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最需要的是活下去,活下去了,才能有机会替爹爹申冤。
“既然你已做出选择,那便如实说出你的身世吧!王府不收身份不明之人。”陆洵道。
“奴婢……”梅香依旧警惕,她第一反应是编造一个身世,蒙混过去。
只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陆洵打断,“想清楚再说,你只有一次机会。”
梅香住了嘴,紧张得额角一直在冒汗,心中说与不说两个念头发生了冲突,正紧张对峙。
没有人催她,只是大家默契地都望着她。
激烈的思想斗争,让梅香感觉自己头都要炸了,最后那一刻,她卸下了所有伪装,这个人都变得颓丧。
瞬间红了眼眶,泪水在眼眶打转,但是她极力忍住,不要眼泪流下来,坚强的让人动容。
当然,动容之人不包括陆洵,他一向淡漠,没什么共情力。
待情绪管控好了,梅香才将身世缓缓道出,“奴婢原是青州节度使钟正旭之女,闺名钟婉英。”
“变故发生在半年前,去年冬月中旬。那一夜,府中闯入许多蒙面歹人,他们训练有素,见人就杀。”
“爹爹与府中侍卫奋力拼杀,只是对方有备而来,且府中有内应,很多侍卫打着打着便突然全身发软,失去了抵抗力。”
“爹爹察觉不对劲,便让人护送我离开……”说到这里,梅香回想着当时的场景,心痛如割,捂着嘴失声痛哭。
陆十一心中不忍,欲言又止,陆洵也注意到他的小动作,但没有搭理他。
然后他就从袖口中掏出手帕,见陆九没有阻止的意思,就大着胆子将手帕塞给梅香。
别问为什么他一个大男人会随身带手帕,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带手帕。
梅香也不客气,接过手帕又哭了一会儿,这才慢慢控制下来。
“我在侍卫的掩护下逃了出来,但是城门已经关了,出不去,只能在城中躲躲藏藏,等第二日城门打开,趁着朦胧天色逃出去。”
钟正旭任职青州节度使后,依旧秉持着严谨作风,坚决不与人同流合污。
这些年来,青州其他官员表面上敬重他,但私底下都不服他管理。
即便如此,那些官员也不敢拿钟正旭怎么样,因为钟正旭是陛下心腹。
“相安无事这些年,直到去年爹爹意外发现青州那些重要官员开私矿,以职权谋私利,并且是官官相护,都插了一脚。”
“发现的头一天,爹爹在书房发了一顿大火,把书房都砸了。”
“从那以后,爹爹就变了,他开始试着去与那些披着人皮的豺狼攀交情,并私下收集了不少证据。”
陆洵听着,神情凝重。青州乃大康国的军事要城,盛产铁矿,整个国家的军用武器几乎都来自青州。
青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昌平帝才将钟正旭派去那里。
钟正旭乃文武全才,且为人处事很较真,适合军事相关的严谨工作。
不曾想这样重要的地方,竟然会出现那么多朝廷蛀虫。
“证据可在你手中?”陆洵看着梅香,询问到。
梅香摇摇头,“奴婢一路被追杀,一起出来的侍卫也全部丧命,连秀芳姑姑也因我而死。”
她娘亲难产早逝,是秀芳姑姑从小照顾她长大的,如同母亲一般。
“不过,爹爹早有准备,已经将证据送出青州。只是没想到那些人反应如此快,还胆大包天派人杀我满门,爹爹来不及脱身……”
梅香说不下去了,这半年来,她一直背负着这个秘密,背负着血海深仇,只是她太弱小了,什么都做不了,还连累护她而死。
“证据已送出青州,你可知送往何处?”
钟家被灭门已是半年前的事,证据外送应该还要更早一些,京中并未收到消息,可见那证据并没有送来京城。
“爹爹未曾说过,但爹爹的朋友并不多,排查起来并不难。”梅香擦了一下鼻涕,回道。
“他们都说爹爹谋逆,但我爹爹是冤枉的,奴婢在京城无亲无故,寻不到申冤门路,还望王爷施以援手,还我爹爹清白。”
既然已经将秘密和盘托出,何不放手一搏,把希望寄托在主家身上试试?
陆洵没有叫她起身,而是自己站起来,“事不宜迟,把她送到王妃那里,本王入宫一趟。”
说完,陆洵急匆匆入宫。他到启明殿时,昌平帝午休还未起来,成公公招待他,请他暂且等候。
没让他久等,昌平帝就出来了,“洵儿有何要事?”
长话短说,陆洵道:“舅舅,青州出事了,节度使钟正旭被灭门了。”
“你怎么知道?朕收到消息,还未外传。”昌平帝皱着眉头,他并不是怀疑陆洵,而是事情尚未查清,担心这个消息外传,会生出别的变故。
“不仅如此,青州官员贪污腐败,还开采私矿,不上报。”陆洵接着道。
“什么?”昌平帝震惊,这事他还不曾知晓,“你又是如何得知?”
“先前调查周长枫时,我让人到青楼赎了一姑娘,安排去长汀伯府,施以美人计,舅舅可还记得?”
昌平帝点点头,不解问到:“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赎出来的姑娘便是钟正旭的女儿。”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两件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的事,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联系起来了。
“她千里迢迢逃到京城,不曾想被骗卖进青楼,刚被卖进去两天,就被陆九买出来了。”
“竟有此事?”昌平帝的心情起起落落。
刚开始因为失去良臣难过,后听闻还有遗孤逃到京城,还没来得及高兴,又听陆洵说被卖进青楼。
没来得及生气,事情又有了反转,姑娘赎出来了,并且协助大理寺破了一个大案。
“那钟家丫头,现下在何处?”那姑娘不容易,要好好安顿。
“在公主府,洵儿不敢声张,便让她暂时留在内子身边,听候舅舅您的安排。”
“嗯,你做得很好,就让她暂且住下,朕自有安排。”这两天昌平正在考虑派往青州的合适人选。
青州如今比他想象中还要乱,安排过去的人必须要震得住场子,还要调查真相,肃清青州官场蛀虫。
这样的人选,着实不好定下,昌平帝叹了一口气,随后抬眼看了看陆洵,脑中灵光一闪。
哎?最佳人选不是正在眼前?
第21章 钦差
“洵儿,朕封你为钦差,去青州调查此事如何?”昌平帝似笑非笑地看着陆洵。
陆洵是郡王,还是昌平帝亲外甥,身份贵重,那些人不敢轻易对他下手。
而且陆洵还是大理寺卿,别看年纪不大,但他是这一代皇室子弟中最争气,最有能力的后辈,查案的经验也丰富。
由他去青州,那群老家伙对他不了解,但看他如此年轻,定然会看轻他,对他的防备也会低些。
这便有机会暗中调查取证,“朕再赐你尚方宝剑,突发之事,可全权做主,先斩后奏。”
陆洵并没有急着答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方道:“此事不妥。”
“哦?”昌平帝没想到陆洵会拒绝,“洵儿说说看,何处不妥?”
“钦差乃明面上的,我若为钦差,他们即使不将我放在心上,定然也会派人时刻盯着我,行动有所不便。”
“并且,我并不擅长与人虚与委蛇,钦差之责,重在迷惑,毕竟明面上我们要调查的是节度使谋逆一案,而不是调查青州官场。”
昌平帝点点头,觉得陆洵分析的很在理,“那洵儿觉得何人去最合适?”
“老三合适。”好兄弟,当然要同甘共苦,“老三熟悉场面上的事,可以作为明面上的钦差,迷惑青州那群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我则扮作富商,暗下查访取证。”
“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昌平帝从龙案前走下来,拍拍陆洵的肩膀,看着如此优秀的陆洵,感觉有些惋惜。
如此优秀,可惜不是自己儿子。若是自家儿子,他就不用为立储之事伤脑筋了。
“那朕派老三、老四作为钦差过去,暗下协助你。”
“老三吊儿郎当,整天没个正形,谋逆这等大事,只派他一人过去,恐那群老家伙生疑。”
“老四像个老夫子,做事也严谨,能让那群老家伙心安。且他们两人从小一块长大,配合起来会默契些。”