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傅宣)》作者:onion
文案:
风声鹤唳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傅宣 ┃ 配角: ┃ 其它:傅宣,百合,GL
一句话简介:纪念电影《风声》重映。
立意:民国风情。
第1章
抗战期间,原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与日本私下媾/和,在南京成立新"国民政/府",从此与迁都重庆的蒋政/府,以及毛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形成三足鼎立之局,各自为政,互为掣肘。直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失利、汪日渐病重,三角的一边才无声崩塌。
随着硝烟弥漫,大后方的策反与反策反也在悄然展开。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
.
以下正文
1.
1944年,陪都重庆的秋天格外阴寒。
冷风夹杂着冻雨横扫山城,刮足半个月才舍得露出巴掌大一块蓝天,赏赐给底下奔波忙碌的人们。
傅菁叠好报纸放回到桌面上,脸色比天气还要阴霾。
始于初夏的这场会战国军节节退败,日寇反扑之凶猛让当局开始不遗余力地号召知识青年奋起参军,由此导致各种宣传口号连篇累牍,反复刷新着人们的视线,比方说眼前这一份,头版头条几个大字就格外具有煽动性: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傅菁摇摇头,搓动双手走到廊下,冷风一吹,脑袋立即活泛不少。打开红漆镶银的洋烟卷盒,捏出根三炮台放到鼻下闻了闻又再放了回去。这是留洋时攒下的烟瘾,后来吴宣仪不喜欢就戒了,只偶尔憋得慌时,才会像现在这样解解馋。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天空又刮起了细雨,冷冷地交错斜织,叫本就昏暗的路灯变得愈发黯淡。
一道黑影突然掠过,挟着雨沫星子狼狈奔入走廊。傅菁赶紧侧身避让,身穿中山装的学生看见是她,立即喜出望外,然后取下帽子将手巾放在帽沿冲这边虚晃一下,嘴上念出切口:“潘家人,借个道。”
青帮师祖之一姓潘,后世以这支为大,故而徒子徒孙大多自称为潘家人。傅菁留洋前曾经投过大红拜帖,因走得急并未正式摆香堂拜师,及至辍学归来,龙头杜月笙亦迁居重庆再建恒社,于是就把入社连同拜师一齐补上了,随后更依着龙头的意思挂靠到“万”字辈下。她声名在外,别人大多认得,加上青帮一向推崇“义气千秋”,外帮人只消知规矩懂切口,求援也都能如愿以偿。
这青年学生无论言语还是动作全都滴水不漏,傅菁可没法拒绝。努了努嘴,她让青年学生放弃小巷改走大道。
学生脚后跟刚消失,那边就吵吵嚷嚷跑来一群人,特务营的。领头组长刚上任,为人机警又会来事儿,这会三两步蹿到傅菁跟前,满脸堆笑:“傅秘书可算回来了,前两天还有弟兄问起的。”明明心急火燎,偏要拿些琐碎小事来絮叨,足见在他眼中,傅菁比犯人还重要。
也对,卫戍司令部唯一带军衔的女秘书,又是青帮后起之秀,谁敢轻视
傅菁拍掉沾军装上的水沫,夹起根炮台烟递过去:“抓汪伪特务还是……”说着故意压低声音:“共/党”在抗战舆情一片倒之际,上峰对防共反/共一事依旧执着。
组长未料到她问得如此直白,却也不敢轻易得罪,于是点上烟用力吸了一口:“傅秘书火眼金睛,这点事儿哪能瞒得了您呐。”随后赶紧打住话头,生怕言多必失:“小弟先办/事,替咱向吴太太问好。”
吴太太指吴宣仪,嫁给处长吴永全做二姨太,识趣的都颇为体面地喊一声“太太”。想那吴处长厚着脸皮把姨太太推出去巴结傅菁,正是为了走上升官发财的康庄大道,如意算盘打得噼啪响。至于背后花里胡哨乱嚼舌根的诸多八卦,刚开始确实闹腾过一阵,后来不知怎么就消停了。
.
“这边,巷子里。”傅菁故作神秘地略微抬起手臂,小组长心领神会,喜滋滋带队去了。
把小洋烟盒揣回衣兜放好,傅菁往大道远处又再张望一眼,除了越来越暗的天色和越来越昏黄的路灯,残雨中几乎看不见其他行人,冷清得近乎萧条。
“菁,你怎么又使坏”
吴宣仪的悦耳腔调从背后飘来,像坠在松枝上晶莹剔透的雪团,冷不丁就落到了地上。
傅菁转身,取下捂暖的围巾替她系上,笑意好比冰面上裂开的缝,滋滋儿延伸着往外冒:“这不等你么,哪有什么坏好使”数月不见,吴宣仪还是那个熟悉而又娇嗔的吴宣仪,一点都没变。
晚风凉凉地吹,吹得吴宣仪的厚呢子旗袍愈发贴身,微微烫卷的头发也替顶漂亮的人添了些妩媚。她白嫩嫩的胳膊往外一抻,臂弯里的滩羊皮大衣就直直递到傅菁跟前:“但凡你嘴角一翘,便是要使坏,还不承认”
傅菁双唇偏薄,抿紧时正经八百得足以唬住不知天高地厚的军营痞子,弯起来过后又能暖入心底,连风雪都要被轻易化了去。唯独那似笑非笑地一勾唇,怎都无法撇掉当中一点呛人傲气,仿佛会把铁皮生生扎出个大窟窿来似的。
每逢这么个笑法,多半是有人着了道儿。
傅菁并未反驳,顺势搂起大衣帮她披上,接着弯下腰规规矩矩做出个“请”的手势。
今日财政部长新官上任,私下设宴款待各路军官与豪绅,尚在观望的卫戍司令找了个借口自己龟缩在家,让傅菁充作代表携贺贴登门道喜。恰好吴处长吴永全也在受邀之列,吴太太理应出席,不过没和老头子同行,而是由傅菁陪着,先烫头,后赴宴。
.
宵禁下的山城黑得不像话,暗色却与门窗紧闭挂起数层幕布的奢华宅邸无缘,内里的喧嚣明亮也渗不出来,从而造就了一场与世隔绝的狂欢。
但凡这种场合傅菁一般都走得较早,要不是吴宣仪兴致颇高,她肯定不会久留。
此刻,舞池中央的吴宣仪好比精灵一般,从这头轻盈滑到那头,贴身旗袍在明亮光线下折射出淡淡青晕,衬着原本深邃的蓝,沉淀得比玛瑙还要神秘。她是那样礼貌又那样可人、那样俏丽又那样温婉,明明不涉政/治,偏是能轻松找到切入点,与众多军政要员打成一片。每当有兴致勃勃想要猎/艳猎奇的年轻绅士、或者披着光鲜皮囊的军痞流/氓想要上前搭讪时,她就会及时溜到傅菁身边,任由傅菁搂着自己翩翩起舞。
同样,每每傅菁周围凑过去一些油头粉面的小年轻又或者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总要端起装有深红葡萄酒的高脚杯,颇为豪爽地邀对方共酌。往往这个时候,能把严谨军服穿出十二分气派的傅菁就会摁上她那纤细手腕,小声嘱咐一句别贪杯,然后再扭过头去,用眼神毫不客气地对外人下达逐客令。
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样的冷艳凌厉。
干瘪瘦小的吴处长坐在楼上皮椅里,看着从身材到模样儿都出挑养眼的俩人自成格局,一边微笑一边开始嚼食美味鹅肝,镜片后面的目光晦涩闪烁,嫉妒贪婪与狡诈巧妙融合,流露出处之泰然的表象。众人见他尚且如此,也就愈发肆无忌惮地观赏那两位,间或被傅菁一瞪,才想起要收敛。
其实卫戍司令部空降这么个年轻秘书,哪怕还入了青帮,也都不足以叫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此艳羡,直到某一天,傅家大小姐傅冬对她喊出“堂姐”二字,伸长脖子凑热闹的诸位才恍然大悟,感情这是兼任两大战区司令——傅作义——傅家的族侄,难怪腰杆那样硬。这么一想,吴处长的厚颜就不无耻了,吴宣仪的魅惑同样变得顺理成章,接着再往远处想深一层,又愈发要佩服青帮那位龙头杜月笙,人先前拜帖明明是呈送给他的,他倒好,直接指给徒弟万墨林了事,硬生生把傅菁的辈分往下压了一截。
不过他对傅菁还是好的,时不时地带在身边,完全不像旁人想的那样生疏板刻。
恩威并施,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多是些三年前的旧事了,如今依旧脍炙人口,每逢大庭广众地见着,总有一堆苍蝇有意无意地聚在一处,小心翼翼而又欲盖弥彰地发出嗡嗡声响,压都压不住。
这正是傅菁不喜欢应酬的原因之一。
第2章
夜渐深,密闭宅邸内的欢庆还在继续,新鲜酒菜被频频端上,丰盛得叹为观止。侍从见傅菁和吴宣仪正往这边走,于是赶紧躬身闪至墙角,眼观鼻鼻观心地盯住餐盘上剩下大半、油脂早已凝结并且凉透了的烤猪,不敢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