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便起身,分至两旁,跪坐在蒲团上。林定一再道:
“月前。朕收到益州战报,李爱卿的次子李长宁,拒蛮夷大获全胜,扬我朝威,使蛮夷宣誓效忠我大锦王朝,此乃大功一件!”
语罢对着公公道:
“让李长宁进来。”
公公又是一喊:
“传李长宁进殿~~!”
待李长宁进殿来单膝跪下,公公打开手上的圣旨,道:
“李长宁,李平天接旨!”
长宁埋头,李平天也起身到长宁身旁站定。
“微臣,接旨。”“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李长宁有功,特封李长宁为忠武将军,官拜正四品上,赏白银一千两,神威王李平天教子有方,故而赏白银一千两,金鱼袋一只。钦此!”
“微臣接旨”“臣接旨”
“叩谢吾皇”
“爱卿平身。”
长宁低着头,两手高过头顶,接过公公手中的圣旨方站起身。旁边的御史端一托盘,托盘里有官服,和玉板,接过玉板,站到右边。李平天也回到队列中。
待长宁站定,洛执双手执玉板,一稽首道:
“启禀陛下,豫州半月前出现了大规模洪灾,粮食颗粒无收,整个豫州的百姓……流离失所……”
林定一脸色肃然,道:
“苏爱卿,可有什么对策?”
苏南执玉板起身出列,一稽首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当让徐州,扬州,兖州,荆州开仓放粮,容纳安置百姓。”
林定一考虑片刻,道:
“就依苏相所言。沈浩!起草文书,明日送达豫州!”
……
退朝之后,苏南,李平天,洛执三人并肩走出,洛延华和苏御寒也和长宁说了说话,几人一起长大,一年不见,难免有话说一些
......
待长宁父子三人回到王府,已经是辰时一刻了。扶桑,周琳在偏厅等着他们,待三人进入偏厅,李平天就对着周琳大声道:
“哈哈哈,夫人,孝儿宁儿真给他老子长脸,二十岁的四品官员啊。”
周琳闻言,也是满意的看着长宁,扶桑道:
“二哥,你也超过大哥的官职了,省的大哥天天臭美!哼”
李长孝闻言,苦涩一笑:
“小妹这样说我可不好,我和二弟都是你的哥哥,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呀。”
李长孝是家里长子,自然也是宠溺扶桑得紧,但是也因为是长子,所以很多时候对扶桑也比较严格。
“我可没有厚此薄彼呀。我只是替二哥高兴呀!”
扶桑对着李长孝眨了眨眼睛。李长孝无奈摇摇头。一家人便吃起了饭。
待的午时,长宁坐在西北小院里的石桌前,弹着古琴,不禁想起碧波河边那个女子。正当长宁想的入神……
“宁哥儿!”
这时,院门外站着一人,面容清秀,一身墨绿衣服,对着长宁喊道。
长宁抬头一看,道:
“永安!何时回来的?”
“刚到。”
“伯父伯母身体如何?”
永安走过来,拿起桌上的茶水咕咕咕,就喝了一大口,擦擦嘴嘿嘿一笑:
“好着呢。”
顿了顿,脸一红:
“还给我看了一门亲事。”
“女方怎么样?”
“我没见……”
“没见?!”
“你以为我为什么回来?”
长宁一阵抽搐:
“为何不见?”
“那个……”
长宁打趣的说:
“是因为帝京的哪家姑娘吧!”
永安的脸更红了,:
“宁哥儿,你真是……”
“还不好意思?告诉我是谁,过几天我去给你说说亲如何?”
永安一摸头,
“宁哥儿你别打趣我了。”
长宁一笑,
“对了!正好你回来了,最近豫州洪灾严重,我准备让福伯回豫州去寻他的妻儿,这些年,福伯也是想亲人的紧,寻到之后接他的妻儿来帝京,你觉得呢?”
永安一想
“福伯从小看着你我长大就和亲人一样,我觉得可以给王爷说说”
长宁一想:
“父亲那里是没问题的,就是去的时候,我想陪福伯去,你也和我一起去!”
“好!”
赵福跟了李平天几十年,李平天早就想找个机会把赵福的妻儿接来,奈何一直没机会,如今长宁提出去接,一来,足以表明他对赵福的重视,二来,安全也有保障,李平天自然欣然同意。又想起可以让长宁看一看灾情,于是连夜见了林定一,告诉林定一长宁要去豫州的想法,林定一正愁没什么好的人选派去豫州,就遇到长宁想要去豫州,于是立马下旨,封长宁为钦差大臣,督促豫州灾情。
翌日,张楷拿来了三省下发的灾情处理文书,和钦差大臣的文书,长宁接过文书,就和永安,福伯,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