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就是如此,要真是和位份高的娘娘坐在一个饭桌上,可是坐不安心的。
冯昭仪确实爱花,一路上四处都种着各样的花,有些在这秋季开了,有些沉睡着要来年的春天才醒。
宁俞想,这是她的新生活,也即将要开始斗智斗勇的日子。
刘才人和周雪竹走在最前头,接着便是宁俞,宁俞右后方是云姑姑,最后跟着一群刘才人的宫女太监。
“七公主,也该让奴婢回去交差了。”
云姑姑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宁俞也没藏着掖着,指了指东边:“在那里头。”
后宫最大的宫殿,便是皇后所住朝远宫,位处东边。
“七公主还是好好想想,可有记错?”
“就挂在梳妆台铜镜的后头,藏得有些隐蔽,云姑姑不信一探便知。”
她说完这句话,云姑姑就止步不前,再没跟上来。
宁俞没理会,她应该是给宁茯报信去了。不过宁茯会以什么方式去找这幅画,她倒是颇有兴趣。
到了玉春宫的潇月堂,刘才人也没停留多久,她和周雪竹保持着不太熟络的关系,明哲保身。
冯昭仪的眼线应该是遍布玉春宫的,她刚走没多久,便有一个大宫女带着小宫女和小太监鱼贯而入,让周雪竹挑选。
宁俞没在意,让周雪竹随意挑几个看起来手脚麻利的就行,反正这批人里头,肯定大部分都是目的不纯的,没必要在这上面花费心思,白白浪费时间。
“日久见人心”,不是说说而已。
周雪竹五品才人,应配有四个小太监,四个小宫女,两个大宫女。
她仔细问过了年纪,又看了看衣着干净与否,在三十人里头,选了十个看起来老实的。
周雪竹一一给几人赐了姓名,问了问家中人口,将来要不要出宫,宁俞用手掌撑着头,歪着脑袋看她们,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
宁俞注意到,有个小宫女脚步轻盈得很,不知是学过舞还是武呢?
她截断了周雪竹的话,道:“那个扎着双髻的叫什么名字?”
小宫女霎时间红了脸,朝宁俞行礼:“回七公主的话,方才娘娘赐名华心。”
“华心从前在哪个宫殿伺候的?”
“奴婢头一次伺候娘娘,进了宫后二月入的宫,之后便一直学礼仪。”华心生得不算好看,可说起话来,那副嗓子抓人得很,宁俞甚至觉得要是在现代,她这声音练练都能去做声优。
“今年几岁?”
“奴婢今年十五。”
宁俞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就没再插话。
后来将一众人打发后,周雪竹疑惑道:“怎么,难不成华心有问题?”
“要不将她放在眼前,进屋来伺候。”
周雪竹的想法就是,越危险的人就越要放在身边,她才会心安。
而宁俞和她意见相左:“不,放在身边她怎么有机会?就是要抓住她的狐狸尾巴才行。”
周雪竹并不固执,思虑了一会儿便点头:“好,就按小俞说的做。”
第12章
自从周雪竹和宁俞住进玉春宫后,闻声而来的嫔妃络绎不绝。
有示好的,自然也有来示下马威的。
前者是要讨好大长公主,那么后者就是要奉承皇后娘娘。
其中淑妃娘娘最让宁俞印象深刻,因为她相貌算不得有多好看,与这后宫众人相比,逊色不少。
“贤良淑德”她占了一个“淑”字,就是皇后娘娘也不曾为难过她。
看不出她的立场,没提起宁茯一句话,也和颜悦色对待二人。
她看宁俞的眼神,十分和蔼,慈祥得不像话。
宁俞依稀记得书中写过,淑妃娘娘一生无儿无女,宋文桢叛乱时,皇上逃离皇宫,并未带上她。
最终她心灰意冷,自刎于怡泉宫。
淑妃出身算不得多好,她的父亲是先皇的贴身侍卫,护驾有功,皇上掌权后还被追加功勋。
大长公主除了钦定皇后人选,这淑妃也是她亲自点的。
皇上碍于长姐之面,虽说鲜少往怡泉宫而去,该有的礼遇分毫不差。
宁俞望着淑妃百感交集,他们一家子都为了这皇室而死,太不值当。
淑妃像是看清了宁俞眼中情绪,顿了顿疑惑问道:“莫不是本宫脸上有什么东西?七公主神色不太好。”
话里并没有责怪之意。
周雪竹敛了神色:“小俞看谁都觉得新鲜,还请娘娘恕罪。”
“无妨。要是我没记错,七公主也才十三?”
“是,前阵子刚过十三。”
淑妃满意点点头:“我一人在宫中也是无趣,你要是得空,便带着七公主往我怡泉宫走走。”
周雪竹愣了愣,淑妃此人不喜来往,对这后宫众人都淡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