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108)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第四十八章

康熙是从巩华城祭奠太皇太后回京, 临时起意转道顺义。马行至到顺义附近,他的惊讶就越浓。

以前从顺义出关,道路常有塌荒不说,下雨天泥泞难行, 天晴时坑坑洼洼, 极为难走。

康熙已准备放弃这条路线, 从别处绕道过古北口。

眼前所见之处, 是平坦宽敞的官道,路基两边用碎石稳固, 地动塌荒处也做了修葺平整。

或种上果树, 或种上了玉米,菜蔬。甚至还有一处,他看到了一畦花圃,里面盛放着蔷薇。

康熙鼻子没来由一阵酸涩,这畦蔷薇, 他似乎看到了真正的生机。

庄稼地里, 逐渐金黄的小麦,风吹过, 麦浪滚滚。田里的秧苗碧绿如翠玉,有人在里面走动拔着杂草。

稚童在田埂边蹲着, 小胖手小心翼翼伸出去,试图捉停在秧苗上的蜻蜓。

庄稼地里的人见到他们来,只好奇打量了几眼, 恭敬避开见礼。等他们一过去,便继续去忙碌了。

康熙看到三五个稚童, 晃动着小短腿, 呼啦啦如同小鸭子般摇摇晃晃奔向某处, 围住一个人叽叽喳喳说着什么。

康熙顺眼看去,禁不住失笑。这群小儿,看来是去报信了。

果然,康熙没几步,就看到齐佑奔了出来。他骑在马上仔细打量,见齐佑身着细布青衫,比在京城时黝黑了些。那双清亮的双眸依旧,一抬眼看来,就好似有光在闪动。

齐佑一路上想了无数种可能,康熙是皇帝,守孝以天代年,已过了孝期。

他突然来到顺义,肯定是搞突然袭击,想看看顺义究竟如何了。

至于看顺义的原因,齐佑不知就里,但总归来说,不外乎还是为了朝堂江山。

齐佑坦坦荡荡上前请安,叫了声汗阿玛,没有问康熙为何来了,而是关心说道:“汗阿玛一路辛苦,快请进屋歇一阵。”

康熙心里一暖,下了马,说道:“我不累。趁着天色尚早,先去看看你的庄子,还有学堂建得如何了。”

齐佑心想也许康熙还要赶回京城,既然是突袭视察,就要讲究一个快字。

反正顺义随便由着康熙检查,齐佑当即就领着他到了地里。

一路走过去,康熙听到水渠里汩汩流动的水流,里面偶尔有小鱼虾在蹦跶,暗自赞叹不已,笑说道:“你这水渠修得倒通畅。”

齐佑也没居功,说道:“就沿着以前的路线修了下,有些地方原本塌了,被占了去用来种庄稼,后来修的时候,重新将占的地退了出来。今年插秧时好些天没下雨,水渠就派上了用场。”

康熙欣慰点头,举目四眺,察觉出了不对劲。他细心一看,发现了稻田里埋着绳子,秧苗被分割成一块块。

有些秧苗明显茂盛些,有些秧苗则长得要稀疏瘦弱不少。他看了一阵,实在猜不出缘由,抬手指了指,问道:“这地里的秧苗为何长势差别这般大?”

齐佑顺眼看去,笑着说道:“汗阿玛,这是庄子里的林大牛师傅无意中琢磨出了种肥,我便让他将肥用在了这里。长势好的秧苗是用过了肥,差一些的则是没用。”

康熙先是大喜,旋即愣了下,问道:“既然用了肥秧苗会长得好,为何不将全部的田都用上?”

齐佑解释道:“因为肥不易得,肥里面要用到糠,紫穗槐,骡马粪,人的尿等混在一起沤,其中糠太贵了。不过,倒也不是不能用,但必须计算本钱。比如用了这种肥,到时候多收到的粮食,能不能抵过糠的价钱。”

康熙一想也是,那点因为找到了好肥的喜悦,散了个七七八八,遗憾地说道:“若是能找到别的东西替代,那就好了。”

“汗阿玛放心,您跟我来。”齐佑宽慰了康熙一句,领着他穿过田埂,来到如猪腰般的一小溜地边。

康熙见地里种着大片绿叶之物,仔细端详半晌,问道:“这可是烟叶?”

齐佑点头,“汗阿玛真是见多识广,这就是烟叶。种烟叶主要是为了拿来防治病虫害,这里的人家多少都会种上一些。这块地是林大牛开出来的自留地,他全部拿来种上了烟叶。汗阿玛,您瞧这烟叶有什么不同?”

康熙再次抬眼看去,烟叶也与秧苗一样,长势各不相同。他看得越来越惊讶,兴奋地说道:“这地里可是用上了不同的肥?”

齐佑说了声是,“这块烟叶地用上了不同的肥料,都是林大牛用其他常见,便宜的草木等所沤。等到时候收获时,计算出收成差异,选一种最便宜,且简单易得的沤肥方式,免费教给所有的百姓。”

康熙听得龙颜大悦,连声说好:“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你一定得盯紧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