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民国]
作者: 唐不弃
简介:
📖为一人,恋恋浮城📖
◉ 标签:豪门世家🏷情有独钟🏷民国旧影🏷甜文
◉ 主角:水玖
◉ 配角:一群衣冠败类
◉ 其它: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 视角:主受
◉ 评分:暂无评分
◉ 收藏:114
◎ 立意:男儿当自强
————————•————————
#豪绅攻x戏子受,为爱发电自产粮#
风月无边、潇洒倜傥,也不过就是一句——水老板,你跟不跟我走?
*长版文案*
乱世,烽火连天。昆剧名旦水玖化名为箬华先生,或布衣穿梭于戏班商行,或奔走在义军中送米粮,常一脚生死,不知惧怕为何物,更不知情为何物。
下了戏台,人人都道他冷心冷面。
一九一二年的夜,水玖披衣立在窗前,夜色里湿雨深重。那人忽然从背后抱住他,哑着嗓子问他:你跟不跟我走?
窗户是开着的,风雨声贯耳。
水玖陡然间眼眸赤红。
再后来——
水老板当夜一把清凌凌的好嗓子喊到嘶沙,恨恨地咬牙。“许季珊你这个……衣冠、败类!”
**说明:
-清末到民国元年架空,请勿对号入座。
-受是男旦,1v1双c HE
内容标签: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民国旧影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水玖 ┃ 配角:一群衣冠败类 ┃ 其它: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一句话简介:为一人,恋恋浮城。
立意:男儿当自强
1、01
◎“那人……就是水老板?”◎
《戏台》
文|唐不弃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一九一一年,位于江南道府与首府之间的冀北城。
林木掩映下的碧园路699号,斜刺里挑出座黑瓦白墙的小二楼。窗玻璃是新换的,擦得锃亮,人影子投在上头,活灵活现的。
窗玻璃上的女佣穿着窄脚裤,从腰侧抽出条蓝白格子手帕,揾了揾额头细汗,然后立在黑色真皮沙发前扬起嗓子说道:“先生,明生剧院的票子送来了。说今儿个的戏不比往日,是什么西洋人的话剧,冀北城名流富绅各家先生太太小姐们都要去捧场的,喊先生您也去那听个堂会。”
许季珊轻扶金丝边眼镜,从报纸里抬起头,操着口音浓重的南洋普通话。“怎么,冀北城也流行舞台话剧了吗?”
“听说是冀北公学那批学生搞了个戏剧协会,送票子来的也说不清楚。”
许季珊瞥了眼放在长柜上的花票,皱了皱眉头。“南边儿闹事这么凶,冀北还在演话剧。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
女佣听不懂这话,只当这位从南洋来的先生又不高兴了。“先生,那这戏票……”
“放着吧!”
许季珊不置可否,又推了推鼻梁上挂着的金丝眼镜,重新打开报纸。
西洋自鸣钟打了十一下的时候,女佣又进来,双手交叠放在小腹前,低着头毕恭毕敬地问他。“先生,要在家里用饭么?”
一连唤了两遍,许季珊才恍然惊觉般抬头,镜片后的眼眸半眯,犹豫了会儿,摇头道:“不必,我去趟商行。”
女佣送许季珊走到楼下,跟着出门的司机早就等在门口。司机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手长脚长,一脸机灵模样,也会说几句闽南话。许季珊之所以挑中这小伙子做司机,就是看中他人机灵,模样儿俊俏,平常陪他出去办事儿,遇见了东洋人或是那些高鼻深目的洋行伙计也不露怯。
许季珊抬手戴上宽边黑沿的帽子,想起刚在报上看到的难民逃入江南道一事,便又回头多叮嘱了句女佣。“晚饭也不必留了。”
“是,先生。”
许季珊走出两侧林荫掩映的圆门洞,锃亮皮鞋踩过鹅卵石,发出轻微的喀喀声响。四五月的江南天气燥热,风吹动他一袭青灰色长衫,送来些许凉爽。
司机麻溜儿地伺候他上了车,关上车门,笑嘻嘻地问道:“先生,今儿个怎地没去听戏?水老板演《白蛇传》堪称一绝啊!去听过的人都竖大拇哥儿,说是人美嗓子靓,不去明生剧院挂牌真是好可惜。”
许季珊微闭着眼养神,不怎么在意地嗯了一声。
司机立刻机灵地收住嘴,拧开无线电给先生听新闻,老老实实开车。车轮碾过的路面并不平坦,出了碧园路黑瓦白墙的小二楼,开不多远就是熙熙攘攘的霞飞路,有轨电车哐当哐当地缓慢爬行。从车窗望出去,能见到附近弄堂里人家惯常在叉着竹竿晾晒衣裳,卖花阿婆挎着竹蔑篮子沿途叫卖着新鲜的玉兰花。
许季珊在冀北城办的十三家商行星罗棋布,最大的那家便在霞飞路。
“先生,商行到了。”
坐在后排的许季珊抬手揉了揉鼻梁,金丝边眼镜微抬,突兀地问了句。“他会唱《白蛇传》?”
“……啊?”司机有点接不上趟儿。
许季珊操着一口南洋普通话耐心地又问了遍。“那个水老板,他会唱《白蛇传》?”
“啊对,对对对,水老板唱《白蛇传》唱的极好,听说的都说是冀北一绝。”司机热情洋溢地回过头,笑嘻嘻地道:“怎么,先生改主意了,要送您去明生剧院么?”
许季珊又捏了捏鼻梁骨,屈指扶稳金丝细框眼镜,失笑道:“我不过就是这么一问。如今难民大量逃来江南道,商行里的米面粮油要多备,还得防备着战事烧到冀北,我这忙的跟陀螺转似的,哪有空去听人闲话拜堂会。”
司机嘿嘿地笑,打开车门,伺候许季珊下了车,见他一撩长衫,要走不要的,反倒诧异地抬头望来。
许季珊生的在南洋人里算极高,个头约有一百八十五公分,皮肤偏蜜色,偏他挂了副金丝细框眼镜,又惯常穿着长衫马褂,见人来商议事情,总是微微含着三分笑。冀北城富绅豪客们南来北往,提起这位从南洋来的许先生,都赞他儒雅。
所以司机也不当真怕他,笑嘻嘻又唤了声。“许先生?”
这一句“许先生”,喊的许季珊微微怔愣。他抬手压了压宽边黑沿的帽子,居然笑着说了句闲话。“我打小儿跟着阿公长大,阿公是江南人,听他说,每年钱塘江涨潮水的时候,村里都会搭台子请人来唱戏。这《白蛇传》,就是阿公当年最爱唱的一段儿。”
司机龇牙笑,笑出八颗雪白牙。“许先生您阿公爱票戏?”
许季珊也就笑了,又把帽檐往下压了压,轻掸长衫。“说起来,倒是好多年没听过这《白蛇传》了。”
“那,许先生得空儿听一回?”
许季珊边往商行走,边淡淡地笑了声。“是该去听一回。”
话虽这么说,但他心里头存着太多事,等和商行里的账房一起翻完账本对完这个月的进账,他满脑子只剩下了铜钿声,哪还记得什么《白蛇传》。
账房还在噼里啪啦打算盘。“东家,假如按您说的,下月开始采办桐油,按近日情形,也得在路上运个把月,那帮东洋人可要货要的很急。”
许季珊累了一个下午,正就着几枚色腻油红的高邮咸鸭蛋吃冷水泡饭,听了这话头也不抬地道:“东洋人向来催货急,但江南道上另外几支队伍打的凶,他们未必还能留在冀北多久。”
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音停了。
账房诧异地问道:“那按东家您的意思是……?”
“这批桐油不是为东洋人准备的。”
高邮咸鸭蛋多双蛋黄,色泽艳丽细腻如胭脂膏,入口即化。许季珊夹了一筷子,慢嚼细咽地,待就了一大口泡饭后才慢悠悠地笑了声。“如今到处都在打仗,冀北隶属于江南道,这江南道府上的官军,总还是要一振雄风的。”
道府衙门的事儿,账房不懂,只琢磨了会儿许季珊话里头的意思,半晌,便也袖着手笑道:“既如此,那就按东家的意思,这就让伙计们从各州府道开始运桐油过来。”
“嗯。”
许季珊匆匆吃完饭,又与账房交代了几句去恒隆银楼换汇票的事儿,待他再走出自家商行,外头天色已经将将晚了,云层儿一丝一缕地拉成细线,乍看又酷似走南串北的货郎担子上的棉花糖。
许季珊抬头看了眼天色,疲惫地捏了捏鼻梁,刚闭上眼,就听见耳边一个极清冷的男人声音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