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同人)[清穿+红楼]十三福晋妙玉+番外(129)

作者:侍女的短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大清朝不同于前朝,万岁爷从前多次在圣旨中提倡“恤商”的口号,认为商人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财货之血脉者,唯有商贾”,只有“通商”才能达到“裕国”的目的。

这不仅仅是口号,自康熙十二年以来,万岁爷更是屡屡打破常规,加封好几个徽商、晋商的家族子弟为太仆寺卿、布政使、正定总兵、署广东提督、两淮总商等官职。

这么一来,商人们不再是低眉顺眼看人脸色的受气包,却扬眉吐气当起了人上人,俨然朝廷新贵。妙玉再一次上大观园吃饭时,席间已经有几个姑娘见状,动了女子掌家、女子从商的念头。

反倒是那群削了官职的公子老爷们,一应念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既看不上逐本重利的商贩行为,却又眼馋那一箱又一箱通过正经买卖运回来的银锭,扭扭捏捏地扔下书本走上街头,干了几回买卖,但他们到底碍着面子,处事又死板散漫,全然不如女子心思灵活,放得下身段。

从商之风蔚然了一个月后,京城上下,除了大观园书院以外,已然出现了女子经营的酒楼、客栈、典当行,大有连锁的势头。

也不知是何人翻出了妙玉在书院里写得那几本生意经来,有千金小姐拿自己的私房钱买股认筹,雇工经营,既不用抛头露面,又能过足了经商的瘾,将投入的银钱翻了几番。

有了钱,便有了资本,有了权力,困于小院中的妙玉也没想到,自己当时在大观园里的畅想,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女子地位的飞速提升。

这姑娘们挣得钱愈多,腰板便愈发直了,京城里专供女子用度的铺子也就多了起来,纺织铺、成衣店、香行、茶苑、药局、棋社、琴行、画行、香烛铺、金银店等等琳琅满目,这股风气一路自京城吹到江南,听说那秦淮河的画舫上,已有专供女眷欣赏的男伶。

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

世上已千年,山中方一日,妙玉虽解了圈禁,却也不是日日往外头跑,毕竟家里有个腿脚不便的病人,还是得照顾胤祥的心理感受。

深冬的日子如冰下逝水,这么不声不响地流过,很快便到了年下,万岁爷要带着皇子们上畅春园,只是胤祥依然不在随行名单里面,他倒也无所谓,鹤膝风这个毛病,虽已根治,仍要静养。伺候静养这事儿太医院最擅长,阿哈占太医每隔一日便来把一次脉,倒是让妙玉省心不少。

这个年节过得平静而惬意。胤禛携了四福晋去畅春园参加御宴,瓜尔佳氏陪妙玉包了一下午韭菜猪肉饺子,在黄昏时被阿哈占太医拉回家中,于是年夜饭只有胤祥、妙玉、燕小进和绿杯四个人。

妙玉在窗下布了一桌子下酒菜,白瓷小碟子装着,看起来很是素雅可口。胤祥端着酒杯慢慢抿,眸光却不由自主地往妙玉那边望。

“从未见你戴过。”他用目光点了点,她今日穿了件湖水绿色的素缎夹袄,扣子上系着那串鹡鸰香念珠压襟,翠羽耀眼,映衬得那人比金玉还贵重。

妙玉察觉到他目光,脸颊微红,低头摸了摸那串珠子,“这是十三爷赠给宝玉的,后来他转赠予我,我是个不讲究的,戴着这么精丽的物件儿,竟怕自己衬不上它。”

“没人比你更适合了,”胤祥哑然失笑,转眼看着四处光秃秃的墙壁,“如今是我这一处陋室,衬不上你。”

妙玉只是摇头,她了解胤祥,既然到了这步田地,若是一味地宽慰,不过是令他徒增伤感。

醋浸花生、慢炸响铃、风干牛肉、麻酱菠菜,配上烈酒,足够吃上许久。妙玉一粒一粒地夹那花生米,听胤祥散漫地同燕小进说话,握着筷子的时间长了,指尖虽是凉的,掌心竟滚烫起来,绿杯给她盛了碗筒骨冬笋汤,喝得人额上冒了一层细密的汗。

正想起个行酒令的头儿时,忽听得院外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守岁啦,守岁啦,要放烟花啦!”

燕小进一激灵,猛地放下碗筷,涨红着脸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拉着绿杯的衣袖,嘀嘀咕咕地掀了门帘子往院门外小跑过去,于是案桌前只剩下了面面相觑的妙玉和胤祥两人。

“燕谙达这是要带着绿杯看烟火么?”妙玉挠了挠头,他们两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亲密了。

“不必管他们,”胤祥凝眸望她,“你今日还没看我的膝盖,可比往常又好些了么?”

那声音低沉,暗哑得异乎寻常,声气从鼻息里闷闷地散出来,似乎正压着心头一团熊熊燃烧的

火。

似乎意料之外,又正是情理之中,院外胡同爆出一声巨响,接着是一团金红似火的烟花,飞快地窜上乌沉沉的碧落,漫天绽爆开来,宛如自天而下的琉璃光彩,跌入满京城的风烟之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