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南巡回来后,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为了听政之便,还把附近的园林都先后赏赐给儿子们居住。康熙四十八年在畅春园的北边,修建的“镂月开云”,给当时还是四阿哥的先帝居住,才有了现在的圆明园。
畅春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璎珞看得心里十分欢喜,想道:这园子追求自然淡雅,怪不得姐姐当日常陪太后到这里来礼佛,圣主更是珍爱这园子并在这园子里住到去世,太后和皇上也绝非俗人,圆明园的不雕不绘想是源自此处。又见畅春园里也有一处叫做“春晖堂”,立刻明白了当日皇帝给钱家赐的那匾额,更生感喟。
午膳时分,太监端上菜来,只见摆了满满一大桌,太后微微“咦”了一声。刘嬷嬷瞧去,只见一碗头烧肉,一碗煎鱼虾,一碗元掌蛋,一碗烧黄芽菜,一碗煨鸡。一碗鱼翅、一碗海参、一碗火肘,一碗火郭鸭、一碗螃蟹、一碗炒素面、一碗河吞鱼。碟子是火腿、板鸭、抢虾、盐蛋、瓜米、花米、榛仁、核桃、炒蹄筋、炒杂拦、炒腰子、炒鸭舌,四小菜,四点心,两米,两面。盛在一套大粉彩「福寿双全」过枝纹碗和五彩过墙果蝶小碗里。
这套瓷器颜色艳丽生动之极,粉彩碗绘红彤彤五寿大桃于外壁,桃实莹润,枝叶繁茂,经脉毕现,祥蝠姿态各异,生动可爱;起于器足、越过碗沿延至内壁的「过枝花」,即攀沿而过的花枝。这种装饰技巧又名「过墙枝」,音谐「长治」,借喻政通人和、长治久安。果蝶小碗绿叶红果,红绿小蝴蝶翩翩起舞。这本是先帝赐给太后的一套餐具,当年,每回先帝来熹妃宫里吃饭时,太后,即当时的熹妃才会上这一套,正是自己教今天拿出来用的,心里欢喜,笑道:太后,纳兰夫人真是会弄。
太后更惊异,看着璎珞,道:怎么,这是你教人整的?我瞧着确实和平日不同。璎珞笑指着自己身边的丫头,道:这是筠儿整的。太后去看那丫头,那丫头已跪在太后面前行礼,道:老祖宗安康!依博尔给您请安!太后大吃一惊,道:怎么是你?!
这丫头正是依博尔装扮的。她笑着起身,站到太后身边,拿起银筷,给太后夹了一颗元掌蛋,太后吃了,立刻赞道:好吃!好吃!依博尔一笑,又夹了一片鸭舌,太后尝了也大赞,却问:这早上怎能整好?依博尔笑道:谢老祖宗,一些是我在家里腌好了带来的!难得老祖宗喜欢!
太后瞧着璎珞道:怎么这孩子自己做饭?璎珞笑道:她喜欢做饭,永琪又喜欢她做的饭,她就只做小灶给永琪和她两个吃,累不着,您放心!太后方高兴地点点头,又问依博尔她这是哪里去学的手艺。依博尔回道:我从小就喜欢下厨,家里用的就是淮扬厨子,因为阿玛喜欢,我学了好多。今儿我做的便是淮扬饭,老祖宗可吃得惯么?
太后道:好吃好吃!做的真好!南方菜我中意!然后又对刘嬷嬷说:这和何师傅做的差不离儿!刘嬷嬷道:真的?奴才也试试。说着上来拿筷子尝了几样,对太后笑道:果然!年节完了,何师傅快回来了!太后笑道:他回不回的不打紧了,如今我有孙子媳妇来做!
刘嬷嬷和璎珞都笑起来,璎珞道:太后,等筠儿有了孩子,便叫她来这里长伴您!太后立刻拉过依博尔的手来,道:哦,孩子,快了快了!怎么你叫了个新名字?依博尔道:谢老祖宗,那名字是阿哥给的。璎珞便把永琪的字说了,太后会意,笑着点点头,道:你要不说,我还真当是一个丫头的名字呢。然后又对依博尔道:孩子,我老啦,老眼昏花,竟没认出你来,可别怪。永琪真是个有福的!依博尔忙跪下笑道:您这可是折煞筠儿了,老祖宗哪里老了,筠儿故意打扮成这样,来了便去了厨房,任谁也认不出!
太后这才想起,果然璎珞陪着自己在园子里走的时候,她身旁无人,那时自己倒未在意,看着这套碗,原来刘嬷嬷也一起瞒着自己,想逗自己开心,只一笑。于是叫她起来,三人坐了一起用饭,教依博尔给她夹菜。一顿饭吃完,只觉得心里大畅!连话都多了起来,叫给赏赐。
璎珞和依博尔谢恩,又陪着说了一会子闲话,太后便嘱咐依博尔各种事,要她好好照顾永琪,等有了孩子,便需节制房|事等,依博尔想起自永琪搬回家这些日子来,自己和他那些缱绻情|事,尤胜以前,不禁胸口发热,脸都红了,忙又要去跪。太后拉住她的手,笑道:我知道你是乖孩子,定是永琪,年轻孩子这是难免的,你去和他说,就说是老祖宗说的。璎珞在一旁也笑。
待太后歇中觉,二人才离开园子回城。走的时候,刘嬷嬷送她们一路出去,璎珞要太监带着依博尔先行,然后安慰刘嬷嬷说,今日不过来瞧瞧,太后一字不提皇上,不教带两位格格出来,连傅恒受罚的事也不提,就是不愿提及皇上,她心里有数,让刘嬷嬷等自己和容妃的消息行事。刘嬷嬷叹了口气,道:纳兰夫人,谢谢您了!太后今儿真是高兴!奴才很久没见她如此高兴了!然后将太后素日说自己行将就土的话等说了,边说边擦眼泪。璎珞又宽慰她几句,教她放心,才上轿子离去。
璎珞到了家,海氏忙问,璎珞便把依博尔大大夸赞了一番,又说自己私下告诉太后了,这是海氏专门对她的一片心,太后说谢她。海氏十分的欣慰,道:太后对我母子这样的大恩,这算什么。璎珞笑道:你不能去侍奉,叫儿媳妇儿去是一样。没想到,永琪竟然藏了这样一个好人儿!
海氏道:若不是她成日里来玉京园给我和永琪做午饭,我原来也不知道,永琪从没和我说过。璎珞又笑:定是在亲王府里不好做也不好张扬,免人眼红。我们出了门,倒便宜了你们娘俩儿!海氏笑起来,道:别胡说,他府里现下都好呢。
璎珞眼睛一转,道:今儿整的那满满一桌子,我眼睛都看花了!若这么个吃法,玉京园早吃穷了!海氏知她在说笑,也笑道:我母子三人日里不过四菜一汤,见面六菜一汤,还都是筠儿自己买了菜来做的,哪里就吃穷你了!璎珞道:要她买菜呢?海氏道:她喜欢逛集市,随她心意做什么就买什么。她说去看过周边一些菜市,最喜欢裕亲王府附近那家,永琪也觉得那里菜新鲜。璎珞点点头,心里盘算,道:姐姐,这筠儿真是太妙了,可说好了,我要常派她用场!
海氏道:你如今哪有什么用场,除了伺候太后!她本是你挑的,永琪自是愿意,她也喜欢跟着你,就怕到时候……会不方便。璎珞知道海氏的心思,便道:太后她老人家今天也说快了,姐姐不必忧心。海氏点点头。依博尔都是将腌菜存在玉京园里,王府的人都不晓得。永琪搬回家住后便想念她的手艺,于是间中她还会来玉京园弄两味带回王府,两人关起门来加菜。
太后歇中觉起来,刘嬷嬷给她梳头,见她心情不错,便道:您那时候就说五阿哥爱这小格格,如今可不是更不松手了!太后点点头,看着镜子里道:老天爷就是不公,好都叫一个人得了。这个孩子有家世,生得好,还聪明能干听话,谁瞧着不喜欢呢?
刘嬷嬷听她话的意思,觉得是在说皇帝,便笑道:还是您会看人儿。太后摇摇头,道:那拉氏……我真是看错了!刘嬷嬷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知道皇帝母子成了如今的局面,就是因皇后捅的皇帝身世。只听太后又道:也好,免得我死了将这秘密带入地下。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
刘嬷嬷不敢接这话,忙转言说道:这小格格定是生男,太后放心。太后笑道:她额娘生了三个儿子,才得了她一个女儿,希望她也是宜男之相。她家里定是宝贝得她很,嫁了丈夫,丈夫又欢喜,所以我说这个孩子命好,比我当年可好多了!刘嬷嬷知道她其实在说自己没有亲生儿子,就是说皇帝,忙道:也不是都好,毕竟只是个包衣出身的格格。太后摇摇头,道:这名份,终究是给别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