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然这么说。
但能参与进一款新型渔船优化,哪怕是测数据这种累活儿,造船系的学生们也是会抢着干的。
实践,才是学习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周宪、陈朝阳等人知道顾教授心里还有气,安静乖巧的任由教授奚落。
还不过大家看着钟蕾的目光里,满是钦佩与希冀。
小学妹厉害的吓人,能跟着她做实验学习,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
“这艘新型渔船属于拖网作业渔船,适用在150米深的海域内作业,以申市为基地,能在本国以西,湾省以北的海域内航行。”
钟蕾拿出笔记本,简单的勾勒出一个渔船的轮廓图,边讲解边做数据标注:“整体钢质船,单甲板,由柴油机双速比齿轮箱驱动、前机型、后甲板操作。目前预计渔船总长38.30米,型宽7.30米,涉及水线长34.35米,鱼舱净容积156立方米,额定装载量90吨。”*
这不是一个生疏,或者随意设想出来的优化。
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数据理论支撑,甚至已经全部规划成熟的方案!
一项又一项数据从钟蕾嘴里说出来,造船系的学生们听得非常吃力,只能无奈疯狂记笔记。
而黄江、顾崇青,以及老李的研发团队人员们,则是脸色彻底凝重起来。
在钟蕾的叙述下。
仿佛一艘崭新的,此前从未出现的新型渔船,在他们脑海中缓缓浮现。
“那……”
黄江没忍住问道:“小蕾,你对这款新型渔船的经济利润可有作评估?”
“这是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
顾崇青下意识说道:“钟蕾才读高中,对这方面可能没什么概念。”
虽然嘴里这么说着,他还是看向了钟蕾。
“有做一个简单的评估。”
钟蕾伸出手来,指着身前那艘近乎报废掉的渔船,一点点在半空中用指骨描摹它的轮廓,声音沉稳且从容:“这艘渔船,拖网时推进效率能增加30.5%,对比前两代渔船技术革新,和上一代5字头渔船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可以增产277%,换算下来一个季度的平均收益是,19万。”
为什么钟蕾能如此笃定呢?
因为这艘渔船,是她曾经在现实世界参与设计研究,并且经过无数次论证的成果。
而她说完这段话以后,整个造船厂的后院集体失声。
良久过后,一帮专家们彻底沸腾了。
“一个季度平均收益是19万!”
“竟然可以增产将近三倍!”
“天啊,如果这艘渔船真的能造出来,那……”
“当然可以造出来,并且一定能造出来!”
面对身后激动的一群人,钟蕾指着眼前的废弃渔船,笑了:“一切,从这艘废弃渔船开始。三个月后,我们会拥有一艘新型渔船的完整数据,而我国的造船业,也会就此迎来一次不可思议的经济大丰收。”
正值夕阳落山,晚霞和余晖交相辉映,倾洒在那艘破渔船上,又在钟蕾的手掌上留下斑驳剪影。
她修长白皙的手掌微微一握,做最后的总结:“我要让这艘船,逢出海,必满载而归!”
模样尚且稚嫩的小姑娘站在破旧的渔船前,笑容灿烂耀眼。
她的声音明明很轻,但说出来的话,却莫名带着一种令人震撼的冲击力。
而那只手握住的瞬间,黄江等人只觉得心脏都漏跳了半拍。
仿佛那只小小的拳头里握住的不是余晖,是……希望。
▍作者有话说:
ps:*资料查找来自百度。
第15章 深海高歌15
五十年代,祖国刚刚成立,经济条件更是格外艰苦。
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搞建设,做生产。
而钟蕾刚才竟然说,这艘新型渔船,可以带来每个季度19万的恐怖创收。
相较于上一代渔船,直接一口气翻了将近三倍!
这怎能不让人震撼又期待!
造船系的学生们呆呆的看着钟蕾的背影出神。
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和这位小学妹的差距,恍若鸿沟天堑。
而她这样神采飞扬,自信从容的样子,真的……很帅啊。
“好一个逢出海,必满载而归!”
老李甚至听得红了眼眶。
他神情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将来国家造船业、捕鱼业兴盛的前景。
国家太穷了!
所以太需要像钟蕾这样的人才,来给四万万人民带来动力与希望。
“钟蕾同学,你放心,接下来七零九所定向拖网渔船研发团队,会对你敞开一切技术支持!”
老李和身后的一群科研人员对视,然后声音坚定的说道:“就凭你这句满载而归,我老李也要协助你,把这款新型渔船做出来!”
“了不起,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