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衢:大清最后的格格/大清最后的格格:步云衢(26)

作者:小雅鹿鸣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劾,非解散国会,即总理大臣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

皇帝直接统帅海陆军,但对内使用时,须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

不得以命令代法律。但除紧急命令外,以执行法律,及法律委任者为限。

国际条约,非经过国会决议,不得缔结。但宣战构和,不在国会会期内,得由国会追认之。

官制官规,定自宪法。

每年出入预算,必经国会决议,不得自由处分。

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

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国务员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

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宣布之。

第八条至第十六条,国会未开以前,资政院适用之。

第38章 日落紫禁(三)

此时的袁世凯,军、政、财三权在握,便进一步弄奸施诈,玩权弄术。他通过奕劻,借口要军费,迫使摄政王逼隆裕太后将手中的内帑数百万两交了出来。从此,他们便成了俎肉,大清也真正算得上是气数已尽了。

皇上退位以后,袁世凯窃夺了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的宝座,他为了不树敌,多交友,对我们清室采取了怀柔政策,并没有为难我们什么。逢年节,他都遣人致贺送礼,以做拉拢。毕竟整个宗室在国民的心目中的地位,一时半刻是改不了的,对外,还是有一些个影响的。

过了年,正月十四是溥仪的生日,袁世凯又派礼官入宫送了致贺。在外人看来,经过袁世凯这样不断地礼优常加,民国元年,一度消沉的王公大臣们,又穿戴起了蟒袍马褂、顶戴花翎,甚至于连顶马开路、从骑拥簇的仗列也恢复了起来。神武门前和紫禁城里,一时又变得熙熙攘攘了。

最疼我的太太,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没撑过几天,便薨逝了。寿衣和棺木这些东西,早在一年钱就开始准备了,到了现在,也并没有那么慌乱。

但毕竟治丧的银子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府里头也是做足了体面。

妈妈要咽气的时候,府里管事处就早已妥帖安排各方面的执掌,同时恰办了杠房、冥衣铺以及和尚、道士和喇嘛念经等等事宜。

这时,府中表面很宁静,实际上人人心里却特别紧张。只待人停止最后一次呼吸,府中就能有条不紊地忙起来。

有两件事要办是刻不容缓的。一是“报丧”,首先要报宗人府,然后才向亲人报丧。二是由妈妈生前随身伺候的太监或仆妇们,为她洗脸、洗手、洗脚,然后为她穿上寿衣,谓之穿“依制殓服”。再拿了黄色“陀罗经被”掩盖在妈妈的全身上,上面用朱砂书写梵文“大悲咒”。

吉祥板(灵床),上摆三条杏黄绸带(名之谓“三道紫金箍”),以备入殓之用。吉祥板上铺垫三层杏黄色寸蟒棉褥,棉枕的颜色与殓褥相同,一般不用莲花枕。妈妈的遗体放置吉祥板上也有规定,循例头向西,脚朝东,不许乱放。头前放一张茶几,上置一盏点燃了的“指明灯”,并燃四炷藏香,称之谓“倒头香”,一一办完这些常规习俗之后,便要在吉祥板前焚化纸钱,俗谓烧“倒头纸”。至此,府里所有的人及仆众都下跪举哀,上下一齐恸哭。

与此同时,在二门外的左边,竖起了一根约三丈的高旛(这是满俗,早年满人在草原游牧时,因人烟稀少,死了人就在帐篷前竖立红旛告丧),旛杆漆以杏黄色,柱顶则为金漆,上挂荷叶宝盖,杏黄寸蟒。旛下垂拂长约一丈的飘带,含引魂之意。高旛一经竖起,前来探丧的亲友,便在吉祥板前悲泣,牵动丧家上下悲思,于是,众皆又恸哭不已。

第39章 日落紫禁(四)

接着就要选择吉时,抬了妈妈的遗体至大殿入殓。抬时,由府里的六名官员,握紧金箍杏黄棒头,我们众尾随其后,再由仆役四人提着遗体下边所垫棉褥的四角,平平稳稳,徐徐而行。

经过神殿前的“祖宗杆子”(此乃吉祥之物,亡者则视为凶物)时,要用红绸将遗体包得严严实实,然后才许经过,这是“吉不见凶”的常规,不得违背。

到了大殿正中,即移了妈妈的遗体入棺。阿玛近前用筷子夹着一团棉花,蘸上清水为死者擦洗两眼周围,谓之“开光”。随之将盛清水的碗狠狠砸在地上。

接着由大阿哥捧一朱漆坛(也有用木雕盒子的)至前,内有妈妈的殉葬殓物,如翡翠般指、怀表、鼻烟壶、白玉别子……以及宝石顶朝珠一串,和妈妈生前平日爱用的各种物品,一一塞进棺内,占据了棺内的所有空间。还要用一根红线穿上一颗大珍珠,系在妈妈的衣襟纽扣上,并把珍珠塞进妈妈口内,这叫“亲视含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