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兵器谱(244)

种谔望着二人的背影,眉头一拧,道:“建中还是嫩了点,这主意不是王韶出的,是吴骥的手笔。王韶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可是,于大局却是欠缺。这个吴骥能有如此眼光,在谋划北方战事的同时,给我们陕州创造了这么好一个战机,绝不能错过。嗯,建中如此年纪就能想到这些,也不错了!呵呵!”

……

陕州,保安,是姚家军的驻地。

城中帅府,家主姚古正在埋头处理军务。姚古约莫十四余岁,很是精悍,脸上透着精明,一双眼睛转动之际,精光四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杀气。

他是陕州名将,杀过的西夏人不知道有多少,稍一露威势,就很惊人了。

两个年青人给他打下手,帮着处理公务。这两个年青人,一个身材高大,身上的肌肉虬结,英气勃勃,正是姚古的养子姚平仲。

姚平仲性格刚毅,多力善射,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深得姚古的喜欢。

另一个年青人,是姚古的亲子姚友仲。姚友仲文静,儒雅,一副读书人的气度,却是足智多谋,善于断事。

这兄弟二人,若是合成一个人,一定会让天下人侧目。姚平仲勇猛,却是谋略稍嫌不足。而姚友仲,多谋,却是勇猛上又不如姚平仲。

虽有这样的缺陷,二人却是深得姚古的喜爱,是姚古的左臂右膀,协助姚古处理军务。

“二弟,这个……”姚平仲生性不爱文墨事,喜欢冲锋陷阵,一见到这些军务,就满脸的不爽,趁姚古一个不注意,把一摞军务塞给姚友仲。

姚友仲对这个兄长无可奈何,苦笑着摇摇头,把军务藏起来。

“嗯!”姚古的眼力哪是那么容易骗的,淡淡的道:“平仲!”

对姚古,姚平仲很是惧怕,忙陪着笑脸:“爹,您有何吩咐?”

“友仲还有事,他的军务你就处理了吧。”姚古仍是埋头处理军务,头都没有抬。

姚平仲一张脸拉得老长,跟苦瓜似的,还不得不应承。

“报,汴京军令!”一个亲兵在屋外禀报。

姚平仲终于可以脱身了,三两步冲上去,打开门,接过军令,来到姚古身边,献宝似的呈给姚古道:“爹,请您过目!”

姚古接过,展开一瞧,眉头一掀,大是惊异:“竟有这种事?嗯,是了。”打量姚平仲二人,道:“官家下旨,不抽调西兵去北方。却要我们演一出戏,要摆出一副西兵大举调走的样儿。你们说,这是为何?平仲,你来说。”

“爹,您是知晓孩儿的。这种伤脑子的事,孩儿哪里想得明白呢?爹,您可以问二弟呀!”姚平仲对这种事最是不耐烦,一听到姚古的话,就一个头两个大,把问题转给姚友仲。

“平仲,你生性跳脱,好冲锋陷阵。可是,你要记住,一味的冲锋陷阵,那是瞎打!要动脑子。”姚古的脸板起来了:“你这性子若是不改改,他日一定坏事!”

“爹,孩儿记住了。”姚平仲哪敢说个不字。

“友仲,你说呢?”姚古不再理睬姚平仲,打量着姚友仲。

“嗯!爹,容孩儿想想。”姚友仲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思起来。

姚友仲虽然智计百出,却是年纪太轻了,这种事哪能一下子想明白的,给他点时间那是应该的,姚古并没有催促,把军令放下来,埋头处理军务。

姚平仲打量着姚友仲,真想好好问问,这是为何?可是,又怕惊扰姚友仲,只得强忍着。一时间,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很是难堪。

“跟个猴子似的,坐下!”姚古轻斥一声。

姚平仲只得乖乘坐了下来,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打量着姚友仲。

“爹,孩儿明白了。北方已有自固之计,不需要抽调西兵了。”姚友仲终于说话了:“这计不知出自谁人之手,好大的手笔,竟然把北方和陕州下成了一盘棋,这是给西夏设的一个天大圈套!”

“哈哈!”姚古仰首向天,发出一阵畅笑声,道:“平仲,你要向友仲多学学!莫要就知晓冲冲冲!友仲,这事就交给你了,好好去演!”

第78章 紧锣密鼓

雄州,吴骥正在处理军务。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吴骥猛的抬起头来:“王枢密,你回来了!”

“哈哈!”王韶爽郎的笑声响起,快步进来:“吴兄弟,你怎生知晓我回来了?我可没叫他们向你传讯呢。”

“那是因为你的脚步声出卖了你!”吴骥站起身,快步迎上去道:“王枢密的脚步声,谁敢与之相同?我一听就知道你来了!”

“呵呵!”王韶畅笑声不断,快步过来,给了吴骥一个熊抱:“吴兄弟,我这些日子不在,你有没有想念我?”

“天天想念着你,你早该回来了,却是到眼下才回来。”吴骥眉头一挑,问道:“官家同意了吧?”

“你说呢?”王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一句,盯着吴骥。

“瞧你这心情,就知晓了,官家同意了。”吴骥把王枢一阵打量,只见王韶浑身透着喜悦,就知道这次汴京之行,收获很丰厚。

“官家英明,哪能不允的?”王韶不住点头,搭着吴骥的肩头,两人一同进去,王韶反手关上门,一边走一边择要把情形说了。

“官家真是好大的气魄,立下如此誓言!”说到宋神宗劈桌立誓一节,王韶是赞叹不已,一脸的激动之色。

作为帝王,他的话就是旨意,皇帝立誓,古往今来,不是没有,是不多见。宋神宗劈桌立誓,这种气度让人心折。

“是呀!”吴骥也是没有想到宋神宗竟有如此壮举。依照吴骥想来,只要能够允准就不错了,竟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历史上的宋神宗推行改革失败了,让人惋惜,却不缺乏气魄!如今,他的革故鼎新能成功么?”吴骥参照历史,心生疑问。

王韶喝着茶水,道:“吴兄弟,我之所以回来迟了,是因为顺便要带些东西来。你要的东西,我都带来了。”

略一停顿,道:“官家给的是你要的两倍。这下,你不用愁了,放开了手脚去干就是。”

此次谋划,关键就在能否一举拿下涿州。不能一举拿下涿州,宋军就会腹背受敌,就会失败。要想一举而拿下涿州,就需要大量的硝石、硫磺。

听了这话,吴骥真的是大喜过望,忙问道:“在哪里?我去瞧瞧。”

“带你去!”王韶站起身,引着吴骥出屋而去。

在王韶的带领下,来到仓库,只见一队精锐守得铁桶一般,百丈内任何人不得靠近。大车小车摆满了,着实不少。

来到一辆车前,吴骥叫人打开,一瞧之下,是硝石。而且,这些硝石是熬制过的,其纯度比起吴骥的要求还有差距,却比没有熬过的硝石好得太多了。只需要再次提纯,就能满足吴骥的需要。

“吴兄弟,这些都是军器监的存货。”王韶指着硝石道:“吴兄弟,你是知晓的,大宋在制造霹雳炮,这些东西存了不少。这次,为了打下涿州,官家把军器监的硝石和硫磺全给你了,够不够?官家说了,若是不够,还可以再想办法!”

宋神宗这次也是下了血本,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吴骥的要求。

若是能打下涿州,对宋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不一定能打进幽州,不一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是,却能让宋朝声威大振,朝中那些反对派闭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宋神宗是豁出去了,吴骥要什么给什么。

“够了!够了!”吴骥粗略一算,道:“这么多的硝石和硫磺,足以制造几万斤火药了。有了这些火药,涿州就跑不掉了。”

“是呀!”王韶点头赞同,道:“可惜的是,大宋还没有把霹雳炮造出来。要不然的话,这一仗就更轻松了。呵呵,要不是亲眼见识过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火药还可以如此用。就是再坚固的城池,遇到吴兄弟,也是不堪一击!”

上一篇:芙蓉泪下一篇:白日梦之三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