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十年,穆宗册封上灵真人为国师,并张贴皇榜寻求长生不老仙丹,若谁能炼得此丹可赏黄金千万。
至此,九州大陆上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江湖术士民间怪医争相炼制长生不老仙药。此股风潮竟持续了三年之久。
大陆西方有一座山,名为玥山。山高曰六十丈,山路陡峭难行。在玥山山顶,屹立着一座名为芸隐居的医馆。
医馆的主人是一名年过六旬的老者,绰号云中老人。
相传云中老人医术超群,其难杂症罕见隐疾,只需经他手诊治,包能消除百病、药到病除。
因此外界给了他一个雅号,称之为"医圣"。
但这云中老人性情十分古怪,他看病有三不医:即普通伤病不医,达官显贵不医,非汉人不医。而且他长居玥山甚少下山治病,因此很多人只闻其名而不知其貌。
元兴十二年,三月的某日,正是初春的季节。
芸隐居门口出现了两个陌生人。
其中一人手执拂尘,仙风道骨,山羊胡随风而起,显然是个年逾知命的道士。
另一位却个是少年人,看上去只有十五岁的光景;只见他长身玉立衣袂飘飘,俨然一副雍容华贵之态。
“来者何人?”门扉内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智者仁心,仁者无敌;有违此道,灾祸同行。”道士双唇未动,却是气沉丹田,以气发声。
屋中人停顿了片刻,接着“咔哧”一声,门扉突敞。
二人走进大堂,此时早有一人在堂屋内等候。
只见那人满头鹤发,髭须斑白,然而双眼炯炯有神,宛若天人。
“师兄,久别重逢,可还别来无恙?”道士问。
“暂且死不了。”
老者说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道:“你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愚弟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对了,这是愚弟近年来收的爱徒。
阿久,快向你师伯行礼.”
少年上前一步,欲拱手作揖。老者却摆手打断了他的礼仪,反而冷脸对道士说:“少给我卖关子,你有话便直说,不然我可要关门送客了!”
“师兄莫心急。师兄可还记得咱们的十年之约?”
老者低头沉思,嘟囔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我今日来就是向师兄讨个说法,履行当日之约的。”道士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老者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似是在思索。
少年见状,便低声对道士说:“师傅,徒儿想在芸隐居附近走动一番,顺势观赏周遭的风景。”
道士听后,“恩”了一声,少年便出去了。
老者看向阖上的门扉,不禁赞叹道:“你这徒弟甚是机灵。”
“愚弟这些年来无所作为,唯一骄傲的,便是收了这个徒弟。”
少年出了芸隐居来到崖边,背手而立,环望四周。只见山峦相叠,山高数丈,白云渺渺,低头俯视竟望不见底。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美妙的歌声,歌词听得不甚清楚,曲调也是他从未听过的。
少年寻声走去,只见芸隐居的后方有一颗松树,高曰八丈,枝干粗长枝叶繁茂。
其上坐着一个女孩,身着绛色襦裙,右手上系着一根细长红绳,尚处在舞勺之年(13-15岁),模样却甚是娇俏艳丽。而那动听的歌声正是出自于此少女之口。
少年听得正入神,女孩见陌生人来,却突然不唱了,一脸怀疑地望着他。
少年抿唇一笑,夸赞道:“你唱的很好听,倘若在下没听错,姑娘所吟唱的应该是前朝旧曲临江仙。”
“你是何人?怎会出现在此地?”女孩皱眉质问他道.
“在下沐久,京都人士,随师父上山求见云中老人.”
女孩听后,右手握住腕上的红绳,左手向身后一撑,双腿向前伸踏,她的身躯竟顺着红绳从松树上飞下,笔直地落在少年跟前。
女孩的身躯十分娇小,头顶才刚到他的肩膀,然而她却气势十足。
“拜见我师傅?你是前来求医的?”女孩问。
沐久听了她的问话,微笑着答:“可以这样说。”
抬头望一眼松树,又言: “你的轻功不错。”
“是我师傅教的!他老人家不仅将医术相授,也将武学尽传于我,只是我学艺不精,到现在还要借助外物。”女孩扯了扯红绳,但红绳纹丝不动。
“你小小年纪,能有这般功底,已经是很不错了。
只是,你要如何将红绳取下呢?”
原来女孩上树是借助了红绳的力量,红绳顶端系有铁钩,只要将其抛向树顶,卡在树梢上,女孩便可以助跑然后飞跃上树顶。只是这个法子有个弊端,那便是铁钩很容易陷在树梢中而拉扯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