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娘说小学(1)

《媚娘说小学》作者:姜悠

文案:

大家好,先做下自我介绍。我就是那个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离世之时诞生,并携带着她全部记忆,在世间飘荡至今,能量快要耗尽的特殊能量体——武媚娘!这回出来冒泡,是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小学生活。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武媚娘(武则天) ┃ 配角:李治、徐惠、李明达 ┃ 其它:

一句话简介:披着历史的假皮,胡说八道

立意:随便聊聊

沙雕

大家好,先做下自我介绍。我就是那个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离世之时诞生,并携带着她全部记忆,在世间飘荡至今,能量快要耗尽的特殊能量体——武媚娘!这回出来冒泡,是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小学生活。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但我们唐代初年时只有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所以我口中的小学跟你们所认识的小学有些许出入。

我们那时候的大学也跟现在不一样,唐初,只有两所综合性公办大学,分别是:国子监、弘文馆。弘文馆是贵族大学,只接收贵族子弟入读,所以实际上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那就是:国子监。国子监的入学年龄为14岁以上,19岁以下。从年龄来看,那时候的大学实际上可以看成现在的高中和大学的合成体。

我踏进小学大门的那天,高龄一十有五,读大学都晚了一年的年纪,为什么要挤在一群小朋友的学堂里读书呀?

为什么?不做个高龄插班生,不足以体现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孜孜以求、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和性格特质,否则,古往今来那么多女人,凭什么就我一个人当上正统女皇呢?——唉,我现在可以这么安慰自己,但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要逼我回去读书?

是的,15岁重返小学的我,不是自愿的!而且当时我进去读书那个学堂门槛特别高,那的学籍可不容易拿,是当时的皇帝,也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太宗的李世民亲下圣旨,我才能进去的,一般人想进去,没门。

我就读的那个学堂,名字就叫“小学”。它是由太宗的父亲,也就是大唐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设立的,只接收宗室子孙和功臣子弟,妥妥的大唐第一贵族小学。

仔细想想,我能进这个学校也不是特别意外,因为当时我的住所是当时最顶级的学区房——大唐皇宫,户口本上,户主一栏写的是“李世民”,他的职业是“皇帝”,而我的职业则是“后宫五品才人”——虽然才迁入不到半年,但也是妥妥的皇家户口了,皇家的人进皇族学校,也算是专业对口吧!

这小学的入学年龄大多是六七岁,和现如今的小学差不多,但十四岁以下才在这里就读,14岁以后进入贵族大学弘文馆继续深造。从年龄上来看,我们那时的小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和初中的合成体。

这么高大上的“小学”一般人可是进不来的,其他年岁相当的孩子是在哪读书的呢?

当然有地方读书,我们唐代可是号称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省略若干褒义词,请自行完善),学校自然也是空前的昌盛和完备。各州县都办有官学,还“许百姓任立私学”,能上学的地方多了去了,我之前就在地方大族给自家子弟办的“族塾”中读的书。十五岁重返小学校园的我,掰着手指头仔细算,发现那时才离开学校和书本不到半年呐!

面对着突然降临的“小学回炉”事件,我也曾经想方设法抗争过——为什么要抗争?你想想看,读书多累啊!读书又没有什么用!那个时候女子又不能参加科举,那时我可不知道以后我能当皇帝,何况我已经绑定了张长期饭票——太宗李世民,就算太宗时运不佳,大唐饭店提前倒闭,我们家也给我准备了一大笔钱——我们老武家可是出了名的京城第一暴发户,足够我逍遥自在的过一辈子,天生的闲散富贵命,干嘛要那么为难自己,跑去读书遭那份罪?

退一步说,就算我为了装逼(正式说法叫陶冶性情),留在宫里学学弹琴作画舞蹈书法不就可以了,在培养帝国明日栋梁的地方学的东西能拿出来装逼吗?

你想想看,小姐妹开茶话会的时候,人家都聊时兴的胭脂水粉的配色、衣裳的穿搭、最新的曲谱……我一张口,地方叛乱、民族政策、战争与和平……脑门上写着大大的“扫兴”,这是装逼还是装沙雕啊?那场景想想就尴尬,我不要读小学,我不要回炉,饶了我吧!

主角

虽然我很不想被丢进小学回炉重造,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客观事物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所以心不甘情不愿的我,还是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了校园门口。

那年小学开学有点晚,往年都是元宵节过后,也就是正月十六就开学了,而我入学的那一年,开学时间推迟到了正月二十五,只因为那一年正月十六,太宗皇帝又纳新妃,宫里要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实际就是皇上要跟他的新亲家们一起吃饭喝酒联络感情,毕竟他新娶的小老婆们家世都不差,很多都是封疆大吏家的闺女,这回人家大老远把辛苦养大的闺女送进宫来,还不得好好招待啊!小学里的那群萝卜头,都是各家各户未来的接班人,这种时候当然得带在身边见见世面了,所以那群老头子凑在一堆一合计,就把开学的事给推迟了。

太宗那天一口气娶了36位小老婆,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跟我一道入学的徐惠才人,也是其中的三十六分之一,而将我们送到学校门口的两位小姐姐:杨婕妤和崔才人,她们也是其中的三十六分之二。进宫后,我们四个人就被安排住在一个院中。这简直就是宫斗剧里由姐妹情深转换到怨恨互掐的标准开局。更妙的是,三品杨婕妤的爷爷和我这个五品才人的外公是亲兄弟,虽然我二人相处时间不长,但婕妤表姐对我处处关照有加,放宫斗剧的剧本里,婕妤姐姐日后必将黑化,是铁板钉钉的第一反派,而我不用说啦,就是那个上天眷顾,直接躺赢的白莲花主角!

可惜啊!我不是活在剧本中,而是活在真真正正的历史中,所以我没有躺赢的好命,只能撸起袖子——宫斗?——想多了,15岁的我还只是个小学生,回炉的小学生也只是个小学生啊!学生的第一任务是什么?——读书!!

在读书之前,我们三位新生还有一件小事要做,那就是:“扫清”从教室门口到自己座位这条路上的“障碍”。

什么?怎么是三位新生?哦,忘了说了,除了我和徐惠之外,那天还有一个新同学——晋阳公主李明达,她爹是正当朝的太宗皇帝,她娘是已故长孙皇后。明达小公主今年才六岁,两年前她母亲长孙皇后病故后,就和她的同胞哥哥李治一起被太宗皇帝带在身边抚养,她也是历史上有案可查的,唯一一个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其实,入学圣旨上,只有她才是真正的新生,而我和徐惠都是她的陪读——让小老婆陪女儿读书,太宗真会想!

让徐惠给小公主当伴读,其实并不意外!虽然徐惠今年才12岁,但她才女的称号早就名扬天下,而且她自入宫的第二天起,就每天都要到皇帝的寝殿去报到——不是侍寝,是去陪伴明达小公主。宫中传言,太宗早就看上了徐惠的文采,徐惠这个才人是太宗为了明达公主特意挑选的,为的就是能够让他的小公主得到最好的教养。

一众子女中,明达小公主最像长孙皇后,太宗便将对亡妻的哀思全部转化为对明达小公主的宠爱。

她不仅得太宗的喜欢,朝中重臣也十分喜爱她——小公主不是跟太宗住在一个殿里吗?太宗的寝殿是传统的“前堂后室”的格局,当太宗招朝中大员开小会的时候,一般不会去大殿,大多在自己寝殿的前堂商议。她老爹太宗是个暴脾气,很容易发怒,每当朝臣触怒太宗的时候,小公主就会出来劝解父亲,大臣们都或多或少受过公主的恩惠,少挨了不少骂——能被招到寝殿议事的大臣,都会是些什么人,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因此,让小公主入小学读书的旨意很顺畅就下来了,于是给了我一种错觉——在皇家,女孩跟男孩一起读书是件很正常的事。所以心理上没有充分准备的我,被全班同学堵在教室门口“热烈欢迎”的场面给震撼到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