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桐着实被石靖今日的话惊到了,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不是没有想过,裴川年纪小,两人说起亲事来,也没有什么害羞不害羞的。她一直认为是裴川那小子没开窍,自己活了两辈子了,对感情之事早已看淡。
如今被石靖这么一说,她心里泛起了嘀咕,想到苏宝田对她的亲事愁眉不展的模样,若是石靖此时提亲,她那个便宜爹,肯定是拍手赞成。
入夜,苏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还有一个月就是她的生辰,过了生辰,便是实岁十五了,周芸娘那个样子,也没人给她办什么及笄礼。但这岁数却是做不得假,苏映雪、苏映梅两个相看的人家都已经定下来了。
苏映雪的夫婿是奉贤府黎家的长子,名黎耀详,一十六岁,已经考过了童生,黎家和苏家一样,都是商贾之家,两家人的肩膀平齐高,谁也别笑谁。
苏映梅的夫婿是香枝帮着相看的,是赵俊生手下一个侍卫长,名叫楚怀,一十七岁,虽说是个穷家子,但人品相貌皆是上等,身材高大,相貌端正,武功也不错,难得是对苏映梅一见钟情。
周芸娘不顶事,苏桐便做了主,将两个妹妹的亲事都定了下来。
第120章 奉旨进京瞧病(修改)……
七月酷暑, 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天气热的像个蒸笼,让人喘不过气, 树叶打着卷的挂在枝条上, 院子里的花草都被晒得蔫吧了。
苏桐今年在奉府城的几个周边县城开了几家书肆,售卖历年各类考题培训书籍以及各种考卷试题。
苏宝田对开书肆的生意是非常欢喜的,在苏桐的建议下,他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及资料都整理的一遍,连带着石靖给他批阅的试题考卷也整理的出来。
苏桐将另外又招了几个落地的秀才和勤工俭学的书生,专门编制试卷考题和读书资料, 由于有当今状元郎石靖的名头在,书肆刚开业那些编制的试卷考题就被抢了一空,生意是越做越大。在奉贤府城的名头也越来越响,提起程家的一品堂烤鸭店和汇元书肆, 整个府城没有不知道的。
苏宝田的交友圈子越来越广,那些个慕名而来的各县秀才同窗,打着拜会的名义结识他, 一是因为书肆的考题和临时工的招募,能赚些银钱,二是打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名头, 提前拿到书肆的考题试卷和练习题册。
苏家书肆的练习题册与别家不通,各类的试题都能出的到,这些试题一半是石靖出的, 一半是那些落地的秀才举人们出的, 还有一些是苏桐自己根据时下朝中邸报的自己猜测出来的。八股文的题意五花八门,让人看了不但耳目一新,还能从中学到一些新的见解。
小六、小七、小八已经三岁了,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沈四娘带着他们,俗话说三岁看老,小六的性子很是文静,每天都绷着着个小脸,见谁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小小年纪显得非常老成,做事一板一眼的。说让喝一口粥,他绝对不会喝两口,说站着,绝对不会坐下,非常的自律。
苏宝田提前给他们开了蒙,小六和小八倒是坐的住,两个小子跟着他读起书来,一字不差,比苏宏文、苏宏武两兄弟强了百倍。
别说苏宝田稀罕的不得了,逢人便夸他这两个幼子聪明睿达,颖悟绝伦,就是苏桐也是稀罕的不得了,苏家总算是歹竹出好笋,有了盼头。
苏家五兄弟,两个笨的,两个聪明的,苏小七便成了折中的一个,那小子也不知道每天那多的精力。小小年纪舞刀弄棒,整天吆喝着上高爬低的不闲着,学文也可以,习武也不差,哪样都能学得会,比划的上来。
这日午后,沈四娘坐在院子里做针线,小六和小八下了学,一同躺在玉垫子上午睡,两个小的睡的嘴角都吹起了泡泡。苏小七在院子里拿着他的小木剑嘿嘿哈嘿的比划个不停。
看到苏桐进来,嘴里吆喝一声:“站住,看剑。”说完,小身子便像离线的箭一般向着苏桐冲了过去。
苏桐张开胳膊笑呵呵的想要接住他,他反而不肯,小身子一扭,换了个方向,冲着院子里的水桶、花盆、竹凳子、门槛等东西,拿着小木剑砍了上去,然后嘿嘿哈嘿咋咋呼呼个不停,惹的沈四娘和苏桐笑的直不起腰来。
笑罢,沈四娘将手里的线打了个结,侧过身子来看着苏桐笑着说:“听说石状元回来了,榜下捉婿没被人捉去,还没订上亲,二小姐、三小姐的亲事有了眉目,大小姐也快了吧!”
苏桐微微一笑,详装难为情地看了沈四娘一眼说:“四娘说什么呢?”
沈四娘将针线在嘴里过了一下,轻声一笑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有什么难为情的,若是夫人身子好好的……”话说了半截,似乎觉的说了过了,忙看了苏桐一眼说:“奴婢多嘴了,小姐勿怪。”
苏桐性子直爽,平时也不拘小节,听了沈四娘的话也没有怪罪,只无奈的叹了口气说:“老夫人那里平日照应着就是,别的什么事情,就不要跟她说了。”
柴旺做为管家将苏家的铺面、庄子、生意里外都打点的特别好,沈四娘也把苏家的内宅收拾的洁净利索,那些新买来的婢女和小厮都教导的规规矩矩的没什么错处。所以,比起不着调的周芸娘,内宅之中沈四娘倒是帮了她不少的忙。
小六、小七、小八是周芸娘一胎所生,都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按理说这当娘的对孩子们理应一视同仁的对待。但周芸娘这个脑子坏掉的糊涂娘偏不,许是她觉的小六、小七幼时不是她亲手看大的,对那两个小的淡漠的狠,对小八则不同,心肝肉的搂在怀里又是亲又是抱的。
苏宝田教导三兄弟熟读圣贤书,孝顺爹娘,所以,小六、小七、小八虽然年纪小,每隔十天便会一同去给她请安。周芸娘却每次都只抱小八一个,心肝肉的又是亲又是搂的,小六、小七两个则只能远远的站在旁边看着。
两兄弟性子也是独立的狠,许是自小就没让周芸娘看护过,小六小小年纪,到养成了个冷性子,亲娘抱着幼弟亲来搂去的,他则挺着个小身子,冷冷的看着。不哭不闹不叫,只抱着两只小手,冲着他娘奶声奶气的说:“小六问娘亲安好。”说完就冷眼旁观的看着那娘儿俩眼泪吧擦的亲来搂去。
小七则跟着他学,小六说什么,他便说什么,只不过,跟小六冷清的性子不同,他则每次都去跟苏宝田告状,每次见过周芸娘,他都会跑到苏宝田面前问:“爹,问什么娘只抱弟弟一个,不抱小七,小七是你捡来的吗?”
这话听得人心里酸溜溜,不知是因为年纪小,还是因为小孩子就想要个说法,小七这小子只要每次见过周芸娘,便会跑到苏宝田跟前问一次,问的苏宝田也无法回答他,只好给他宣讲孝经。这小子倒也听得仔细,也问的仔细,每次都是如此,以至于到后来,苏宝田的一本孝经都给他讲完了,这小子还在问。
。。。。。。。。。。。。。。。。。。。
七夕过后,京城里突然来了人,拿着当朝太后娘娘的懿旨,宣召程言忠即刻进京。
苏桐和程言忠听罢,面面相觑,程言忠神医的名声虽说在民间传的很响,但他神龙见首不见尾,四处行医走动,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懿旨真是来得莫名其妙,太后娘娘在皇宫内院如何会知道一个江湖散医的名号,更何况皇宫内的御医哪个不是医术高超的,什么疑难杂症非得让一个民间散医去医治。
苏家的待客厅里,那个十七八岁的小太监,神情倨傲的抬着头说:“奉太后娘娘懿旨,令程言忠即刻启程赶往京城,给靖安侯府的公子治疗急症。”说完,斜眼看着程言忠尖着嗓子阴阳怪气地说:“程言忠,救人如救火,快随杂家我即刻启程吧。”
程言忠不知道京城里发生的事情,苏桐却是知道穆王被卸了军权禁了足,而以往,程言忠可以说是穆王帐下御用的军医,太后娘娘这次的懿旨不知是否跟穆王有关。她忐忑不安的看了程言忠一眼,扭头对小太监说:“公公可否稍等片刻,容我给舅爷收拾一下行李,”
小太监脸色一沉,不耐烦地冲着她翻了个白眼说:“你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村姑,太后娘娘懿旨即刻让程言忠跟我启程,你要拖延时间,误了靖安候公子的病情,你赔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