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觉得,霍集占死后,这世上只有他一个人明白这感觉,沉璧美如梦幻,又是如此的温存细腻,她身上的香气也是温存细腻的,只有两人紧贴在一起时,他才觉得在她的温存细腻里留住了这美好的梦,所以霍集占对她那等痴心!而她都不爱霍集占……不觉低声吟道: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苏轼写的《洞仙歌》里的句子。《洞仙歌》是想象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贵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景。然后他也闭上了眼睛……李玉蹑手蹑脚地走上来,给两人盖上丝衾……
第二日,皇帝直到快午时才去勤政殿见军机。
自此后,皇帝常带容妃来春耦斋消夏,一住就是好几日,一去就晚起。而畅春园果然不知,传递消息的武贵人也缄口不言此事。紫纹曾问武贵人,武贵人只一笑,说道:我啊,自然是皇上的人,皇上心里什么都清楚着呢,我怎会让他不高兴,容妃娘娘对我也好。
紫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道:怪不得皇上喜欢姐姐,姐姐真是善解人意。但皇后娘娘不管么?也不告诉太后?武贵人摇摇头道:皇上的事,怎么管?谁敢管?太后也管不了皇上!而且皇后和太后不合,几乎不去畅春园,她就是要去告诉太后,说的又是容妃娘娘,太后能相信么?
前朝后宫的窃窃私语终于坐实了皇帝就是想自己享乐,放手给军机即放手给傅恒的猜测,之前虽因阿克敦祭事罚诫众人,但皇帝一向反复无常,并不出奇。连太后都退养了,前朝谁又敢置喙天子家事。
皇帝回瀛台才会翻其他人的牌子,他和皇后也一如既往,说话说宫务,又经常讽刺李玉,意思是李玉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说了几次后,李玉便哭丧着脸对他道:万岁爷,奴才算什么东西,怎么敢管您的事?而且奴才对容妃娘娘怎会有二心?人要送,奴才要是不要,不是下了各宫娘娘的面子么?奴才出了养心殿和瀛台,不还得做人么?皇上要是不高兴,奴才就把他们送的东西,每回都拿来给您过个目?
皇帝笑起来,道:你少给朕打马虎眼儿,朕还不知道你?你到处打着朕的幌子,狐假虎威。朕来问你,翻牌子的事儿,你做得了主吗?李玉忙跪下道:做不了做不了!别说奴才,这天下谁敢做万岁爷的主啊?皇帝心里受用,哼了一声,说道:这还差不多。李玉转身出来时,便撇撇嘴,咕噜道:切,您的主啊,早就是容妃娘娘在做啰,您自个儿还不知道?!
后来容妃细想,明白了皇帝突然又论及身后那话,他并非怀疑她,除了他对她的患得患失,其实他是隐晦地告诉自己,他已选定了永琪,但她还是十分不喜欢那个话题。
作者有话要说:
-
【鲥贡】鲥鱼在明清时作为贡品,叫做“鲥贡”。鲥鱼是长江下游的特产,味道极为鲜美,但它汛期很短,出水就死。这也是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恨之一: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船头密网犹未下,官长已备驿马送”,鲥鱼被捕捞上来后,就放入冰块中,这些冰块是经过猪油泼过的,然后再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送往京城。陆路用马,水路就用船。在明代,因为各种技术上的限制,鲥鱼自四月在江南捕捞,要到七月紫禁城才能吃上,而且要先祭祀太庙。
-
到清朝后,进贡的速度和规模就更为的严格,江宁地区设有专门的冰窖,每三十里设一站,白天挂上旗作为标志,晚上挂灯直到天亮,作为送鱼人的信号灯。送鱼的人是不能停下马在途中吃饭的,沿路的州县官要在驿站旁边等候,等送鱼人的马稍微减速,立马送上蛋和酒混合的食物,然后继续快马加鞭前进,那些食物只能在马背上吃喝,为的就是不耽误时间,三千里的路程必须要在三日内到达,这样才能保证鱼肉最为鲜美。
-
古代最高军情是八百里加急,每天疾驰八百里,而送鲥鱼每天路程要达到一千里。这样送鱼的规模,等于动员了江宁到京城的全部军政力量,比最高级别的军情的水准还要高。虽然现在我们吃的菜是古代皇帝的水准,但人家吃的是排场。如此劳命伤财,民怨很大,于是在乾隆初年,便停止了鲥贡。小说中所述的鲥鱼乃是和明朝一样的冰冻货,尽力保鲜而已。
-
【蚶】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
【佛波罗蜜】应该就是波罗蜜,桑科常绿乔木,是一种奇异的聚合果,由许多长在花轴上的雌花子房联合长成,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果皮有软刺,果实硕大,其重量及体积在水果中首屈一指,比榴莲大。菠萝蜜果实肥厚柔软,爽口清新,果香味四溢,吃完后不仅口齿留芳,手上香味更是洗之不尽,余香久久不退。是明清时期的御膳果品。
-
【采莲曲】是历史上乾隆所作的御诗。
-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出自柳永词《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第279章 活佛(五)
五月初,皇帝请太后上圆明园看陆文洪为南府排的新戏《红拂记》,太后便住在圆明园里。
《红拂记》乃明人张风翼作,共三十四出。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描述了一代名将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伎红拂所倾慕,随之私奔,途中结识豪侠虬髯客张志坚,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李靖、红拂、虬髯客三人,被后人称作“风尘三侠”。本子中还采入了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传说。
才子佳人戏,后宫诸女自是喜欢。容妃最爱的两节是《靖渡》和《夜奔》。《靖渡》是说李靖听闻越公杨素招纳豪杰,仗策往见,以图一展抱负,渡江时与刘文静相识。《夜奔》是说杨素的侍妾红拂女见李靖气概不凡,心生爱慕,夜阑人静之时,紫衣纱帽,乔装夜赴李靖下榻处,偕同出走,投奔太原李世民。皇后那拉氏心里却十分不高兴,公然在宫里上演私奔戏码,太后竟也不发话。
初五这日晚上,永琪和皇帝正在乐安和说话,李玉匆匆跑进来,满面惊慌,说道:不好了,皇上,王爷,走水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快走!父子俩俱大吃一惊,永琪忙起身扶着皇帝。三人出了房门,只见外面已乱作一团,太监侍卫都在忙着是救火,东首的隔壁院子浓烟滚滚,看起来正是九洲清晏殿失火。
永琪和李玉扶着皇帝忙向院子外走去。皇帝忽然一顿,道:不好,朕腿抽筋了。说着便慢了下来。李玉大急,额头冒汗,永琪立刻蹲下身去,道:皇阿玛,儿臣背您。李玉忙把皇帝扶到永琪背上。三人匆匆往西南方向的长春仙馆而去。
到了长春仙馆的后门,只见太后刘嬷嬷并众宫女站在那里,翘首望着九洲清晏,都十分焦急,见永琪李玉和皇帝来了,都大喜。太后见永琪满头是汗,要他放下皇帝来,永琪道:皇阿奶,我没事,进屋再说。说着径直和李玉往前走。直到进了长春仙馆东院的后殿,永琪才将皇帝放在榻上,忙问皇帝腿是不是好了,又叫李玉去传太医。
太后扶着刘嬷嬷进来,见皇帝坐在榻上,永琪跪在榻前给他揉腿,道:哦弥陀佛!你父子俩没事就好!二人都要太后放心。刘嬷嬷叫宫女上去给父子俩擦汗。正说着话,只见容妃和魏湄抱着十六阿哥匆匆从前门进来,她二人和十六阿哥住在天地一家春,走水后也即刻被太监宫女拥着撤离,见皇帝在这里,二人立刻大松了一口气,容妃忙去榻边,对皇帝道:臣妾一路上问人,都说不知道您去了哪里,臣妾和魏湄急死了!人拦着不让我们去东殿。到了这里,在前面又不见皇额娘,更急。魏湄将孩子给了细君,也已上来,问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