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形象过关。”迟心心立刻替窦忆慈抱起了不平。“明明是非常优秀!别伤心,他年纪大了审美不行。”
“他好像才三十,不算太大吧。”窦忆慈差点就被带偏重点,回过神接着犯愁:“就剩几个小时了,中午你自己去吃饭吧,我得准备一下。”
迟心心试探着提议:“要不就说你喉咙发炎了,不方便说话?”
窦忆慈摇了摇头:“算了,他说话速度太快,我都插不上嘴,已经答应了,现在又反悔好像不太好。”
“我尽量吧。”
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是市教委和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区图书馆为此特意规划出了一块专门的借阅区,读者在一个月之内都可以来这里阅读名单上的十本书,为自己喜欢的投上一票。
今天是评选启动的日子,为方便市民前来参与,活跃现场气氛,发布会定在了晚上七点,电视台的媒体五点多就到了,开始跟负责搭建的人一起安排摄影的位置,大厅里人进人出,一片忙碌,只有窦忆慈安安静静地坐在阶梯上,默默把夹在书里的一页纸上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读。
名单里的《沙与沫》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冰心译本,也是十本书当中唯一一本推荐给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而窦忆慈手里捧着的却是十一年前的旧版,尽管一直被他尽可能小心地保存着,然而封面还是无法避免地褪了点色,从深蓝变成了泛着白的浅蓝,边缘也有了些轻微的磨损。
“小窦,怎么在这儿坐着呢?”副馆长领人路过时突然停下了脚步,窦忆慈慌忙把书一合站了起来,还没看清眼前的几个人,就听领导在介绍了:“这是今天要推荐书的馆员,我们的颜值担当,待会儿可得拍好看点儿,能不能吸引全民阅读就看你们的了。”
虽说是开玩笑的,并且大部分人被领导这么打一下趣心里应该窃喜才是,段位高的还能顺竿爬上去再反拍一下马屁,但窦忆慈明显不是这个路子,本来就因为不知道怎么拒绝而焦虑得不行,这下更难堪了,低着头一句话也接不上来。
这时,有人忽然开口,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什么书啊?我看看?”
像是听见了什么了不得的声音,窦忆慈猛地抬头,又赶紧手忙脚乱地从兜里掏出眼镜戴好,总算是看清了站在最后正对着他笑的一张再熟悉不过的脸。
司喆穿了西装还打了领带,窦忆慈看得两眼发直,直到对方也略微尴尬地咳了一声,又问一遍“能看看你要推荐的书吗”,他才想也没想就赶快递了过去。
“这本是经典啊,我也看过,倒背如流。”司喆拿到书随便翻了几页,转头对文艺部领导和胡主任说:“要不让我来吧。”
两家单位一向关系融洽,报社的人还没发话,副馆长先答应了:“可以啊!来得及准备吗?”
“不需要,我直接上就行。”司喆说着又看向迟钝的窦忆慈。“不好意思啊,我这人一有表现的机会就不想错过,你跟我说说你打算推荐的点,我按照你的思路发挥,行吗?”
窦忆慈还满脑子都是“这人穿西装也太帅了,这条领带也太配他了”,反应慢了不止一拍:“啊?”
胡主任也没料到这一出,还以为年轻人不太愿意,便站出来打了个圆场:“这是我们部门的记者司喆,口才好,各方面能力都很强,人也帅,哈哈哈,正好他一会儿也要代表媒体上台发言,所以......”
窦忆慈听着听着脸上莫名泛起一片红晕,等胡主任解释完,他结结巴巴半天最终只挤出一句:“哦,你好......”
“......”司喆本来没打算装不认识的,这下也只能配合地握住窦忆慈伸出来的手。
“你好啊,小窦。”
交给司喆似乎更靠谱些,副馆长放心地带着报社一行人去休息区喝茶聊天,剩下窦忆慈继续坐在台阶上跟司喆沟通待会儿要介绍的内容。
“从两本书在翻译和装帧上的不同去推荐对吧,这本有插图,更生动一些......”司喆认真看完了窦忆慈准备的草稿和资料,抬头发现呆小孩儿表情傻傻地不知在想什么,好像完全在另一个频道。
于是他忍不住轻轻刮了一下窦忆慈的鼻梁:“看什么呢?专心点儿。”
窦忆慈把滑下来的眼镜推回去,视线还是离不开司喆的脸:“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好嘛,感情刚才大家说了什么这小子一句也没听进去,司喆无奈地笑了:“中午,回家换身衣服就赶过来了,我们也是宣传单位之一啊,给了好几个版呢,当然要参与了。”
窦忆慈后知后觉地“哦”了一声,刚想再说什么,门外有人喊他:“窦忆慈!组长找你!”
“去忙吧。”司喆也跟着站了起来,趁周围没人注意,偷偷揽了一下窦忆慈的腰,靠近他耳边:“结束之后有个饭局,不太好推,一起去吧。”
眼看活动要开始了,窦忆慈不敢耽误时间,匆忙撂下句“谢谢”就赶紧跑了出去,进了电梯才想起来自己那本书忘了拿,还在司喆手里。
要发现刚才就该发现了,这么多年过去,他应该不记得了吧......
第59章
事实上,司喆一开始并没有发现这本零九年出版的《沙与沫》其实是他的书,因为这是当年一个暗恋他的女同学堵在广播室门口硬塞给他的,他根本不感兴趣,顺手往一大堆稿件里一夹,从头到尾一页都没看过,连眼熟都谈不上。
他只是好奇窦忆慈怎么会拿本旧书来跟新书对比,哪有这样做推荐的,脑回路也太奇怪了点儿吧。
可是当他重新翻开封面,看见扉页上一个用粉色荧光笔画的爱心,以及爱心里“司喆收”三个字时,那一点点记忆就像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终于在这一刻找到机会迫不及待地自己蹦了出来,让他立刻联想到呆小孩儿就是在交接给他的那些稿件里找到了这本书,不仅读了,还当成宝贝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沙与沫,QQ昵称用的也是这个名字,看来是真的很喜欢了。
还是说想用这个名字引起他的注意?
司喆的心仿佛被什么尖锐的东西戳了一下,不痛不痒,只是往外漏着酸涩的液体,渐渐地把他的胸腔都积满了。
他想,所以这个小笨蛋并没有跟他一样,是在接机那天才一见钟情,而是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在偷偷地喜欢自己。
所以那句“等我长大了就嫁给你”并不单单是因为吃小容的醋而说的不服气的话。
所以那么多个在线的夜晚,他傻乎乎等着的都是自己,等一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的问候,一个根本没把握能等到的开始。
好气啊,好气,不喜欢吃可以忍着不说,不喜欢做可以勉强接受,可为什么明明是喜欢的人却也要这样,司喆越想越觉得后怕,已经错过了一次,就不怕再错过吗?
不,他不怕,错过就错过,就算了吧,他一定是这么想的!
气死了!真想揍他一顿!
七点整,多功能厅里长枪短炮一切就位,读者陆续进场,一排一排地在阶梯上找到空位坐了下来。
现场人数超出了预计,人们热情很高,看来政府不遗余力倡导全民阅读的效果是相当的不错。
窦忆慈作为工作人员站在背景屏幕一侧,从嘉宾入席之后就一直盯着坐在胡主任身旁的司喆看,只能看到半张脸也很满足,心里偷偷地止不住地骄傲,又很多余地替他紧张。
活动流程他都清楚,却一点儿也不关心进度如何,读者反应如何,直到主持人介绍媒体代表上来发言,他的目光又紧紧追随着司喆的身影一路走到了台上。
记忆里优秀的,带着完美滤镜的少年,此刻被频繁闪烁的相机灯光打得更耀眼了。
司喆先脱稿讲了一段,嗓音一如既往地磁性醇厚,吐字标准清晰,人群里有不少女孩子在窃窃私语,不用猜也知道是在夸他声音好听人长得帅,被他的气质和魅力迷住了。
发言过后,紧接着司喆又举起了那本新出版的《沙与沫》为大家展示。
“今天我很荣幸能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读者,来向大家,尤其是在场的中小学生以及各位父母推荐一本经典好书。”
“......正如导语中所形容的,对诗人来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对哲人来说,它是充满了哲理的诗,而艺术家们则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灵魂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