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人齐声道:
“多谢王爷!”
说罢,整兵,整整齐齐的往城南行去,这好事李平天本想让征西军的人来的,奈何征西军在天门关,又正好赶上玉林军从西边回来,李平天便找赵绝要了四十人。
待得士兵走后,李平天道:
“走吧,一路奔波也是累到你四人了,先回家,王府的家眷,本王也有赏。”
“谢王爷”
说罢,家眷拿起嫁妆,众人有序进城,往西南处行去。
周琳赵福孙蓉永安爹娘早已等在了王府门口,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突见李平天一行人行来,周琳急忙迎了上去,行至,道:
“公主送去客栈了吧?”
“送了。”
周琳这才点点头,对着家眷道:
“你们把彩礼搬进去,就先去歇息吧。”
“是”
说罢,四十家眷搬了彩礼进了王府,
待得家眷走后,李平天,道:
“待会儿宁儿随为父去一趟御书房,陛下寻你。”
“好”
待得长宁说完,周琳道:
“如此多人在外面也不好,先进去吧,”
众人点头,永安爹娘更是走过来在永安坐边右边陪着,和永安一起往王府内行去,进入王府内,吃了几口饭,李平天与长宁便出发,去了皇宫。
皇宫御书房,
龙案后坐着林定一,其下是太子林阳陵,林阳陵见长宁是诸多的不顺眼,甚至都未多看长宁两眼,李平天二人行完礼,林定一这才道:
“长宁贤侄舟马劳顿,一路辛苦。再过几日便是良辰吉日。先恭喜长宁贤侄了……”
林阳陵听到林定一如此一说,心里更是不是滋味,脸色更是阴沉,不过林定一眼光都落在李平天二人身上,并未见到林阳陵的不同。
“长宁多谢陛下赐婚与微臣……”
林定一点点头,再道:
“客套话不必多说,此次诏你前来,是有一事,朕也不遮遮掩掩,联姻之后,爱卿便是明国驸马,朕思虑良久,封爱卿为安平候,爱卿看如何?”
长宁听罢,一时间呆在原地,李平天见长宁迟迟没有动静,急忙拉了长宁一把,悄声道:
“还不谢恩!”
长宁这才回过神,行礼,道: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
柒第三回
“贤侄乃国之栋梁,锦明好合的纽带便是贤侄,贤侄当的起这安平候。”
顿了顿,再道:
“既然贤侄同意,朕也就不问神威王的意思了。”
侧过头对着柴公公道:
“通知三省,封李长宁为安平候。”
“是。”
说罢,柴公公便走出了御书房。
“吉日在即,朕也就不多浪费你父子二人的时间了,这一次,可得把这婚事办的红红火火的。”
“遵命,微臣告退。”
“臣告退。”
待得二人快要走出御书房,林定一似是又想起什么,道:
“平天……”
李平天回首,作揖,道:
“陛下。”
“算了,无事,你二人先走吧。”
说罢,林定一随手拿起龙案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是”
说罢,李平天二人这才离开御书房,待得二人走后,林阳陵道:
“父皇,儿臣想问为何将明国公主赐婚于李长宁?”
林定一不抬头,良久,道:
“父皇知道你对玑璇公主倾心,可婚姻之事岂能儿戏,你以后将是一国之主,做事都得以大局为重,可由不得你的性子。”
“可……可从小儿臣就弱了那李长宁一头,除了身世,儿臣处处比不过那李长宁,如今更是倾心之人都让他夺了去,儿臣心有万般不自在。”
林定一听到这,放下手中的那本奏折,起身,走到刚才长宁二人站的位置,道:
“陵儿,你可知何为帝王?”
林阳陵道:
“万万人之上为帝王。”
林定一点点头,道:
“不错,那父皇再问你,何为帝国?”
林阳陵答:
“万国来朝即为帝国。”
林定一听罢,摇了摇头,一笑,道:
“万万人之上,为帝王。而帝国,在父王看来,应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才是帝国!”
林阳陵听林定一这话,一时间有些想不明白,林定一又道:
“想坐上那龙椅成为万万人之上,你就得留住能人志士的心,父皇老了,神威王也老了。待得父皇西去之时,你需要有人为你守住这江山,甚至……更进一步……而这个人……”
林定一说到这里,便不再言语,走过去拍了拍林阳陵的肩膀,道:
“你是长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去吧。”
“父皇,儿臣知晓了。儿臣告退。”
说罢,行礼,出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