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伸出一只小手,捏着指尖,在父皇面前给他看:“帮一点儿忙也行,不捣乱也行。儿臣好好读书的话,师傅们跟哥哥夸儿臣,哥哥就很欢喜,那儿臣也欢喜。”
皇帝总算是被小女儿哄好了。他软软糯糯的小可爱,目前还是个乖孩子。而且从这孩子话里听,他的妻子还是贤后,儿子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兄长。
接下来只需要在东宫多安几个眼线,事情基本能解决了。
然而转念又想起另一个问题:“你的武艺,是杨英韶给教的?”
公主点头:“永宁侯府表兄的功夫挺不坏。”
“你也知道武艺好坏?”
“怎么不知道?哥哥和侍卫们都说好啊。”
“他们夸你学得好了没有?”
“……”峄城公主小脸一垮,“只有哥哥夸我了,父皇,哥哥特别好。”
皇帝瞥太子一眼,他的长子一脸的一言难尽——若要舒兰与去形容,分明就是“为了妹妹的面子,不得不藏起了良心”。
他从前从没发现他儿子还有这个天赋,一时也忍不住笑了,叫太子看在眼中,却是一惊之后生了暗喜。
小公主倒还是挺有用处的。
但公主本人有点儿担心:“父皇,儿臣还可以更努力一点儿,就算现在学得不那么好,以后也会学得好的。儿臣……可以做将军吗?”
鼓起了全部勇气但还是胆怯的试探什么的,真是太可爱了,连舒兰与都忍不住想跟她说:行,可以,没问题!等老娘回去就把你写成特别厉害的将军。
皇帝拍拍她:“杨家那小子不错,你跟着他好好学吧。”
“那是行还是不行呀?”公主可没那么容易被糊弄。
“等你学好了,朕才知道行不行。”
公主发出喜悦的小声叫:“那一定行!父皇放我下来!”
“嗯?”
“我现在就回去念书啦!”
第16章
经过这一件事,太子回到东宫后仍是心有余悸。
他已经察觉到了,在他的身体逐渐好转时候,君父对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皇帝想尽办法维护的储君,也不再是君王百年之后权柄稳妥交接的希望,而是一个已经成年、变得有些可怕的儿子。
父皇在提防他。
他甚至羡慕峄城公主,她还是个可以无忧无虑和父亲撒娇的孩子,而父亲也乐于纵容她的任性。但他不行了,他已经永远不是能够无所顾忌地请父皇满足他愿望的年岁了。
父皇没有明说,但他能猜到——在询问他公主是否有天分的时候,那个至高无上的男人,其实是想知道,他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个妹妹,掌控京城的军队……但其实他何须担忧呢,公主才只有这么一点儿大。
即便她长大了,也确有本事做将军了,可她也还是父皇的女儿。他难道能利用亲妹妹从父亲手中夺权么?
思及此处,太子也唯有苦笑。两年前,永宁侯府在父亲的默许下与他来往,世子杨英韶时常在东宫陪伴他,也正是杨英韶建议他习武强身的。原因清楚得很——他身体孱弱,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继承大统的那一天。虽说当时皇帝还春秋正盛,可今后只会一天比一天老,朝臣们的心,也会一天比一天浮动。
想要投机的人,会选择已经做了储君的他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会投向他那些强壮又野心勃勃的兄弟们,以便混成从龙之功,今后好得通天好处。
为了他自己,也为了大燕的皇权,他必须强悍、英明又果断,这是身为太子的责任。
因此,哪怕一开始习武时他打不过堪堪十二岁的杨英韶,每一日睁开眼时浑身肌肉都疼得像是要裂开来,他也咬着牙坚持下来了。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他的身体慢慢好转,父皇对他也益发看重,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而去。
可谁能想到,那个始终关注他的父亲,也有一天会猜忌他!
太子读过的史书中,不止一次记录过皇帝忌惮成年儿子,对皇子尤其是太子痛下杀手的事情。或许其中八成的君王,都会在杀掉曾尽心培育的继承人后后悔,也或许这样草率的行为会导致王朝覆灭。可当他们下旨的时候,谁不是认定了自己和儿子只能活一个?又有谁相信自己的判断会出错,有谁相信杀死亲子只会叫后人说他们糊涂?
他曾感慨自己的父亲是个虽严肃但仁慈又英明的君主,但现在,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父皇对他严肃的态度,是因为希望他更加长进呢,还是因为觉得……他长大了,是争夺皇权的敌手了呢?
此时或当韬光养晦,然而韬光养晦便能叫父亲安心么?时日一天天过去,皇帝会越来越老,而他却仍是年富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