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西城往事2·一天
作者:舒远
文案:
这是个一天的故事,像往常一样。可能这一天,你因为一件小事,做了一个决定,影响了你的一生,或许很久之后,你才能意识到那一天的普通和特别。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陈迦南 ┃ 配角:沈适 ┃ 其它:
一句话简介:“我打着双闪,可别认错了。”
立意:2018年12月21日,沈适遇见了陈迦南。
☆、chapter 1
有一个纪录片《 a year in the life 》(生命中的一年)讲的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生命里最潦倒痛苦需要领政府救济金生活的一年。
构思《西城2》的时候,想到这个纪录片,忽然想写这么一天。
《西城1》的结局对一部分读者来说或许不太好,两个人各走各的路,好像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了。很多读者问我陈迦南的孩子到底打没打掉?打了。而且,人生里很多年他们都没有再见过面。但是因为一些敏感原因,纸质书里并没有写这个打胎情节,姑且就当作没有发生这件事吧,还是平淡的事和人。
我还写过一句话:
“陈迦南后来生了一个女儿,那年沈适37岁。”
《西城2》讲的就是他37岁这一年,一年里最普通,平凡的一天,一天里最无所事事的24个小时,一个小时都可以当一生去过。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时时刻刻》,讲的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那一天,很平常普通的一天,你可能因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就决定赴死的一天。这一天会发生很多事,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生。
故事就从“她要开一家书店”开始吧。
作者有话要说:
像专栏里说的那样,不长,10万字,很快写完。先放个前言吧,看存稿,不确定日更,明天做完该做的事会在微博通知。写的可能和大家期待的不太一样,如果不喜欢,能别说不好的话吗,非常感谢。今年比较脆弱。希望大家看的愉快。
☆、chapter 2
【清晨:7:00】
今天和往常一样,陈迦南走路上班。
她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归类,整理书架。偶尔店里会进来一两个客人,待一会儿,翻翻,就走了。
没有人相信,陈迦南会开书店。
一个月前刚开张,大学最好的室友周逸打来电话:“你做了我这辈子一直想做的事儿,前段时间还在构思新小说,要不要写个书店的故事,你就从天而降了。”
她当时无声笑笑:“等你的新书出版,我一定摆在最显眼的地方。”
前些天两个人还保持联系,周逸说可能随时会来参观。她们都有几年没见了,这个可能又不知道会是多久。
现在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已经在忙。
书店和家的距离不远,步行十分钟。
当时选店和毛毛一块看的,在街角巷口,有红绿灯,时常有过路人进来,不算闹市,却也幽静,还可以随时跑回家看外婆,房租不贵。
她喜欢清晨走路去店里,路边买一杯热茶,踩着厚厚的积雪,听着咯吱咯吱的声儿。走到书店,从包里翻出钥匙,打开门,扑面而来的纸香,定定站一会儿,再走进去,关上门。店里有足足的暖气,每一本书都有温热。
空间不大,四十平,方方正正。
听说这房子抗战时期是一家小报社,虽然年头有些久,但保留还是挺完整。她装修了几周时间,自己刷的墙,贴着稍显古旧一点的壁纸,一个人去家具商场亲自看的书柜,大的,小的,长的,宽的,高的,矮的,把这个四十平的房子都装满了。
门口位置有一张小桌,放着本周推荐。
书店里总共有四千多本书,每一本书都是她一个一个挑出来的。上周又购买了一批,大概今天就送到了。
现在她要做的是打扫书店。
妈还在的时候经常说:“心情不好就去打扫卫生,这是一种可以让人很快获得平静的能力,而且,忙碌是一件很好的事。”
陈荟莲那时候挺啰嗦。
打扫完书店,陈迦南推开门走出来,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雪下的很大,这大概是岭南这些年最冷的一个冬天。
天还暗着,很少行人。
她将双手掌心放在嘴边哈气,踱着脚在店门口张望。书店的玻璃门上还贴着一张招聘单,她缺一个帮手。已经过去一周,依然没有人应聘。
陈迦南搓搓手,团了一个雪球。
她低头再抬头,看见远处一个穿着黄衣纤瘦的身影,脚步一深一浅朝她这边走过来,再定睛一看,一个已婚女人。
陈迦南惊讶:“毛舜筠?!”
被喊的人蹭的火了,弯腰拾起一把雪砸过来。
陈迦南吃吃的笑:“喊你名儿怎么啦,这么多年每次这样还让不让人活,你儿子不也老是喊?”
毛毛的鼻子被冻得通红:“他喊一次我揍一次。”
陈迦南笑。
“你也一样。”毛毛恨道。
陈迦南玩着掌心的雪,偏头轻问:“时间还早不多睡会儿吗?难得见你这么勤快。”
“睡不着。”毛毛裹紧羽绒服,哈着气说,“想着你肯定已经到店里了,出来溜溜,反正五分钟就到你这,还真是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了。”
毛毛抬头,眨了两下眼。
“世界真安静啊。”毛毛说。
雪花落在地上的声音很轻,得细闻。
陈迦南仰头,万里雪飘:“看样子这场雪得下一天。”
“反正今天休息,就在你这赖着看看书吹吹暖气。”毛毛说,“帮你看看店。”
“你不上班啦?”
“今天给自己休假不行吗?这么冷的天谁出去跑啊,还不如待你这自在呢,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说说毛毛。
这姑娘做保险销售,老是整个小城跑找潜在客户,爱偷懒,不过每个月拿底薪也开心。她的丈夫周然能挣钱,已经申请从北京调回岭南几年了,工作稳定,有年薪,够生活。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周晏康,今年五岁。
算算日子,陈迦南已经大龄。
她眯着眼看毛毛:“谁最不同意我开书店的?忘啦。”
“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毛毛狡黠一笑,“过了。”
“我还是挺有眼光。”
“那也不见得。”毛毛特别诚恳的评说,“看人的眼光倒是没提高。”
陈迦南:“?”
“这几年高矮胖瘦都给你介绍过吧,一个都不见偏要自己谈。得,好不容易碰着一个,都要领证了,居然是个二婚。”
陈迦南无谓的耸了耸肩。
“我现在觉得挺好,没压力,还有‘一间书店’,外婆身体健康,我也没有烦恼。我们伟大的作家钱钟书说婚姻是围城,所以我为什么要自寻烦恼?”
“去。”毛毛瞥她一眼,“别开了一家书店就装文化人啊。”
“我这是有感而发。”
“那就多干点有文化的事。”毛毛抬头看了眼书店门上的木头小匾,“‘一间书店’这名儿你咋想的?一点都不文艺范儿。”
“我也不是文艺范的人啊。”
“就你那十个指头往钢琴板板一放,方圆十里的姑娘都比不上。跟我这还谦虚,把你店拆了。”
陈迦南:“咱俩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搁别人眼里,我大概就是一地鸡毛,市井小家子气,大雅之堂不敢。”
“再跟我撂文抽你啊。”
陈迦南倏的抿嘴。
“没忍住。”说完闭上又开,“习惯了。”
毛毛抛了个大白眼。
“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过这样的生活吗?”毛毛问她。
陈迦南:“嗯。”
“去远方,找一个安静的小镇,开一家店,中午坐在店门口晒晒太阳,养养花,晚上关了店慢慢走回家,不着急,不慌张,永远年轻,永远侠骨柔情。”不也撂文。
陈迦南:“你在说我?”
“你不算。”
“为啥?”
毛毛定定看了一眼这四五年来好像已经平静下来与世无争对什么都淡淡然性格真是变了很多还总是一副满不在乎风轻云淡的样子可神情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忧伤在的陈迦南,什么都没说。
“我想到一个好玩的事。”毛毛忽然激动。
“什么事?”
“现在不是有很多年轻人想在远方开一家小店过过这样的生活吗,我们可以把书店定时租出去,两个小时或者一天,让她们做老板,尝试一天那样的生活,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判断这样的生活是否还像想象中那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