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小娇娘(92)

作者:枕寒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如今,还是早些把小牛治好,这才是好事。

“二嫂,小牛这病上什么时候有的?”

苏沁说着,想着先前听说这小牛是因为出生的时候难产,这才落下了这病症。

这样的病,也不知道能不能治疗。

许翠玉听苏沁这样一说,又想起多年前的事。

那个时候赵家还没有分家,这她有孕也是一件喜事。

那个时候好吃好喝的好先供着她,可这样好生养着,导致这肚子太大。

这生小牛的时候,一直生不下来,这小牛在那个时候落下了病。

这大夫说了,这孩子是闷住了,缺了气儿。

这样的病,是可以治好了,只不过,需要的时日长些罢了。

“自出生就有了,这些年,为了给这孩子看病,花了不少银钱。这人人都说小牛是个傻子,可只有我知道,这是病,可以治好的,只不过,需要的时日多些罢了。”

许翠玉说着,又叹息一声。

苏沁走过去,轻轻拍拍她的手。

“放心,小牛会好的。”

两个人又做着饭菜,这许翠玉切菜,也是利落。

“听说你的厨艺好,今个露一手?”

上次苏沁让小桃送来的鸡汤味道真是好。

以前她竟然没看出,这苏沁还是一个会做好饭菜的人。

想想,许是苏沁在分家之后学的手艺。

“好。”

苏沁不推迟,这想着,就做了个青椒肉丝。

这会儿,切着辣椒,不免被辣红了眼。

“二嫂,你的这青辣椒也忒辣来。”

苏沁一下子被辣红了眼,这会儿看着那青辣椒,想着这样的辣子,做成酱菜吃最好了。

“这辣子,是菜园子的。虽说辣了点,可吃着也有味道。”

许翠玉说着,接过菜刀开始切辣子。

苏沁看许翠玉切,仿佛不怕这辣子似的,不免好奇。

“二嫂怎么不嫌辣?”

她刚刚才切了一会儿,这眼睛都辣红了。

“这辣子看着辣,切多了就不觉得辣了。”

这辣子她经常用着当配菜,这也习惯了这个辣味。

苏沁听着,难怪这许翠玉不怕,原来是这个缘故。

“这样好的辣子用来做成酱是极好了,不知二嫂园子里有多少这样的辣子?”

“多的很,你要是想吃,尽管来摘。”

这东西,她种了许多,加上这辣子也长的结实,结了不少。

辣子切好后,苏沁就开始切肉。

这青椒炒肉需要的是瘦肉,这多些肥肉就不好了。

这会儿,苏沁切着肉,把这肉切成长长细细的条状。

见锅热了,她往锅里倒了点油,又加了一小块猪油。

这猪油,吃着香,用来炒菜吃最好了。

“娘,这做了什么好吃的?我在院子里都闻到香味了!”

荷香跑过来,问着。

许翠玉笑笑,看着还未出锅的菜,打趣道:“就你鼻子灵,这会儿菜还没出锅呢!”

说着,又看着苏沁开始盛菜。

真香,看来她要好好跟着苏沁学做菜了。

不然啊,这孩子们都要念叨着这好吃的饭菜了。

不一会儿,饭菜都好了。这叫了孩子们洗了手,就开始吃饭了。

第131章 久旱必遭蝗

要说赵文深在矿山已经有不少时日了。

这也查出了矿山有金矿,这也确定了王义在隐瞒陛下这矿山有金矿之事。

“哎,你过来!”

那矿工头指着赵文深,示意他朝自己身边来。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这赵文深和矿工头也算是熟识。

“赵小兄弟,这些日子可习惯?”

工头看着一旁的赵文深,示意他坐下来。

这会儿,赵文深坐下,看着一桌子的好菜,微微愣了愣。

“工头,这?”

今个怎么了,难得看见这赵工头这般的客气。

矿工头笑笑,拉着赵文深坐下。

“今个我们姓赵的好好吃上一顿。”

说着,赵矿工头夹了一些菜给赵文深。

见赵文深拘谨着,又道:“今个你不必客气,就当吃个寻常饭。”

这赵文深哪能不拘谨,这矿工头可是出了名的吝啬鬼。

这在这儿的这些日子,这矿工的工钱都没发。

往日还有人闹着催要工钱,可谁能从矿工头那儿要出个子?

这些日子,先后有人罢工,可那些罢工者有的一夜间消失了。

这些日子出了太多的事儿,反正这的矿工们都对这矿工头是敬而远之。

这会儿,这矿工头说着这些客套话,难免让人心里不安。

“工头不必客气,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

赵文深不想多在这儿跟他客套,直接把话挑明。

“赵小兄弟都这么说了,那我也有话直说。”

矿工头放下筷子,说着:“那矿山里有多少金子?”

那里面,他还没进去过。

这些日子,进去了不少的人。可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这进去了,万一被上头的人知道,那他这条命,可就没了。

矿山里有金子,可还没往外运,这外头的人也不知道这里面是有多少金子。

他倒不怕这矿工们私藏。那些人,出了矿山可是会被细细的检查,这连个苍蝇都带不出来。

“工头,这里面的金子,多的数不过来。”

赵文深回答着,这进了矿山深处,才晓得这矿山里面的金子有多少。

怪不得这人人都想得到这矿山,这王义有了这矿山在手,这以后招兵买马不是轻而易举?

这万万不成!

矿工头听了,微微一颤。那么多金子,那么多!

“赵小兄弟,你看我也姓赵,说不定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今个我向你打听的事儿,还望不要说于旁人。”

矿工头夹了菜给赵文深,笑的一脸客气。

这会儿,完全没有了平日里张扬跋扈的性子。

“你说的,我都知道。你放心,我不会说于旁人。”

赵文深笑笑,看来,这矿工头日后还是值得一用。

这要说天越来越热,可这也没下半滴雨。

今年啊,是大灾之年。

这不仅干,还有蝗虫。这地里的庄稼,都快被吃了个干净。

“娘,这田地里的庄稼都快没了,你弄这些有要吗?”

小桃看着自己娘亲,有不知道娘亲这是做什么。

“娘也不知道这法子有用没,不过有没有用,还要试了试才知道。”

苏沁说着,又想着以前人们除去这蝗虫的法子。

这人工扑打法算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

可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

可大西村出了这事,家家户户都只顾着自家的田地,这生怕别人家的蝗虫过来。

现在,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田地周围围上了篱笆,暂时的抵挡这虫灾。

这还有一法,称为壕堑掩埋法。

《论衡》等典籍介绍,这种方法,要先在蝗虫要经过的地区,挖出大量深宽二尺的大坑,然后在蝗虫到来后,以扑打等方法把蝗虫引入坑里,再集中力量进行填埋。

这种办法的“歼敌”效果极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难度却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浅,蝗虫也能钻出来。

《晋书》里记载,河东地区当时发生蝗灾,人们采用“壕堑掩埋法”埋杀蝗虫,熟料埋进土里的蝗虫,转眼就飞出来,反而把庄稼啃了个光。

这种不太适用,久而久之也没有多少人用这法子。

这还有一法,便是篝火诱杀法

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烧火,用这火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

大批百姓趁机捕杀,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果断启用“篝火灭杀法”,短时间里成功将大灾扑灭!

这种方法好是好,可眼下,这庄稼也都熟了,这万一失了火,可就把田地里的收成给烧没了。

看来,也只有用那个法子了。

“走,我们去地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