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的迎春都能如此受欢迎,宫里的元春只会更甚,只是元春到底是贵妃,从前在潜邸的时候也没有跟别人交好。
所以至今能享受茶水房出品的也只有皇后跟平熙帝。
像是皇后,她最是看不惯平熙帝忘恩负义那样儿,又兼之对孩子没有大期望。
所以也就放心跟元春越走越近。所以倒是因此占了元春不少便宜,将自己养得面色红润,至今看起来跟二十出头似的,比那些新进宫的年轻女孩儿也差不了几岁的样子。
只可惜她儿子却是先天不足,后天上又耽误了十好几年,怎么也养不好了。如今能保证他有一定的寿数,已经是得天之幸了。
这也是为什么王晴不敢轻易往宫里送吃食的原因了,元春自己用还好,横竖她还年轻。
除了让她面色更好以外,不会轻易察觉到身体有太大的不同,可皇后已经四十许,她对身体的改变更加敏感,若是一个不好,便会给贾家招祸。
杂七杂八地想了一通,王晴实在是忍不住开口吐槽道:“往日里我单单觉得入口的东西不好往宫里送,眼下才知道,竟是我怕麻烦,却误了娘娘!”
元春本来想宽慰王晴两句。但一想到平熙帝还在呢,只觉得好笑,差点没笑出声来。
而平熙帝只觉得尴尬,不过到底是做了皇帝的人了,这面皮也比往日更加厚实,他擦了擦嘴,温声说道:
“倒是委屈夫人了,宫里的规矩一向如此,贵妃这里,已经是看在她身怀有孕的份上了。”
王晴可不知道客气二字怎么写,她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太祖皇帝当年定下这样的规矩,一来是防止宫中奢靡,耗费民脂民膏;二来,想必也是不愿意子孙沉溺酒色,想要激励儿孙成才的意思。
只是臣妇听说,御膳房里头的宫人们,竟然吃得比嫔妃和陛下都要好,这不管放在哪里,都是极为没有规矩的事!”
王晴没有用「僭越」二字。虽然事实上御膳房的人已经构成了僭越之罪,就连现代人请个保姆,最多也是跟保姆吃同一锅的饭菜,绝不会允许保姆吃得好,反而给主人家吃得差的道理。
但平熙帝已经从王晴的话里得到启发,他直接招手让李茂起调查御膳房里的伙食,想着若是御膳房的人当真给他吃得差,他便要将前朝也一起掀翻一遍!
王晴假装没有看见平熙帝的动作,为了元春日后的好处,她继续说道:
“事情总有不止一面,陛下确实不好改了祖制,但却可以另辟蹊径。国朝疆域甚广,便是附属国也近百个,陛下不如传令下去,让附属国们都献上该国一些新奇的物产。
若是能侥幸找到能在国朝也丰产的物种,想必也能为天下百姓果腹,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平熙帝立刻就想到了土豆,王晴自从发现荣国府偶然还用土豆做菜之后,便调查过,发现土豆这东西竟然没有广泛流传。
而是只有极少数的权贵人家极少种植,平民百姓们甚至不知道还有这种物产。
所以她便在自家的庄子里推广土豆,十几年过去了,也影响了不少平民百姓,便是几次大灾,也救了不少人口。
见平熙帝虽然有些意动,但听到诸多附属国便面露不屑不喜之色,元春赶紧补充道:
“陛下可忘了那土豆?臣妾家里从海商手里偶然得了那东西,听说亩产甚丰,只是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终究还是没太多人种植,也只能惠及少数人家。”
平熙帝当然 知道土豆,他还在元春这里吃过土豆泥跟炸薯条呢,味道确实比御膳好一些,只是这个「亩产甚丰」,到底是个怎样的丰法?
第116章 幺幺六
平熙帝想要见识见识这土豆到底怎样个丰产法,只是他轻易不能出宫,王晴的庄子有些离京城不远。
但有些事情总归不如亲眼看见来得震撼人心。所以王晴便建议平熙帝不如在宫里试验一番。
平熙帝见这时候了有些不相信还能种什么东西,“眼下这时节可晚了,夫人还是来年再试试吧。”
王晴觉得无妨,“宫中御花园里尚且有暖房,陛下也只是稍加见识。反正这土豆亩产确实比大米小麦都要多,确定这一点就够了。”
平熙帝觉得也是,便允了王晴试一试。
王晴也不客气,直接让荣国府送了一筐品相不好的土豆进来。只是往宫里送的东西,荣国府哪里敢真的送品相不好的,王晴收到东西一看,都是比男子拳头还大的个儿,让她稍微无语了那么一瞬。
王晴没法子,只能从中挑选了几个芽点多的土豆,又让人去御膳房要了点草木灰来。
平熙帝平日里忙,所以只让李茂派了两个太监来帮着王晴,王晴乐得有人帮手,她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