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后阿宝(25)

作者:刀上漂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起风波的后续,是祝安求仁得仁,因诽谤时政,非议君上,判死罪。

这样的惩罚不可谓不重,因太.祖立国时曾勒石为记,以训后人不得杀读书人,赵從此举相当于违背祖训。

群臣上奏为祝安求情,赵從为此又贬黜了一批求情的官员,最终减祝安死罪一等,削籍为民,逐出京城,永不叙用,后世子孙亦不得参与科举。

这便是等于绝了祝氏一门的政治仕途了。

事实上,有人依然觉得这样的判决过重,但已经无人敢上书为祝安陈情了,官家龙威之下,人人噤若寒蝉,只能顾好自身安危,无暇顾及他人。

后来祝安亦被算作“熙和党人”,时人称“君子”。

阿宝有时会想,为什么一个当街辱骂孕妇的人也能被称之为“君子”?

若一人在街上拦下一名孕妇,大骂特骂,想必出手相救、仗义执言的人会不少,可事情发生在她身上,怎么就全是她的错了?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

那便是东京城的人不喜欢她,百官臣僚不喜欢她,后宫妃嫔不喜欢她,天下的读书人也不喜欢她。

唯一喜欢她的人,只有赵從,可是他的喜欢犯了众怒,甚至可以说是她人生灾难的源头。

皇后不仅仅是他的妻子,也是天下人的母后,立后,也就是为天下人择母,他不能只选自己喜欢的人。

后来,连他也不喜欢阿宝了。

所以阿宝就只好死了,现在想想,阿宝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悲哀,一国之后又怎样,站的再高又怎样,她不过是个没人爱的女人而已。

第13章 神技

金明池方圆九里,垂柳蘸水,烟草铺堤,始建于后周显德七年,原本是周世宗为演习水军之用,后几经增修扩建,已失去了当初的作用,成为皇帝春游与观看水戏之所。

南岸有座面北临水殿,深入水中数尺,外铺月台,是官家赐宴群臣之所。岸边设有彩棚,皇亲国戚、后妃宫眷、宰执大臣及其家眷均在此休息。

梁元敬与画院同僚也分得了一个棚子,位于二品宰执与六品京官之间。

处在这个位置,并不意味他们的品级有多高,完全是因为这个地段有优势,可以更好地看清池面情景,方便他们作画而已。

翰林图画院包括梁元敬在内,画学正、待诏、艺学、祗侯、供奉等,一共来了六名。

此六人负责今日作画,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画作都会有幸收入禁中书画库珍藏。

待画作完成后,统一由勾当官面呈御前,由官家钦点为“神品”的才有此荣膺,因此这六人虽是同僚,有的甚至还是上下级关系,但也存了点竞争的意思。

其余诸人便是画院的画学生,他们不用作画,只用在这六人作画时从旁观看,学习技法。

此外帐中还立有内侍省小黄门数名,负责在他们作画时侍奉笔墨,听候差遣。

阿宝自目睹棂星门盛况后便兴致不佳,呆呆地坐在一张圆凳上,看着池面不远的水戏。

东京城的水戏是最好看的,有“舞狮舞豹”、“掉刀蛮牌”、“水傀儡”、“水秋千”。

前面几个就不说了,要数阿宝最爱看的,还是这水秋千。

在船上架起秋千,一人立在秋千上,越荡越高,直至荡到架子最高处平齐的地方,然后倏地松手,人斜飞出去,在空中翻个筋斗,一头扎入水中,其场面之惊险刺激,直叫人捏一把汗。

昔年京师中最会荡“水秋千”的艺人,还得是宋康宝,诨名“一身胆”。

他经验丰富,技术高超,不仅荡的最高,翻筋斗的姿势最漂亮,连入水时激起的水花也最小,让人不得不叹服。

当年阿宝最爱看他表演,还曾召见过他,当面赏了他一只银碗。

现下“一身胆”也不知何处去了,正在荡水秋千的人不是他。

阿宝托着腮出神,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来。

忽闻耳畔有人问:“为何不开心?”

阿宝扯唇一笑,心说你又知道了?故意嘴硬道:“你哪只眼瞧出我不开心了?”

梁元敬原本正执笔作画,此时停下来,认真地打量她一眼,问道:“水戏不精彩么?”

“就那样罢,不如当年。”阿宝跷着腿点评。

梁元敬便点点头,继续作他的画去了。

阿宝不再看水戏了,而是盯着他的侧脸发呆,心道水戏还没梁元敬好看。

这念头甫一出来,阿宝就把自己逗笑了,因为她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梁元敬荡水秋千的样子,他这样单薄的身板,恐怕会在秋风中瑟瑟颤抖罢。

但倘若当年,真的是他表演的水秋千,就算他技艺不佳,阿宝觉得,自己恐怕还是会赏他银碗的,说不定还多赏几个,看在他这张脸的面子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