿玛欢心,便去求他让我迎你为嫡福晋。“

没人回答他,过了好一会,胤祥才张口,“可是苍苍定数,竟让你我天人永诀。”

四周浸上来一丝凉风,呜咽了一声。

酒意漫漫地爬上来,爬遍他全身,眸中泛红,声音亦是不自觉地低哑下去,“死亡也并不是忘记,我从前每每去弘慈广济寺,总会忍不住去恳求菩萨的慈悲,在梦中,在拥挤的街道,在空无一人的深巷,期盼能有轮回,期盼你会出现在某个角落,期盼这一切都是谎言,可后来.…..汗阿玛给我指了婚,她..….妙玉是....是第一个让我彻底忘记的人,让我不再惦念着对你的这份期盼,你可会怪我薄情?”

他咬了咬牙,扭头向那不会说话的石碑坦诚。

“我想…….我想我可能是,爱上她了。”

第74章

小酒壶自手中滑落,咣当一声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瓷器碎裂声响,倚着故人石碑的胤祥大概是喝醉了,不知在此处倒了多久,此时方迷迷蒙蒙地睁开一星眼。

低沉而昏黑的夜,雷雨欲来,远处的风灯明灭,墓园的栅栏被狂风忽地拍开,碑前的香灰和供品被吹散在地,一片狼藉。

酒意消散了大半,胤祥踉跄着站起来,重新点燃火折,去捡一颗顺坡而下、滚落到常胡氏墓碑边的苹果,刚抓到手中,却猛地被一行刻得极细密的小字吸引了注意。

他皱起眉头,半跪下去,手指抚摸着那行小字,念出声来,“女…….常妙玉.…”

所以那常姑娘,闺名是为妙玉。而他那来历成迷的福晋,闺名也叫妙玉。

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名字,胤祥怔愣在原地,一瞬间,脑中如电光火石般划过种种蛛丝马迹。兆佳养女的不明身份、精于医药的本事、大婚当夜的不甚在意….…

很多事不言而喻,浮出水面。

一声惊雷落在远处的田埂上,接着是淅淅沥沥的夏雨,惶然地洒向人间。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踩着碎落的雨声,他来不及回头,一柄叶伞已然遮在他头顶。

那人蹲下身,好心肠地拍了拍他肩头,弯唇笑道:”……爷,您可别吐在我坟头上了。”

借着一点火光,胤祥抬起眼看她。

是他的妙玉,比记忆里的少女更纤细,却比上一回分别时丰润了些许,穿的是汉家的素丝单襦和云山蓝色的月华裙,头上随意挽了发髻,只插了根且末料的白玉簪子,颈间流转一点光泽,是那颗他再熟悉不过的、以为跟着常姑娘一起落了葬的南珠坠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