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衢:大清最后的格格/大清最后的格格:步云衢(79)

作者:小雅鹿鸣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我看着你走。”

他无奈地笑着。车缓缓起步,他在车窗一直看着我,我在原地一直望着他。直到车在路口转弯不见……

我算着,他坐火车回去,顶多明日中午前便能到达,便是办事,也无疑就是三五天而已,那一个星期,应该他也会回来了。是的,一个星期,他便能回来了。

后来,我总是在想,如果当时我做了不同的选择,事情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可是,没有如果。

布日固德走后,我便没有再出门,安静地待在家中。因他吩咐过,没有他相陪,我一人在外总是不便,家中只有徐嬷嬷和两个仆人,所以我也就免了那些麻烦。

一个星期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布日固德还是没有消息。我坐在家中有些坐立不安,直到第十六天,福公才带回了布日固德的来信。

接到信的那一刻,我万分的紧张,终于有了他的消息!

急急拆开信来,消息却是让我彻骨之寒……

颤抖着的手,已然握不住那两页薄纸,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格格,怎么了格格?”徐嬷嬷看出我的异样,无奈她却不敢去私自去看信里的内容。

“他……他回蒙古了!”

我半晌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什么?姑爷回蒙古了?这……”徐嬷嬷诧异地惊呼,随即便看向了福公,“姑爷什么时候回蒙古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福公叹了一口气,才缓缓为徐嬷嬷解释,“我回来的第二天,姑爷估计也就动身了。我也不知道他是要回蒙古,是他派人来将信带给我的,说是第二天就走。”

“福公,嬷嬷,你们先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信里的内容让我有些震惊,也有些担心,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他们俩看了我一眼,应了声‘嗻’,便为我带上门出去了。

“玉蓉吾爱:见字如面。因事态紧急,未能应诺返津,请你见谅。回京之后,郭罗玛法便准备在近日携眷前往关外祖地安置,京中局势一言难尽,豪门氏族惹人眼目,只得举家避难。前几日,蒙古族人前来京中,告之族内面临种种纷乱,望我返回蒙古主理族内事宜。”

“我虽在京多年,但族内有事,我却不得不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此事突然,我亦是思虑多时,终才启笔告之于你。”

“明日我便启程返回蒙古,道阻且长,未可知返蒙后事态如何。只得将你留于天津,待局势稍稳,我便回来接你。”

“玉蓉,吾爱,愿你安好,我心慰之。”

短短一封书信,寥寥无期的等待,他未曾告诉我,他要去哪里,也未曾告之我何时能回来。前路茫茫,道阻且长,他多年在京,返回蒙古后又会遇到什么,谁都不知道。

第120章 京中急电(三)

冷,好冷。

不知不觉中,我已见夕阳落暮。天,要黑了。

身边没有他,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畏惧。一人在天津,无亲,无故。我好害怕。

从未曾想过,他有一天会离开我身边。

一人孤寂地迎来丙辰年,宅子里冷冷清清的。虽然张贴了各种过年时的对联窗花,但我却感受不到一丝过年的气氛。袁世凯决定于今年元旦登基称帝,外面的局势也愈发的混乱了,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国内各地中时有发生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物价飞涨等消息。

二月下旬,为缓和国内日益强烈的反袁情绪,袁世凯宣布暂缓登基。局势依旧紧张。

三月十一日这天一早,家里便来了客人。我刚梳洗完,徐嬷嬷便急急叩门,“格格,快出来啊,大阿哥来了。”

“大阿哥?”我急忙拉开房门,往楼下走去。

“大哥哥,你怎么来了?”毓薏的到来,我异常惊喜。

从布日固德走后,我特别思念家人,已经三年多没有看到他了。

“二格格。”毓薏看到我,站了起来,笑得有些勉强。剪了头发的他,看起来和我印象中的不大一样。

“府里还好吗?阿玛奶奶好吗?大姐姐(府里管嫂子叫姐姐)好吗?”我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问着。

毓薏没有说话,他坐下后一直蹙眉。

“还没有用早饭吧?”没等他回话,我便又吩咐去准备他的早饭。

“不,不用了。”他看着我,有些拘束。

我愣了片刻,主动拉着他到餐厅。毓薏不着痕迹地躲开了我拉着的衣袖,还是随着我到了餐厅。

“福公,帮大哥哥拿双筷子吧。”他看到满桌子的西式早点,显得更加局促。

“大哥哥,你怎么会到天津来呢?”我将面包上涂了果酱后递给他。

他接过面包,却没有吃,放在了面前的盘子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