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性格沉闷严肃,但是对妻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听到妻子这么说,他立刻点头答应。
而在第二天,老教授更是听到了一个和林晓有关的消息。
他当时在教研楼,正好听到别的老师讨论这一级“优秀新生”花落谁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林晓。
老教授当时就留了个心眼,仔仔细细地听着。
就听到有人说道:“林晓是今年全国物理竞赛的第一名,这孩子确实厉害。”
其实到这里,结果已经不必再讨论了,林晓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新生”。毕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文艺又如此出挑的学生,即便在高手如云的B大那也是十分难得的。
老教授听到这里,便离开了教研楼。
一路上他还在想:林晓物理竞赛能拿到第一,说明她在物理方面很有天赋。一般这样的学生高考报志愿都会选择物理系,再不济也还是理工科。
怎么最后选了经济系-这样一个文理都能上的学科呢?
他心里有事,便不怎么看路,冷不防差点撞到一个人身上,抬头一看正是林晓。
林晓正打算去图书馆,也没有料到在半道上碰到教授,她愣了一下,随即退后一步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教授”。然后退到一边,意思让教授先离开。
老教授却没有动,问道:“你为什么选择经济系?”
林晓:?
老教授:”你曾经是物理竞赛的第一名,为什么最后选择了经济系?“
原来是问这个。
林晓有些意外,冷冰冰的老教授居然知道她物理竞赛夺魁,不过她也没有多想,猜测对方也许是偶然听到的罢了。
”教授,我最喜欢的、未来想要从事的,一直都是经济类。“
物理是意外之喜,最开始的时候她是想凭借着曾经背诵过答案的先机得个名次、以便高考加分;后来还真的学进去了,不仅基本没有用背诵的知识,还意外得了第一名。
但归根结底,她最喜欢的学科还是经济类。
前世,她学得也是经济。
老教授望着她点了点头,”不错“,说完这两个简单的字以后,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林晓有些懵,她这是得到了著名的最难缠教授的夸赞?
而且,如果刚才没有看错的话,老教授分明笑了一下,虽然很短,也只是嘴角微微上扬。但他平日太过严肃,所以一点点的表情就会很明显。
这是B大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时不时在各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术领军人物,居然夸她了!
林晓心里欢喜极了,一路脚步轻快地去了图书馆。
原本是想着借一本经济类书籍慢慢看的,可有了老教授突如其来的鼓励,她觉着浑身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口气挑了五本书。
如果不是个人借书额度只有五本,她倒是想借个七本十本的。
抱着书回到寝室,303寝室里正是一片哀嚎。
见到林晓回来,她们仿佛看到了救星,”林晓,快来帮我看看这道题!“
”林晓,经济学分组,我能跟你一组吗?”
“我也想跟你一组。”
“我先说的!”
一张又一张或皱眉、或微笑的脸,都带着某种希冀,林晓不由微笑起来。
这是她的大学生活,紧张的,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
又过了一周,在全体新生的公开集会上,林晓作为”优秀新生“,代表1998级的新生做了简短发言。
而这一次的亮相比迎新晚会的受众更广,也让更多人记住了她-新生里一个美丽的、优秀的、学习好、文艺好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47章
9月30日下午四点半, 上完了今天的最后一节课,一起上课的其他人拎着行李急匆匆往外赶,唯有303寝室的姑娘们慢悠悠地收拾书包。
有人觉着奇怪问了一句, ”哎,你们寝的人都不回家的吗?“
马上就是十一放假,家在外地的学生们都要赶今天晚上的火车回去。这会儿的地铁并不发达,B大附近的公共交通只有公交车。
从B大到火车站得倒3次公交, 最起码得2个半小时, 还不加堵车的时间,所以大家都在中午休息时收拾好行李, 拎着到教室上课, 就想着能早些到火车站。
听到有人问起,张小美哦了一声,慢慢悠悠地说:”我们林晓打车送我们过去, 不用赶公交。“
问话的人:我怀疑你在炫耀,但是我没有证据。
可别人羡慕有啥用, 他们没有好舍友啊。
张小美乐滋滋地走到林晓身边,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和303寝室的其他姑娘们一起回寝室去了。
行李是早就收拾好的, 大家各自拎着走出校门,家在北京的吴秋儿倒是不用着急, 她特意把大家送到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