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立时反应过来是靖王被罚去守陵的那次,却不好多说,只点出要点,“虽不知王爷所言之事,但奴是与靖王殿下有些交情,不过来者是客,都一样,与两位并无区别。仙君亦是游戏人间的潇洒之人,何须分辨那些真真假假情情爱爱,不若只谈舞论曲。”
“呵呵,可不是这么回事,这话我可记下了。”纪王看沐风烟波流转,不知转过了几个念头,是个玲珑剔透的妙人。
言豫津见沐风落落大方,不甘寂寞,也要凑个热闹,“仙子非寻常之人,不知我来了有没有舞看呢。”
沐风微微一笑,透出狡黠,“这位仙君最爱的难道不是冉秋的琵琶,如何能喜新厌旧,惹人伤心?”
这时外面的丁乙来禀报,有事寻沐风,于是便退下了,只是关于她的话题还在继续。
“小预津,你确定就是她。”纪王招招手,让言豫津近前说话。
言豫津凑到纪王跟前,一脸得意,“当然,我亲眼看见的。”
“外面的人不知道,咱们这些所谓皇亲国戚还不清楚,那件事怎么看都蹊跷。唉,可惜了,竟是这样的女子。”纪王知道靖王为人,起初还以为他是被设计的,看并来不是沐风。即使有了孩子,也没痴情一片,也没谄媚攀附,但参合进权利漩涡的女子能有几个好结果。
言豫津也困惑,想着放在民间,也和靖王是亲戚,免不了要问一句,“不用回避一二吗,毕竟、靖王……多尴尬……”
“坦坦荡荡,扭捏什么。”纪王与靖王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何况生于皇室,不可说的默契还是有的,何况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言豫津不由得疑惑,“可靖王就让人留在这里,放任不管吗?”总觉得不大有男子气概。
“景琰就是景琰,最是执拗不过。”纪王看来言豫津还是个懵懂少年,不懂,从不以权乱法才是靖王。
“唉,真是难懂。”不过叹了一声,见舞台上换了人,言豫津转移了注意,“是冉秋的《彩云追月》,这可得细细欣赏。”
纪王也顺势不再提那些恼人的纷纷扰扰,认真听曲,“这琵琶,配上笛、箫,弦管合鸣,倒是悠然自得,从容不迫。”
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一夜迷梦,天明方歇。
作者有话要说:①参考2008年春晚《飞天》
忙完回来更新,有点卡文,各位久等了。
☆、第三十八章
岁月如水
宴会反响异常的好,金陵城中都在传说升平馆那日瑶池仙会的景象。昨日还流连在妙音坊、杨柳心的王孙公子今日转头就扎进了升平馆。既是想窥探当日盛况,也是想下次有这样的机会能受邀请。沐风的那一句“软红十丈,升平馆一日看尽”,也自然而然地流传了出去。
无论宫中还是馆长,都甚是满意,如此当然要奖赏沐风这个功臣。馆长从红姨、青姨那里拨了些人手,由沐风掌管,其中就要拔尖的冉秋、锦年和兰芝,人嘛贵精。虽然只有青姨的一成、红姨的两成,着实不算多,但加上手中已有的差事,也算的上是和她们二人平起平坐了。
之后纪王爷果然时不时来观赏沐风的舞,加上常来听琵琶的言公子也总要打交道,这二人称得上是忘年交,都和沐风渐渐熟识起来。虽说风流,但绝非纨绔,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欣赏与尊重,并不以身份傲人,让人心中温暖,果然谦谦君子,不是徒有其表之人可比的。沐风也放下风尘套路,以友人相待,天南海北、地理杂谈,不涉私密、无关风月,很有几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①
日复一日,升平馆的时光并没有什么波澜,一日,言豫津带着萧景睿来寻冉秋,遇到沐风,趁着冉秋还在梳妆,难免闲谈几句。
沐风微笑,打趣道:“言公子今日又来了,可是日久生出了情谊。”
言豫津摇一摇随身的扇子,“玉指萧萧染秋色,沐风莫乱说,我欣赏的是才情,对你亦如是。”
“情到多时情转薄,公子将来莫要招惹人心又负了人心。”这样的多情公子冉秋还真有几分心动,只是言公子在螺市街可是有不少欣赏的人。
萧景睿也觉得预津到处拈花惹草有几分过分,附和道:“沐风姑娘这可是字字珠玑,预津。”
“我可还是孑然一身的闲人,就不用替我担心了吧。沐风才是惹人放在心上。”言豫津并不想改了,将话头引到沐风身上。
沐风也不否认,“风尘中人,不过是靠这些许怜惜安身。”
沐风从不假作清高,并不讳言自己的处境,言豫津也很欣赏她这点,时不时透露些消息,“罢了,告诉你个消息,你一定想知道,靖王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