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也没全信她,铺开纸张,让她磨墨,自己拿着毛笔蘸了点水润笔之后就开始默写。
《木兰辞》是高中语文必背课程。虽然时隔数年,桑榆还是很顺利地将它们给全文背诵并默写下来,待字迹干透后,转了个方向对着羽道:“
“好,来吧桑老师。”
桑榆教了几遍之后,就把她丢在房间里自我消化,自己则转身出门了。
来之前和雀的一番谈话,大致确定了盐山这边的主要发展事业。但现在看来,还能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畜牧业和盐业发展基本不动摇。但随着畜牧业发展起来,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也会带来大量有机肥的产生,只用来种植牧草,会不会有些浪费。
她骑着马,在牧场四周溜达,查看着地形。
说实在话,草甸虽然不比平原,但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做到机械自动化种植和收割,两个地形区别并不大。
护卫们远远跟着,不敢打扰她的思路。
来来回回走了一会儿,桑榆的思路在要不要发展种植业之间徘徊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桑榆看着营地的方向,就知道有人坐不住了。
果然羽坐了一会儿,等了许久不见桑榆回来,就开始如身上爬了蚂蚁似的难受,于是丢了课本又跑出来了。
桑榆看着眼前的小跟屁虫,调侃道:“背得多少了?”
“我担心你,就出来看看,等明天你走了我再背。”
“这都是你的地盘,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管,反正你今天答应我的要陪着我,你去哪儿,我也要去哪儿。”
桑榆这时候也不跟她计较,问道:“你说,要是花木兰在这里,她会怎么管理这一带,只是饲养战马和牛羊吗?”
“不然还要做什么?”
“种地种菜吧。”
“可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牛羊。到时候要种更多的牧草,要再种地就会占用牧草的地,我们的人还要分一半人专门种地,大家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桑榆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像也太杂了,什么都做,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不过菜还是要种的,至少要够这里的人吃,能够自给自足。”
可惜没有马铃薯、南瓜这种易存活的作物。不然在这里种其实还挺好的,牲口们有人能吃瓜类的东西,至少不用过度依赖新地那边。
但就算他们不依赖新地,新地那边却需要依赖这里的马牛羊,其实互相交换也刚刚好。
桑榆最终还是打消了在盐山这边发展种植业的念头。
一村一品,盐山有了盐和畜牧业,都已经算是两品了,够了。
等桑榆第二天惜别了羽回到新地,果然还真有一堆事情给找上来。
至于火部落的耀,桑榆也没得空理他。
虽然小女朋友不在这边,但她要做一个体贴入微又洁身自好的情人,就不能跟别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情况,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最好也不要给别人以期望。否则各种困扰,以后想甩也甩不掉。
桑榆首先要见的是梅。
梅是带着葶和运两个人一起过来的,这几个人看上去乱糟糟的。但眼睛都很一样,显得特别有神,满脸的兴奋。
桑榆有些嫌弃道:“你这是有多少天没打理自己了,好歹也是个队长。”
梅不介意她说自己,赶紧拿出一大叠稿子,上面画满了各种不同的图案,也做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
“首领,先前您说的那三种水力车——水碓、水排和水磨,我们研发小组已经在图纸上演练过很多次,还做了模型,我认为已经可行。”
说完把旁边的箩筐给拉过来,拿起一堆模型就往桌上面倒。
桑榆看着她如此不拘小节的模样,和以前的俏皮可爱简直判若两人。
看样子是受了角那件事情的刺激。如今不眠不休,也要把水力车给弄出来。
她暂时没对她的行为进行评价。而是拿起她制作的模型仔细观察了一番。
这上面还湿答答的,看样子来之前应该是在水里实验过。
桑榆看着这些模型,和自己在现代农展览博物馆里看到的几乎差不多的构造,忍不住感慨,其实原始人真的不笨啊,他们只是没有理论基础和经验传承而已。一旦引进门,他们还是能钻研出些门道来。
“走吧,去我院子的小水池实验一下。”
三人赶紧抱着稿子背着模型,跟着桑榆去了她的院子。
“你们先把这几个模型在水池里面固定好位置,一会儿运和葶,你们两拿着罐子装满水从上面缓缓倒下来,我们看看模型的运转情况。”
桑榆追求的是自动化,只要模型能在水流作用下自动化运作,那么这个项目就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