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墨时常在外走动,听到的也是百姓对君主的称道,虽是征战,却未从搜刮克扣百姓,不光减免税率,甚至拨发国库充实地方粮草。每攻下一城,从未有过杀烧抢掠,都命令兵将善待百姓,军法严明却无人抱怨,将领对公荀都心服口服。
想当年若不是公荀顶着私吞税银的罪责,扣下茂南搜来的民脂民膏,快马加鞭的送到边北,怕是边北的将士要用尸身才能堆出抵抗外敌的城防!可是先王听信小人谗言,对公荀王子雷霆震怒,竟把茂南州府那贪官污吏当成了敢于谏言的贤臣,这也是为何徐国地位之争刚起,边北的兵将便一水的站定公荀阵营的原因。
只是静悟师太和苏韵熙一样,只看见了湖面上的波光,便也以为是微风浮动,却不知或许是水下的暗涌,有些误会终究是解不开了。
就如第二天,公荀手里拿着静悟师太的绝笔,字字句句细数着他的所作所为,十条有八条是他不曾做过却清算在他身上的,可是他再无辩驳的必要了,他冲着个尸身解释什么?解释他不曾剽窃其他王子功课,是公庆拿了他的文章?!解释从未推公浚下水,是他俩想采池中的莲蓬给各自的娘亲剥些莲子,结果失足掉下去的?!还是解释他从未私通庶母,芸太夫人几番暗示甚至说会助他一臂之力他便觉察出其中似有阴谋,所以才装腔作势的应和,查出芸太夫人与陈氏私相授受,自己与她从未逾越?!亦或是解释他从未私吞稅银,只是拦下了茂南贪污的钱财,转送到边北抵充军饷?!
起初他是想解释的,可是尚未开口,静悟师太就跪下自领责罚,口口声声说着自己教子无方,一来二去公荀便不愿说明了,到后来便是想说也不会有人信了,就连弑父之罪,静悟师太都可以听信陈氏的一面之词,公荀还有什么好说的?!
公荀承认他狠,他承认他利用了戍边将领的忠心伪造了圣旨,让他们助他登上王位,他也承认自己确实动过心思想要毒害他父王,可是他终究没有做到那个地步,许太医从未接过他毒杀的旨意,陈氏那诸多证据更多是杜撰的,可是等他登基继位早已物是人非,便再也解释不清了!
倘若当年静悟师太能问上一句“荀儿,可是真的?”那一切可能会不一样;或许更早的时候,静悟师太能抱着年幼的公荀,嘱咐他好好养伤,不要在爬树登高,摔伤了娘亲会心疼,或许一切都不同了。
公荀双眼通红,却流不出一滴眼泪,手上摩挲着静悟师太的绝笔,期盼着上面还能找到手掌滑过的温度,可是什么都没有,冰冷的文字写着“吾儿罪孽深重”!
“哼,呵呵……哈哈哈哈!”公荀狂笑不止,笑得气力全无。苏韵熙说“原本都是不信的,现在你便是凭证!”,静悟师太哭诉“吾儿罪孽深重”,以死谢罪。公荀只有心尖上还有的血红期盼着能守住的温度,终究全都冷凝成冰。
“好,好,好!”你们都这般厌弃我,都离我而去,难道不是你们负了我?!“那便如你们所愿,成为你们期盼之人,也不枉你们死别!哈哈哈!”
那日宫人都在议论,王上疯了。
62、谁都吃不准的王上
◎自打公荀登基,就跟“纸醉金迷”这几个字没有关系。朝廷内外还在庆幸,虽然徐国经历了诸多事件,弄……◎
自打公荀登基,就跟“纸醉金迷”这几个字没有关系。朝廷内外还在庆幸,虽然徐国经历了诸多事件,弄得枝节横生,好在最后登基继位的君主是个贤能。相比怯懦无措,做事优柔的公浚,公荀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不光有担当还勤政爱民。
可是谁能去猜想,或许那是王上因为根基不稳表现出来的谦和呢?自从晟国之战告蒇,王上回到宫中他人就开始变化,结果太后娘娘殡天头七尚未过去,他就喝得烂醉如泥。起初大臣还以为是王上太过痛心一时间行为有失,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他还是时不时的醉到错过早朝,好在等他酒醒还会批改公文,虽未耽误大事,但长此以往总不是个事,于是便有大人谏言选妃,想着后宫若能有个知寒问暖的人在,王上也不至于那般郁结。
这下可好了,就在那奏折呈上的当天,王上就趁着酒劲宠幸了一个侍女,第二天亦是,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照样是,且天天换人,这下群臣更慌,本来占了条嗜酒就够可以了,要是在沾染上荒淫的毛病那还了得,于是纷纷谏言,后宫妃嫔要层层甄选,虽不至于精通诗书词韵,怎么也要品行端良,言外之意就是别胡乱的指了哪个侍女当妃嫔,无才无学只会争风吃醋,祸害了后宫不说,再把前朝搅得一团糟。
好吧,既然众爱卿是这个意思,那之前宠幸的就都不算数了。
于是乎一群被王上宠幸之后盼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侍女,统统被拨了银两遣出宫去。一时间人人哑然,这王上到底存了什么心思?本来稍微有些姿色的侍女还觉得人生的机遇到了,有意无意的往王上身边凑,结果这下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毕竟谁也不知道王上到底会不会册封,若是失了身子,最后又被送出宫,即便有些钱财,但想在寻一夫找一主就是难事了。
当然也有些孤注一掷的,想着一朝得子,王上肯定会另眼相待,呵呵,王上更绝,所有爬过龙床的,在薛子睿那都是一句“不留。”所以第二天都会赐上一碗避孕药,王家子嗣就是想疯了眼也不会有。
一时之间后宫就乱了套,有些姿色的要么筹借钱款让管事的给自己找个远离王上的差事干,要么天天低个头,若非必要绝不露脸,那日王上行经御花园,见宫人正在修建海棠花枝,便多看了一眼,结果那侍女一紧张,直接转过身去!好,既然这么不愿意见到王上,那便一道旨意传下去,想要还乡的统统放出宫去!一时之间宫里的侍婢走了四成,连些浑水摸鱼的內侍,王上都大笔一挥,准了呈请,薛子睿直抖手,这王上到底是要干啥!
王上行为乖张,议论之声犹如潮涌,可他却满不在乎,除了军国大事尚无纰漏,其他的真是一言难尽,即便看不下眼,但众臣也不敢再说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王上又会整出些什么幺蛾子。
就这般浑浑噩噩的过了三个月,突然之间王上又转好了。于是徐国上下就传出了三个故事蓝本,人人都在猜测哪个才是真的。
有人说,王上是邪祟入体,那邪祟虽然狠勇但是王上毕竟是真龙天子,圣气庇体,那邪祟闹了一阵自己先吃不消,于是遁形跑了,所以王上又恢复了正常。
也有人说,是王上去行宫之时,遇到了高人点拨,渡化了王上的心魔,王上心明自然就好了。
当然这个故事有更加绮丽的说法,那个不是內侍却在行宫居管事之职的男子其实是王上的男宠,据说那人天天带着面具但是一看那露在外面的唇齿就知道是个美男子,王上之前不得此人芳心才胡乱一气,现在那人应允了,王上便收敛了。
至于最后一个版本也最是正统,自然更靠谱些,说是严将军重病来袭,之前便托付了独女与王上,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前能看着自己女儿有个好归宿,严将军是国之重臣,更是王上登基继位的功臣,王上自然不会驳了严将军的面子,于是收敛心性,准备迎娶新的王后娘娘。
果真半个月后,徐国后宫开始准备婚嫁事务,那三个蓝本的故事才终于停了下来,独独留下最后一个。
不过也有些出入,就是徐国王上昭告天下的旨意虽说续弦,但是只是迎娶严将军之女淳妃,并未像众人想的那样直接册封为后,不过以严将军之女的身份和地位,大家都说封后也是早晚的事。结果尚未成亲,徐国王上就又发了一道公文,说是正宫永远闲置,徐国再无王后。有些人念叨着王上对王后苏氏用情太深,有人则说王上是怕严将军势力太盛,有些人则在看笑话,呵呵,脑袋削个尖的入了宫又怎么样,都是王上的妾室永远当不了正宫。
不管怎么说,徐国的后宫总算是又要有主人了,那之前乱糟糟的情况终于要开始修正了,可眼下筹备婚事就见了难,宫人不够用!索性请了王上旨意,借着大婚,选用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