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作者:左伊泠
文案
这是个孤独的故事,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会遇到许多人,也会与许多人越走越远。成长,便是一步步变得孤独的过程。
嬴政是个孤独的人,成王之路,是最孤寂的道路。千古一帝,实际是千古顶峰的孤独。雄才大略,他拥有了天下,位于权力的顶点,却还是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他的一生遇见过三个最爱他的女子,但她们都是抓不住的流星,一个是青梅竹马舜华,留下了永远的执念;一个是最底层的铸剑女陆离,留下了一把保护他的利剑;一个是孤傲的楚国公主芈瑶,留下了天下最大的隐患;他总想要的更多,却不知道真正的明珠已经在身边了。
其他人,或如燕丹,或如成峤,或如盖聂荆轲,为情义所生,他们都是高贵的英雄,死去也是高贵的……
真正的英雄必定是孤独的,是高贵的,他们死也不愿意低下头,这是古典的道德法则。在战国那个乱世,因为高贵,所以悲剧。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当繁华散去,战国英雄的群星暗去,真正的古典英雄的时代结束了。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阴差阳错 青梅竹马
搜索关键字:主角:秦始皇,嬴政,燕丹,嬴成峤,舜华 ┃ 配角:吕不韦,李斯,韩非,王翦,魏之仪,陆离,荆轲 ┃ 其它:战国史,英雄史
第1章 宜安君与李牧谈论当世
已是仲春了,可赵国的气候依然萧杀。赵国人的心情也这天气——暖不起来。他们既愤怒又担惊受怕,因为在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年轻小伙子都死光了之后,秦军又如虎狼一样来犯了。
外面十分动荡,可宜安君赵临似乎事不关己,仍悠闲地在射圃练箭,同赵国后起名将兼好友李牧一道。宜安君赵临二十八岁,赵王之弟,有着赵国勇士特有的健壮的体型,脸部线条粗犷而英俊。而李牧守雁门关代地,骁勇善战,用奇计,使胡人不过南下。然而他一连射了三支箭,两支擦边,一支脱靶,他急躁地将箭掷于地上。
宜安君知道他心情烦闷,便叫家僮将箭与弓都收拾走了。李牧生气地说:“现在秦军兵临城下,正是国家危亡之际。难道赵国还要经受一场长平的大屠杀吗?难道赵国人都要沦为秦国人的奴隶了吗?如今大王只听细说,放逐贤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想到这,牧怎能平静?牧只恨为男儿,现在却报国无门,我现在真想与秦兵拼命…..”“那你一个人能抵挡百万虎狼之师吗?”宜安君反问。“我……”李牧沉默了一阵。
“那只是愚勇,你的才干能领几十万大军或许不止。既然现在我们都赋闲在家,什么都做不了,子就别心烦了,”宜安君劝说到,“我看这一仗并不似长平之役,武安君白起被迫自尽,秦无贤将;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邯郸,秦国这一次吞并不了赵国。然而如若赵不自强,改弦更张,在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中,能久存乎?”赵临话峰一转。
赵临感到几分伤感,想到当初赵主父在内忧外患中锐意改革,胡服骑射,灭中山、走林胡,当时赵国国力何其强盛,赵主父何其英雄也?而今安在?谈到白起自尽,那个诈杀赵四十万人的将军死了,李牧并无愠意或喜色,却长叹:“世兄,白起到底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呢?白起用兵如神,天下望尘莫及,但他在朝廷上处处受人排挤,至于自刎,似妇人之死也,世间事便如此无常吗?”
赵临见李牧如此,心里明白他并不可怜白起,而是为自己惋惜。赵临何尝不是这样呢?虽为先王之子,在朝廷上却受尽打击,不为现赵王所信任,本已无意于仕途,赋闲在家,妻子却病死,这是命吗?赵临何尝不想上阵杀敌为赵国出力,只是……。
两人各自想着心事,射圃内出现好长一段时间沉默。许久,宜安君说:“虽然白起有小人行径,然各事其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岂白起之谓也?他临死前说因为长平坑死的四十万人,自己死得应该,良心未泯,仍有几分战神英雄之色,但是战神白起并不等于真的英雄。”李牧说:“世兄,如今七国相并,日夜相攻,天下黑暗,百姓因战争苦不堪言,难道在这种时候会有真正的英雄吗?”
宜安君望着天边,缓缓道:“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时势与当世之人息息相关,战乱的时势会造出真正的英雄。我们不算英雄,可我们将见证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子千万别笑话我。周末到当今之世已动乱分裂了几百年,曾经的几百个诸侯国只剩七个大国,所以说天下大势是合势,真正的英雄是这样的:一是有真性情,为天,为地,为民;二是有雄才大略,此人一出,握天子之剑,诸侯尽服。有雄才者,必有壮志;有大略者,必有超世之才。如此一人,有情,有志,有才,创天下新世,使天下不再生灵涂炭,此人非当今秦王,更非其余碌碌无为之君主。秦王目光跳不出秦庭,只知兼并土地壮大实力,此野心也。非吾所谓壮志也,此志谓‘壮’,以其关乎天下及后世之安也。如此真英雄也,不知临于有生之年可否一见?朝闻道,夕死可矣!”
李牧听后,争辩说:“对子所言之英雄,牧服矣。只是兼并天下,恐不过矣?难道宜安君真能眼睁睁见着赵国成奴隶之国?”宜安君说:“非也,天下本一家,皆为炎黄之子孙,现在天下分裂,只是君王们划分了势力范围罢了。吾深觉,要完全解决问题,只有天下统一。而统一,非此英雄不可……”他正说着,一个家僮跑进来,将一个名谒给他。上面写着:“秦国公子与吕不韦拜会宜安君”。
赵临看到“吕不韦”三个字,颇有几分不乐,但是再搪塞不见客就有些无礼了,于是要家僮将他两人迎进来,自己去接待以显宾主之礼。
于是李牧与赵临走出射圃。这时从大门外一前一后走入两个人,一人在前,身着黑衣,衣襟上刺着一对青龙,容长面貌,顺着眼,头戴长冠,腰佩长剑。另一人稍后,与前一人装扮大致相同,只是少了对青龙,他的目光锐利,似乎能把无缝的蛋看破,只要里面有钱。宜安君认得他,他就是阳翟商人吕不韦了,从不做赔本生意,几年前,当他破家为扶助子楚时,人人都不解,今日子楚为嫡子,名重秦赵二国,吕不韦从此由商人华丽转变为公家人,别人或许一惊一乍地没明白,可赵临却是看透了,“吕不韦可不做赔本生意”,宜安君暗暗地想。
赵临向他们拜了一拜,他们也回了礼。吕不韦恭谨地说:“宜安君乃当世豪杰,秦公子与臣早想来拜会,不虞宜安君卧病,臣不好打扰,故不韦现在才来拜谒。”宜安君客气地回答:“多谢子之关切,临身体不适,未能迎客,望足下二位原谅。”虽为回吕不韦的话,却不看他,只是与子楚交谈,并要他进屋。
李牧见吕不韦如此不受待见,其实宜安君平日待人谦逊有礼,这其中自有缘由。原来吕不韦与宜安君有几分交情,吕不韦曾经在邯郸没有本钱,无依无靠,度日艰辛,一次偶然的机会,宜安君碰到他,觉得他十分有商业头脑,便资助了他一百金,吕不韦果然不负所望,很快捞到了第一桶金,最后成了阳翟首富,家累千金,宜安君本以为他有几分义气,便将家中一个绝色舞姬许配给他。那舞姬为赵王所赐,赵临却不受,赵临认为她办事机谨,便赐姓‘赵’,他人称为赵姬。姬,有美人之意。吕不韦与她没过几年便送给了子楚,这让赵临十分恼怒,认为吕不韦无情无义,便断了与他的来往。
李牧正想着,突然看见从偏门进来一个清丽佳人,还抱着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身材未长,这倒与普通孩子无异。“秦国小子?”只是李牧觉得一见他有些诧异,那孩子十分聪明,知道李牧正看着他,也盯着他,李牧看那水灵灵的转来转去,似乎看透了别人的心思,李牧转动了视线,被一个孩子这样看着总有些不舒服。
那女人是赵姬,孩子是嬴政,嬴政看着宜安君说话时八字胡一抖一抖的样子,觉得十分滑稽,便笑了起来,大人的世界在孩子眼里如此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