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自然界中,被扎了豪猪刺,又拔不出来,就基本上告别这个世界了。结果不是感染,就是饿死。
李辞辛悠哉悠哉地躲在洞穴里,开始呼唤系统:
“系统,请问这次任务开发了什么基因?”
“无。原来的七种基因也只能选择三样进行改造。”系统机械地回答。
李辞辛不解:“为什么?”
“次生任务不予以过多浪费能量。”
这种区别对待,让李辞辛咋舌。不过还好留了三个基因,选哪三个呢?
隐身是一定需要的,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个悄无声息的刺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李辞辛选择了隐身、力量、与强腐蚀液。
这一下子,暗箭淬毒,就更是无敌了。
力量带来了一定的体型增幅,使他如今变成了一个一百多斤的模样,有头亚成体的猪半大小。豪猪豪猪,现在名副其实。
背后的刺也变得非常密集,咋一看像个威风凛凛的披甲将军。更不用说自带的强腐蚀液,一针下去估计就得一个大洞。
李辞辛找准方向就开始下山了,豪猪短距离的爆发速度还是挺快的,但是步行就差了点。走走停停两天后,终于见到了有人家。
这里又是华夏南方的山区农村,和之前华南虎那个时候不一样,现在的年代估计靠近新世纪了。
农民已经大部分都去沿海打工,这里的房子也从泥瓦房变成了水泥砖房 ,一个个方方正正的。
李辞辛大摇大摆地进了一户人家。先是看到正堂中间挂着的伟人图,然后又注意到了侧墙上的挂历,上面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模特,一看就很有年代气息。
原来是98年啊。
这一次系统没有提供详细的信息,得靠他自己回忆了。
这个年代的华夏,经济发展飞快,市场却是比较混乱。
野味市场更是如此,一些人富裕了以后,就开始追求刺激,尝试野味。还有一部分就是为了养生,始终坚信,吃得越“野生”就越养生。
而在大众心目中,穿山甲被捕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药用。
因为传统中医里面,穿山甲的甲片是一味不错的药材。
八十年代就有研究发现,穿山甲甲片的确有七种新化合物,其中一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并不是和一些人说的一样,与人的指甲盖没有区别。就好像钻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组成,却不能说二者就是一个东西。
而在后世,中医虽然已经将穿山甲甲片入药进行了严格管控,能不用则不用。
也有了其他的药物成分进行替代,可导致穿山甲濒危的帽子,还是这样戴在中医头上。
传统中医认为,穿山甲的肉是有毒的,明文写了不能吃。
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鲮鲤肉最动风,风疾人才食数脔,其疾一发,四肢顿废……然其气味俱恶,亦不中用”
后来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穿山甲可能和蝙蝠、果子狸一样,是一些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
而任何一个物种的灭亡都不是单一的原因。药用只是原因之一。
栖息地被破坏,野味市场,皮革贸易都是要背一份锅。
曾经在五十年代,宝岛就有成千上万的穿山甲被捕杀。皮革经霓虹转销欧美,是一种比鳄鱼皮还要“高级”的皮料。可是这些事情民众都不清楚。
而那些迷信所谓“壮阳”大法的人,更是把穿山甲及许多动物都嚯嚯了个遍。
最致命的是,穿山甲与其他动物不一样。它们食性单一,一般吃白蚁,配以其他蚁类,偶尔会吃蜜蜂和黄蜂的幼虫。
这也断绝了它们被人工养殖的机会。毕竟,你要养穿山甲的话,就得先养足够多的白蚁,那成本太高,几乎不可能实现。
在地球无数年的进化中,穿山甲所处的鳞甲目就只有它一个物种,共八类穿山甲了。
可以说,在这条高度特化的进化之路上,又碰到了人类这个大坎,使得穿山甲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进退两难。
这也是为什么,系统会直接判定穿山甲为C级次生任务。
而李辞辛变的豪猪就好一些了,虽然豪猪也因为其肉质鲜美,而被大量捕杀。
可是豪猪特别好养活,上至玉米、水果,下至土豆、红薯它都吃。所以人类就把它当作家畜圈养,甚至成了一个养殖行业。
这也使得野外种群得以喘息,等到法律的保护。
同样是走叠甲的进化路子,只不过豪猪是近战反甲,而穿山甲则是贴身护甲。
虽然穿山甲的甲片也有点反伤功能,可也基本上忽略不计了。
两种生物有相似之处,结果却是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