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见他缄口不言的模样怒气又起,呵道:“你还要替他们隐瞒不成!”
陆之珩正要开口,林育贤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皇帝斜眼瞥他,只见乌纱帽缘汗流不止,神色惶恐至极。
“陛下,太子殿下只是听到议论声,听不出声音对应的身份也是情有可原……”
这话乍一听是在回护陆之珩,然而他并不领情。
“虽不知具体身份,但从她们的称呼中也能听出大概。例如林大人您府上千金,还有王氏……”
这一回,没有人敢再接话。
…
傍晚时分,戚明松从兵部散衙回府,路上经过烧鸭铺子顺道带了一只回来。迈进端信伯府大门时,他嘴上还哼着不成曲调的“歌谣”。
戚铃兰将他异常的表象都看在眼里,用过晚膳之后犹豫了半晌才忍不住问出来:“父亲今日怎么这么高兴?”
“我高兴吗?”
“就差拿笔墨写在脸上了。”
戚明松摆摆手说:“今日确实有大事,但也称不上可乐。”
“怎么说?”赵氏也来了兴致,挽着他半边胳膊追问。
“有的人嘴上没门,在茶馆议论和亲人选之事,正巧就被南阳国使听到了。陛下就林氏、王氏等妄议宫闱,罚了两家半年的俸禄。”戚明松话音一顿,随后接着说道:“另外啊……陛下散朝之后还训斥了贵妃娘娘。”
戚书兰问:“昨日茶馆的事情陛下怎么会知道?”
戚明松道:“是太子殿下禀明了圣上。”
戚书兰一惊,扭头看向戚铃兰:“所以昨日茶馆出言维护姐姐的当真是太子殿下?”
“他那是维护自己和皇室的颜面。”戚铃兰不以为意地说。
戚明松眉头一紧,语气骤而严肃:“怎么回事,你们俩昨天也在茶馆?”
戚铃兰看着书兰顿时没了底气,便抬头回道:“昨日我和书兰出去买了些脂粉和首饰,途中在茶馆歇了一会儿,碰巧林氏她们还有太子殿下也在茶馆。”
“你们两个没像林、王二女似的说出什么出格的话吧?”
“没有,父亲放心。”
戚明松这才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啊。往后在京城还需谨记谨言慎行,万不可落人口实。”
趁着月色从前院回后宅,戚铃兰刚要踏进西边院子,戚书兰便追了上来,从身后叫住了她。
“姐姐!姐姐等我一下。”
“怎么了?”
戚铃兰停住脚步回头看她,就被戚书兰握住了右手。
戚书兰低声道:“姐姐,我听见刘叔跟我娘说昨日上午太子殿下来过。”
“想必他是来找父亲商谈朝政之事的,倒也不出奇。”
“可是父亲昨日在兵部衙门,此事太子殿下是知道的!刘叔还说,殿下特意问了姐姐在不在府上!”
戚铃兰语塞,心下陡然一阵烦闷。
“那又如何呢?”
“姐姐,太子殿下是不是喜欢你?”
戚书兰说话间手心里蒙了一层薄汗,戚铃兰抽回右手,目光移向远处月光。
“是与不是都不重要,我不喜欢他,也不想涉足宫门王府。”
“姐姐不喜欢太子殿下,那我能不能……”
戚铃兰眉心微凝,若是还看不出戚书兰的心思,她就枉活前世二十余年了。她收回目光,深深看了书兰一眼,语气格外严厉:“书兰,你与他才见过几次?他病容之下是什么品性你又廖姐姐几分?你心性单纯,总该选个家室干净心性淳朴的,何苦盼着与虎狼为伍?”
戚书兰沉默了一会儿,忽而抬头对上她的目光,“那姐姐对太子殿下又有多了解?为何一再怀疑殿下的品性?我仰慕殿下是因他气度不凡文采惊艳,我相信能作如此诗赋的男子必然不是奸邪小人。姐姐称之为虎狼,可有凭据?”
戚铃兰哑然。
她没办法和戚书兰解释这些。
怕就怕陆之珩发现书兰的心意,一改矛头把心思放在她身上。到头来戚家还是上了东宫的贼船,那她如今一退再退又有什么意义?
“他自幼离了生母,而后宫素来被林贵妃把持,他若是没有心机城府,如何能活到今日?”
戚铃兰不想再纠缠这个话题,蜻蜓点水般提点了一句,便转了话锋:“昨天经茶馆一事走的匆忙,忘了陪你去买熏香了。过两日挑个晴天再出门,我陪你去买。”
…
夏日里雨水充沛,一脸数日过了晌午便是阴天,雨势倒也不大,就是接连下几日整个长安城都湿漉漉的,让人浑身不舒服。
和亲一事彻底定下了,平昭公主难逃宿命,于本月二十日启程离京。或许是不想让公主在惆怅中背井离乡,天公作美赏了一日晴朗。
太子与皇长子代皇帝出城相送,平昭公主看起来很平静,与二人笑着说了许多小时候的事情,自始至终都不曾掉过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