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只有那时候的老广安侯没有笑他,等下朝了,还热情地请他去侯府坐坐,坐了坐还跟他说,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他哪里遇到过这样温和慈爱的长辈,晕头转向,见老广安侯生得俊,且为人温和明理,就觉得王家的女儿必然是一个好姑娘。
他一口答应,也一直都很感激老广安侯那时候对他的几分亲切。
哪怕后来娶了一个冷若冰霜的侯门贵女,知道自己娶了个火坑,连着整个王家要一块儿养,可是看在老广安侯将他看做亲儿子一般嘘寒问暖,慈爱有加,姜国公就觉得都还能忍耐。
他知道王家在妻子嫁过来之前就已经江河日下,因为老广安侯就不是什么能干的性子,于他那代侯府就已经入不敷出,在京都中没什么地位,空有爵位而已,招他做女婿就是为了王家日后,不过他一直觉得无所谓。
若不是小王氏当年插足姜国公世子夫妻之间这件事,哪怕王家再提不上台面,姜国公也会养着这一家子。
而如今,他与王家恩断义绝,想必老广安侯泉下有知,会很难过。
姜国公唏嘘了两声。
他那岳父是真的不错,哪怕嫁了女儿给他目的的确没有很纯粹,不过老广安侯也没有瞒着女婿。
他曾经也直言,把女儿嫁给他,就是为了让女婿照顾广安侯府的。
“父亲不必愧疚。这些年,父亲与王家反目,都是王家作恶的缘故,与父亲何干?难道要为了王家,委屈父亲的子嗣么?无论是我,还是阿松,还是阿宝,我们才是父亲的血脉,哪里有让父亲为了外人,反来委屈我们,让我们吃亏的道理。”
“那是自然。”姜国公便哼了一声。
他自然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子孙。
因此,他才会为了姜松,为了阿宝跟广安侯府翻了脸。
不过是嘴上唏嘘一下罢了,这不是显得他还记得他家老岳父么。
这叫什么?
对岳父情深义重呗。
姜三爷抽了抽俊俏的脸,看着摇着脑袋很有道理的老爹,撑着额头半晌,深深地希望这气人的老爹赶紧带着气人的胖团从自己的书房消失……要不然,《金瓶梅》不得暴露了……他半晌才慢慢地说道,“不过今日看,王彦好歹还有些外祖父当年的气象。”
虽然都很废物,无能,没用,可是好在还要脸……姜三爷对王家的要求也只有“要脸”这么简单了,他便对姜国公若有所思地说道,“等春闱过后,我去瞧瞧王彦,看看他有什么长处。若是他还有心气儿,就扶着他走一程,这也算是父亲与我对外祖父的孝心了。”
王彦是老广安侯的血脉,只要他还过得去,也算对得起老广安侯。
“不然我送他去京郊大营?先当个大头兵锻炼锻炼,过几年,他攒些军功,总能吃的上饭。”
“不太合适。”姜三爷委婉地说道。
军中于姜国公,姜二爷这样的糙汉来说,那混个军功跟玩儿似的,很轻松。
可如果是富贵风流的豪门公子,那不是要命么。
他既然说不合适,姜国公一向信儿子的话,便也觉得不合适,到底王彦又不是他心坎儿上的人,说了一句也就不提了。
见儿子没什么影响,相反像是轻松了许多,姜国公放了心,就抱着胖孙女出了儿子的书房。
姜国公夫人一被送走,不仅阿宝,就是姜国公自己都觉得整个国公府的气氛轻松起来,天都晴朗了,在国公府的时候,再也没有烦心压抑的那种感觉。
在儿子的面前,姜国公还得板着脸,装模作样地说几句唏嘘的话,可等儿子不在面前,不需要顾虑了,姜国公那叫一个神清气爽,送了同样捂着嘴巴偷笑的胖孙女儿回了她的屋子,姜国公回了前院休息,
这一晚上,老国公辗转反侧,每每要入睡,都要笑醒。
阿宝也是如此。
虽然没见姜国公夫人是怎么被送去庄子,不过梦里啥啥都有,胖团晚上睡着睡着,就发出“嘎嘎”的笑声。
丫鬟姐姐们默默地去求了几张辟邪符,压在了自家胖团的枕头底下。
整个国公府,仿佛因姜国公夫人的离开焕然一新。
且也没有人有什么异议。
唯一会有异议的,大概就是宫里的姜贵妃。
不过姜贵妃在宫里,等闲出不来,更不会知道姜国公夫人去了庄子上,因此也没有宫中內侍出来训斥一二,这府里清清静静过了几日,姜三爷也终于安下心来读书的时候,范家阖家入京了。姜国公知道亲家到了,还特地把京郊大营的事交给了萧闵,自己带着姜三爷与姜松亲自出城去接范老大人。
阿宝跟范氏留在国公府里,等着范家来国公府吃接风宴。
十几年没有见到娘家人,如今能够再见,范氏已经望眼欲穿,接连打发了好些丫鬟去门口等着。
当看到了亲人,范氏已经潸然泪下。
“如今算是大好了。”范氏便握着范家老夫人的手哽咽地说道。
当握住自己母亲那温暖却枯瘦的手,范氏的眼泪又落了下来,与范家老夫人母女抱头痛哭。
阿宝自然也知道范氏心里的委屈,憋屈了这么多年,见到了亲人当然会这样发泄,她也不耍乖卖巧抖机灵,规规矩矩地站在范氏的身边,只把一只小胖爪无声地放在范氏的腰间,当做自己的安慰。
她乖乖巧巧的一颗胖团,玉雪可爱,还穿着一件喜气洋洋的大红的小裙子,瞧着惹眼极了。
范家老夫人见她与笵氏亲近,因与笵氏有书信往来,自然知道阿宝是谁,忙俯身把阿宝揽在怀里摩挲,问道,“这就是阿宝么?”
“给老夫人请安。”阿宝奶声奶气地拱着小拳头说道。
“真是可爱的孩子。咱们范家能回了京都,都是得了阿宝的好处。你说得对,阿宝就是咱们范家的小福星啊。”
范家老夫人已经听范氏和自己说过,知道皇帝乃是因阿宝在御前一句“铁骨铮铮”才想起了范家当年,不由垂头,认真地摩挲阿宝。
阿宝哼哼唧唧地享受爱抚。
她一边跟苍老却慈爱,比姜国公夫人不知慈爱多少倍的范家老夫人撒娇,一边便见到对面,正站着一个水葱儿一样斯文俊雅的女孩儿。
文秀美丽,却又落落大方,见阿宝偷看自己及,便抿嘴对阿宝一笑。
胖团被迷得神魂颠倒。
正大步带着一个清瘦严肃老者进门的姜国公也被这个笑容迷住了。
老国公探头探脑,忍耐着别露出觊觎的目光。
这么斯文,一看就是会读书的小姑娘,能不能给他当孙媳……
“这是阿秀,之前定了周御史家的二公子,本咱们还烦恼她出嫁时如何进京就赶上陛下大赦范家,”范家老夫人便慈爱地摸着阿宝的小脑袋柔声说道,“都是阿宝的福气啊!”
定亲了?
姜国公不吭声了。
他就知道没他家的份儿。
第64章
姜国公唉声叹气。
他如今觉得读书人家更好了。
听范家老夫人的意思, 阿秀定亲还是在范家起复之前。
那时候,范家还是被罢官,日后前程无望的落魄人家。
可是那周御史家里却并没有看范家如何在朝中失势便疏远, 相反,还定下了一门儿女姻亲。
显然, 对这些读书人,有骨气的人来说, 什么朝中失势, 什么朝中起伏,那都不是结亲的条件。
相反,如果仰慕范家的这般风骨,哪怕范家没有起复, 依旧在老家种地, 也依旧有这些书香门第的人家来求娶,或者嫁女。
这样的风骨,是姜国公羡慕的。
他就觉得那周御史也是不错的人家。
不过正是因为周御史人家当真不错, 因此,老国公曾经贼兮兮地想挖墙脚的心都没了。
本来还寻思着, 要不挖挖周家的墙角, 把阿秀留在国公府给他大孙子当媳妇儿算了。
得亏姜国公没有动这样的脑筋,要不然范家老大人这样的脾气, 非跳起来打他不可。
又不能和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计较, 姜国公必然是要挨打的。
不过一转眼,姜国公就又高兴了起来。
他是个直爽的性子, 当听范家老夫人说周御史家里与范家是两年前就订了亲, 就知道人家周御史家里正经不错, 这样的好人家, 姜国公就很替阿秀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