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火候把握得确实精妙,调味也让人惊喜,更何况谢年年的烤肉平价得很。
相当于只需花一份小吃的钱,就能体验到类似于酒店的招牌炙肉。
谢年年一个人做得少,人多的时候,半天就能卖完,有时候还有富贵人家遣小厮买来尝鲜呢。
虽然累,但她痛并快乐着,毕竟每天都有钱入账,很快就可以赚回本金了。
可毕竟不能只靠烤肉。这天谢年年照常出摊的时候,从客人口中得知另一条街上也开了一家烤肉。
“但是没有你的好吃。”客人补充道。
虽然如此说,但谢年年还是能感觉到排队的人少了一些。
吴大姐有些替她不平:“这些人见风使舵,偷了你的点子,实在是可恶。”
“没事的,我还有其他本事呢。”谢年年宽慰道。
烤肉其实很简单,重要的就是调味和火候。火候能练,而调味也是熟能生巧。而谢年年只是因为更了解辣椒一些,所以比寻常人多了点优势。
烤肉火了,别人也想分一杯羹是很正常的事。而她也做了十足的准备来应对这种情况。
收摊之后,谢年年买了许多红薯回家,她要做苕粉和苕皮。
红薯是从丝绸之路传来后,被广泛的种植。
红薯无论是单纯的烤着吃还是做成糕点都十分美味,而且还很容易饱腹。故而大越朝百姓都很喜欢红薯。
巴蜀将红薯称为苕,而苕粉其实就是红薯淀粉做成的,但谢年年还没有在这里吃到过苕粉和苕皮。
她拿一天歇了摊子,在家专心做苕皮。
红薯去皮捣碎,谢年年取来纱布和一盆干净的水。
将红薯碎放入纱布中裹好,反复浸水洗净,直到红薯碎褪色成灰白。
剩下的红薯渣拿去喂小毛驴,洗过的水就全留下来静置一晚。
第二天再将水倒掉,沉淀在底部的白色粉块就是红薯淀粉。将白色粉块磨细晒干,就是做苕粉的原料了。
谢年年曾经为了向粉丝们展示如何制作苕粉,专门去学习了一下。
因此这一套流程得心应手,最后做出来的成品也让她十分满意。
最后将做好的红薯淀粉掺入适量的水,用小盘子盛好,上锅蒸,其间加入一次热水,直到完全定型。
蒸好的苕皮晶莹剔透、韧性十足,而将这苕皮切成条下锅煮,就是苕粉。
一次性做了好几片苕皮,谢年年拿一部分切成条放在一边,其他的准备用来烤。
切得细细的葱花、酸萝卜碎放在苕皮上,将苕皮对折,两根竹签子串好放火上烤。
一边刷油一边翻面,等苕皮烤得两面焦香,洒上细盐和辣椒粉就能吃了。
太久没有吃到烤苕皮了,谢年年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入口先是烤得焦焦的外皮,上面沾满了调料,十分入味。
然后才是软却劲道的口感,像年糕,却比年糕更弹牙。
裹在苕皮里的葱花和酸萝卜是重中之重,很好的丰富了味道,软糯的苕皮中突然咬到一口酸脆的萝卜,让人欲罢不能。
谢年年又拿了一个碗,酱油陈醋做底,再加入花椒,倒入热水和煮好的苕粉,最后再淋上一勺秘制油辣子,一碗苕粉就做好了。
辣椒粉加入热油其实就是油辣子,油的温度和辣椒的种类对味道的影响都挺大,但她的油辣子又香又辣,简直是做饭必备。
苕粉的口感和面条完全不同,煮了的苕粉少了一丝劲道,多了一点爽滑,再搭配上酸酸辣辣的汤底,实在是开胃。
谢年年吃了两串苕皮和一小碗苕粉,撑得不行,正打算出去散散步。
她看着还没煮完的苕粉,突然想到,迟倾肯定没有吃过!
谢年年本身就是分享欲很旺盛的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一个美食博主,每次研究出新的美食,她就很想和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从清晨一直忙碌到现在,已经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看天色也不算太晚,谢年年提起食盒就往山上去了。
比起上次的黄昏,这一次太阳还稳稳的挂在山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碎影,谢年年一路上心情都很好。
直到走到迟倾的院子前,敲了几下都没有人应,也不知道迟倾干什么去了。
她有些失落,古代就是不方便,没有电话和网络,与人的联系轻易就能丢了。
谢年年无法,只能准备回家,谁知刚回头,正好瞧见背着一筐柴的谢村长。
此时的谢年年还提着食盒,一只手正按在迟倾家的院门上,连脸上失落的表情都没来得及换。
而谢村长也是呆愣了一下,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谢年年:哦豁。
随后就见村长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谢年年!你在她门前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