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初有些诧异,但也没说什么,微微低下头。
绑好了,陆洵长叹一声,转头看着剩余两名护卫,吩咐道:“护送沈姑娘回大殿。”
然后头也不回,直接转身往小树林中去。
刚入小树林,就看到地上有支玉兰花白玉簪。
陆洵认出了那是沈初的簪子,就蹲下,将簪子捡起来,收入怀中,这才继续往前走。
林中有十来具尸体,皆是一招致命,女眷的脸上还挂着惊恐的表情。
“王爷,女眷身上金玉皆在,护卫身上银钱也未丢失,刺客目标明确,只取性命。”护卫小队长大致勘察一番,前来回禀。
陆洵点点头,走向那个穿着最华丽的女眷,看清面目时,瞬间皱紧眉头。
作者有话要说:陆公子: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是不爱吃糕点,而是希望未婚妻多问候两句而已。
第8章 送礼
死者陆洵认识,是七舅母康王妃。
康王是昌平帝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先帝昏庸无道,晚年独宠慧贵妃,甚至要废太子,改立康王为储。
贵妃祸乱朝纲,引起众大臣不满,当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也因为先帝那些做派而感到心寒。
当机立断,设计揭发慧贵妃的阴谋,当时先帝中毒已深,后来先帝殁,昌平帝顺理成章登基。
只是先帝死前下了诏令,保住康王,还赐给他免死金牌。
当时昌平帝心中有气,但为了坐稳皇位,不得不遵从。
这些年来,兄弟之间还算安分,昌平帝仁德,也没有对那些兄弟下手。
京城中,也一直流传着当年康王的美名,什么忠君仁善,礼贤下士。
还有他与王妃伉俪情深的佳话,人人皆道康王宠妻无度,爱妻如命,不仅为她空置后院,不纳妾,还爱屋及乌,处处维护康王妃娘家人。
对于这些传言,陆洵不以为意。
世上之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流传在外的消息,不过是当事人想让别人知晓罢了。
自有它流传的目的,只是百姓淳朴,不解其中之意,成为舆论的工具。
陆洵这些年已经成为流言的最大贡献者,而关于他的那些传言,又有多少是真实的?
另一边,大理寺董大人收到消息,匆匆赶来,先命人仔细勘察现场,随后检查尸体伤口,他在验尸这方面是行家。
“伤口边缘整洁,呈直线,断喉而死。”
“这个伤口扁平狭小,边缘整齐,位于心脏正位。”
“大人,女眷皆是利器伤及要害而死,护卫中有两人唇色发黑,无明显伤口,七窍流血,属下估摸着,乃是中毒迹象。”
康王妃被有目的地刺杀,查验伤口对于寻找死士来源并无太大帮助,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康王府的人。
“嗯”,陆洵点点头,继续吩咐:“将尸体收敛回府衙,派人通知康王府。”
顿了顿,陆洵接着道:“董大人,死士尸体在小树林外面,你再去仔细查看。”
“注意查看死士身上的图腾标志,武器与所中之毒,看看能否顺藤摸瓜,查到来源。”
董大人很认真在听安排,时不时点点头,他对于办事果断,能力又强的陆洵特别崇拜,“是,下臣这就去。”
大理寺那么多人,大人单单点名让我来,这是重视我的表现,认可我的能力,所以我要更加积极努力,才不辜负大人的赏识。
董大人很得意,心里默默地想。
安排完所有事情,陆洵快马加鞭,离开苍山寺,入城直接进宫面见昌平帝。
而此时,康王已在御书房哭了又半刻钟了,哭到不能自已,口口声声诉说着他与王妃的点点滴滴,说着他们如何恩爱。
“皇兄,没有她,我也不想活了,还请皇兄为我做主。”
康王边哭边说话,眼泪鼻涕都挂在脸上,可把昌平帝恶心了一回。
他也是刚收到消息,康王就来了,速度之快,让昌平帝措手不及。
昌平帝对这个弟弟没有什么感情,他能纵容康王活着,已是仁慈。
而康王妃遇刺之事,是必须要彻查的。天子脚下,朗朗乾坤,诛杀皇室,这是在挑战昌平帝的权威。
昌平帝即使再讨厌康王,也不会放纵幕后真凶逍遥法外。
幕后真凶不除,如鲠在喉,时刻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陛下,辰郡王求见。”成公公弓着身子,回禀昌平帝。
“快,让他进来。”昌平帝如释重负。他实在不想再面对康王那哭哭啼啼的脸了。
康王如同他母妃那般会做戏,昌平帝再讨厌他,也不得不做全兄友弟恭的表面功夫。
陆洵进殿中,给两位长辈见礼。
康王就开始转移目标,又对着陆洵哭诉一番,要求一定要抓到幕后真凶。
陆洵只是淡淡地点头,“王爷放心,陛下自有论断。”
一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的样子,让康王的动作一滞。
他本想哭诉一番,然后利用亲情关系,逼着陆洵或者昌平帝承诺,不曾想他们一个比一个滑头。
康王讪讪地收住眼泪,见此,昌平帝敷衍地安慰几句,就对康王下逐客令。
无奈,康王没有达成目标,又不好继续耗下去,以免昌平帝生疑,只好暂时离开,另想他法。
康王一走,昌平帝也不想再装,冷哼一声,道:“呵,这么多年,依旧没有长进。”
陆洵没有接话,虽然他也觉得康王不太聪明的样子,但到底是长辈,且以前的事他不清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这孩子,怎么又不说话?”昌平帝看着陆洵,似乎准备神游了,赶紧提问。
“回舅舅,不知道该说什么。”陆洵回道。
“说说你的发现吧!”陆洵陪福安长公主去苍山寺上香,昌平帝是知晓的,康王妃之事也是陆洵派人通知他。
陆洵大致讲述事情的主要经过,但是略过了他与沈初那一段。
“舅舅,我觉得康王并不像传言中爱妻如命,他此行目的不纯,应当还有后招。”
昌平帝点点头,表示认同,“他惯会装模作样,你不必理会他,朕自有打算。”
“那些死士来源,继续追查,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豢养死士,幕后之人所图不小。”
“是,洵儿告退。”说完,陆洵转头就走,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办,不想在宫中耽搁。
陆洵走后,昌平帝又对成公公道:“让钦天监那群老家伙快些,洵儿的婚事要提上日程了。”
“朕还有两个儿子需要赐婚,不能再耽搁了。”
……
陆洵从皇宫出来,并没有直接回府,也没有去府衙,而是在街上晃悠了许久。
兜兜转转都是在金桂巷路口徘徊,巷口那棵桂花树已经开花了,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
“主子,咱们现在要去哪?”在陆洵转悠第四遍的时候,陆九终于忍不住询问。
陆洵瞥了陆九一眼,没有回答,但是也没有继续再转悠。
他本想把捡到的玉簪还给沈初,但是又觉得贸然上门拜访不太好,故而一直在犹豫。
陆九一问,他就更不好意思去了,干脆回府,准备点礼品,再命人一同送到沈府去。
回到府上,陆洵就让管家去库房寻两样礼品给他。
他先回到书房,从怀中拿出玉簪,轻轻摩挲着。
玉簪成色上佳,表面光滑,温润有光泽,看来主人很喜欢它,时常佩戴。
想到这里,陆洵的脑海中自动浮现沈初的身影,回味着抱她入怀的那丝悸动。
陆洵挑了个礼盒,将玉簪放入盒中。
李管家走进来,道:“王爷,老奴挑了一副金头面,还有一盒东珠,你看可行?”
既然陆洵说是送去沈府的,李管家就自动理解为送给沈初,于是挑的都是姑娘家用的东西。
陆洵点点头,把装玉簪的盒子跟那两项礼物放在一起,“李叔,送去吧!”
“老奴这就去。”李管家很高兴,他觉得今日的郡王与平时不太一样,似乎格外的……平易近人。
刚要走,就听到陆洵的制止声:“等等。”
“王爷还有何吩咐?”李管家以为陆洵还有话交待,连忙询问。
陆洵走过去,想了想,又将装玉簪的小礼盒拿回来,“可以了,去吧!”
这让李管家有些无语,腹谤他家郡王,太抠了,给了又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